人间最美四月天

作者: 雪音微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4-13 17:00 被阅读116次

家乡的小城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鱼米之乡,素以人文荟萃,物产丰饶和名胜景观众多而著名。美丽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景观,丰富的风土人情,成为摄影家创作的最好的天地。假日,兴起,观看了“水润兴化,如诗如画”的全国摄影展,作品都是紧扣“全域旅游,四季风景”为主题,我选了其中几幅谈谈我的喜欢。

人间最美四月天

第一幅是万亮拍的油菜画,题目是“引人入胜”。最吸引眼球的是人物都特别淸晰,而黄色的菜花虚过去。河水成为一面镜子,或是流白。墨绿色的油花的茎杆和主体的阴影连在一起,使整个画面撑起来,立体效果就显现出来。河水里的倒影把整个空间加强了,画面的线条呈S形灵动飘逸,人物的突出与菜花相映成趣。站在桥上的人物或交谈或对焦选景或躬着背踏上桥。每座桥上桥下都有人,多数取得是人的侧面和背面,在全神贯注地看菜花。听一位老人讲,让主要景物凸显出来让部分景物虚去,可以用凡士林准确地涂抹在要虚去的镜头上,实在没有准备,用鼻头的油腻也行。但千万别乱用,不要把镜头搞花了。

人间最美四月天

第二幅是张惠秋拍的电力人。这幅作品最好的地方是真实。蓝天之上,电力人手持电力工具,三角带,护腰器,迷彩服,钢盔,仰着身子,伸出手臂在绞线。双腿蹬着,悬挂在天空上。电力,移动,联通,广电都有这一批人。人物与画面正好呈黄金分割。背后的那一团白云,增加画面的视觉效果。

人间最美四月天

胡旭摄的垛田晨羲。什么叫垛田呢?当地先民为适应环境变迁,抵御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压力,向水要地,在湖荡沼泽地带挖土堆田,年复一年,堆垒抬高,遂成垛田。 一个个垛子分布在水面上。这本来就是一个奇观。浩浩的水面,清晰可见的垛田,一叶扁舟向远处驶去,前面的景深浩淼烟波,大地,树木,远方,那霞光万丈的光芒。我想到昭阳十二景之一“东皋雨霁”。

人间最美四月天

郑建明拍的工业圆舞曲,实际上就是钢花。构图,黑白灰,色泽的明暗处理都独具匠心。兴化有个戴南镇,是中国著名的不锈钢强镇、国家园林城镇,戴南镇的不锈钢产量在江苏省名列前茅。

人间最美四月天

还有陈富民拍的香藕进城,看得出这是把一摞子藕拖上车,藕用几条蔑片固定起来,强劲的藕农的肢体动作很美。兴化的沙沟的甜藕,沙沟的藕夹子,世代相传,名扬海内外。

人间最美四月天

最后一幅是吕厚民拍的《兴化垛田》,这幅作品无论怎样是黑白还是彩色都很美。凸显出来的垛子呈S形灵动。水上之花,花下之水。一两叶舟子在河水游动。摄影者取景最妙的是右下角的那一块垛子,有了这一块,整个画面就稳了,而西边中部的那一块起的是同样的功效。整幅画面有趣的是,无论少掉抽去那一点,画面都不完整。真正地达到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海明威说:“我从画家身上学习如何写作同从作家那里学到的一样多。同时还觉得,一个作家可以向作曲家学习,学习和声和对位法的效果。”尽管海明威在玩大提琴时非常糟。

我至今还记得,我结束了两年的学画生活,之后又摸索着弹了一段时间钢琴。再后来,陪孩子学了一段时间钢琴。和声,对位法。在许多情感不能诉诸文字时,我发现“和声”特别妙。知识都是相通的,绘画和摄影从来都不分家,互补互利。

有一年,我写《窗前,那一抹绿色》,我就用想,就如画画好了。先选材,然后勾勒图,再着色。最后用画笔修补,好看就行了。事实上,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真正的文字创作。

不管如何,带来愉悦也好,挣一份工资也罢,有时,为一篇文章,心塞寻死觅活也行,与文字为伍,如吞饮过冰毒,永远不会割断放弃。以此来分析摄影、枉说,仅作为练眼力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最美四月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ckr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