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是2013年11月30日的事情了,星期六。
上午,咱可积极了,8点多,就屁颠屁颠的去财神庙旧书市场赶集,花了3元钱,拿回来一本作家出版社、张曼娟著的《时光词场》。看重的是张曼娟的名气和书里边赏析的好诗好词,有故事,有真相,许多图片还都是彩色的呢。
不知道怎么回事,拿到这本书,心里却怅怅然。想到自己轻易没有时间,赶财神庙的集市,来一次,就来的太早了吗?
古玩、玉器的摊面儿,已经把财神庙的正当院,占的满满的,好像没有了立足的地方了。两家旧书摊儿,只能摆放在祭拜财神、刚刚燃放过鞭炮的地面上。
瞄了几眼旧书摊儿上,少的可怜的旧书,放弃了在这里等下去的念想,另谋去处。
回头,走和平街,看宛新旧书屋,还没有开门;又去民主街旧书屋,看了看也没有中意的。
看看9点多了,想再去和平街旧书屋碰碰运气(去过几次,一直不清楚旧书屋的开放时间)。这次倒好,见正当门,有几羽皮袋书扎着口,刚回收回来的样子。刘老板见我来到,热情的打着招呼。他一边忙忙碌碌归置物品,一边温馨的提醒进屋的读者,说儿子媳妇娘家来人啦,今天第一次登门瞧看的,自己得赶紧回去招待客人,慢待不得。
刘老板临出门,还不忘交代一句话:要不,下午来看吧!
怎么办呢?不到10点啊,唯唯诺诺的,回去吧。
下午,去和平街旧书屋的时候,近15点。一问,刘老板正要回家吃饭,就出书屋,走府衙路、转中州路,要到永安路老张书屋看。在老张书屋,看中了两本书,一本是张谷若翻译的、外国文学名著出版社版、插图全译的《德伯家的苔丝》;一本是海峡文艺出版社版的《席慕蓉诗歌精品》。
《席慕蓉诗歌精品》57面,要2元,拿回来了;而那本苔丝,纸张泛黄,品相多说有6成吧,咱虽心有不舍,可是老张认定了一本12元的价位,想过来想过去,与自己的心理价位相去甚远,也就作罢。
可气的是,老板娘坐在门口,一直像防贼一样的盯着你。一是嫌书拿出来后,插回去的不是原来的地方了;二是指责我,拿出来一本,拨楞楞几下子,就又放那儿了。意思是,听不得我翻书复翻书的声音、特刺耳。再说了,是真买书的,翻那么长时间了,就没有看上一本?老板娘恨恨白白的絮叨个没完没了。
听着就觉得心头堵的慌,那架势,有点儿侮辱读书人的意思在里边。最后给老张2元,拿起书就走,没有一点留恋的情调呢。
心有戚戚焉,走车站路,去中天店,又无果。店里还是上周的货。老板娘上中学的儿子在书店门口上电脑。玩游戏正上瘾,她也只是干吼,干吵。满屋子的儿童读物,也不见那孩子喜欢上哪一本了。就想到自己,到处找书店,也不知道是什么在招引着自己?而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儿,到底又应在哪一本宝贝书上呢?
回家转。心慌慌,意茫茫。在想着,这淘书,一点也不好玩的!
听风凉话,看白眼儿,跑来跑去,跑的什么名堂也没有。
纠结的是,为什么今天,没有了过去的放得下身架,想得开的心境?没有了玩淘书、练走场的快乐呢?
有的只是失落。淘书,没有淘出满足感,却淘来了闲气、闲愁,有的只是落寞惆怅。思悠悠,恨悠悠,不尽长江万古流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