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下这几个字时,才又觉自己是何等浅薄。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何谓有意义?有意义又怎样?没有意义又如何?……说实话我自己都拎不清。
只可恨,这几个字从很久以前就开始折磨我,躲不开,避不掉……它是要我亲手写下自己的浅薄啊!
那要从哪里说起呢,就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说起吧。说也奇怪,离校多年,每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却总是能像夏天的蝉鸣声一样砖进我耳里。起初几年,我还能认为这是一种高考后遗症,我愿意主动去了解它,关注它,后来我自己都活得文理不识了,也就没有心思再去关心高考。今年呢,也不知是无聊还是习惯,没及时刷到高考作文题目的我发了一条更像是装逼的朋友圈——“为什么我没有刷到今年全国各地的作文考题?”结果果然就有热心肠的朋友发来链接。于是我又“被”关注了今年的题目。我无关痛痒地浏览过全国各地,最后却被北京高考卷的一个微作文题目触动了。
读书的意义这种题目一般也就在五分左右吧,分值不高。但要是当年的我是今年的北京考生,这分是丢定的了。因为我一部作品都没有完整地读过。
看过这个题目之后,我就一直在心里咂摸着这件事。读书的重要性。
苏门学士黄庭坚有句名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可见,读书之必要。
不过我也想,读书千般好万般好,也许,读书人只活在读书人的眼里。不读书的人,空了凑一块,打圈麻将,比读书舒坦;吃个火锅,比读书带劲;逛个街聊下八卦,也比读书过瘾……他们有自己的快乐啊,谁说读书的快乐就一定比其他快乐来得更崇高呢!
相反,读过的书越多,也就再难有简单的快乐,当然也再难有无法愈合的苦痛了。多了智慧不假,多了孤傲也是真。也许写文章也能大有长进,不过这种匠气的成分越多,灵气就会越来越少。我还真就觉得现在的文笔没有以前的跳脱可爱呢。
所以,读书真有那么好吗?其实也未必。我们还有一句古话呀——人生忧患识字始。
可是,我还是一如既往读着书,而且也不打算去阻拦我的孩子。那小子还挺爱看书的。这也没有办法,我想去了解这种精神世界,那我就得身在其中。一个每天都只知道打麻将的人永远都不会真正了解到读书的意义。不是吗?
近日看由《大江东去》改编过来的《大江大河》,其中有个片段:姐姐为了弟弟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弟弟一直鼓励姐姐不要停止读书,并从学校给姐姐找各种名著看。姐姐说“现在哪里还有闲情逸致看‘闲书’呢!”弟弟心痛极了,在分别的最后递给姐姐一本《复活》。姐姐拿着那本书,内心该是怎样的幸福与酸楚啊!
同样教我触动的还有《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个场景:美丽可爱的晓霞对不能继续上学的少平说,“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接着她又闪着一双忧患的眼睛说,“我生怕过过几年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火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
是啊,书都扯了糊粮食囤……我想起来,去年随夫回家上坟,从镇上买来香纸,那夹纸的书纸正是一篇篇美丽的散文。我当时心痛极了,把所有被裁成小页的纸片全带回了家。后来才知道上坟的东西是不能往家带的,不吉利。嘿,怪不得接着那几天频频出事呢!我这个无神论者这会倒封建迷信起来了。扯远了,扯远了……
看吧,即便不能说读书人只存在在读书人的眼里,或许也可以说读书人更懂得读书人,也更关心读书人。这种读书人之间的相惜我是能感同身受一点的。近两年受友馈赠,我得了不少好书。我敏感而多情。他们怕我心里有负担,是的,我也怕,我只怕我读书太少,承受不住那样的情。
哎,怎么说得完呢!也许每个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是孙少平——读书并没有给生活环境带来什么大的改变,但他的内心却是波澜壮阔永无休止的了。哎,如果他当初不知道世界如此之大也就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