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9日 晴 星期五
著名作家李敬泽谈游记写作时说,旅行不是旅游,写游记一定要见人,一定要在游记中看到作者自己。他还说,所到之处,一定要跟当地人接触,而不是依赖网上的资料。这不是他的原话,但意思差不多就是这样。
说到接触人,这一点我非常佩服黄敬光。那家伙跟陌生人打交道,最多半支烟的功夫,便互相加了微信。更神奇的是,多年以后,互相还有联系。尤其神奇的是,加了那么多微信,居然没有张冠李戴。而我呢,这些年社交活动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善于跟陌生人打交道。就是前几天吧,认识了一个人到处玩的梁师傅,完全可以“跟踪报道”,就是想不起来加微信。连老伴都在抱怨我:你看你,你看你。若是人家黄敬光......
我到阳西沙扒镇避寒,并非定居,而是旅居。写阳西,不可以没有本地人。曾经想过要结交渔民朋友,甚至还想过跟着渔民出海。还想过把关系搞好了,渔民朋友肯定会送我最好吃的海鲜,要吃安逸。
然而,跟本地人打交道却并非易事。
早上去看渔港,下楼就碰到长沙老哥。感觉沙扒镇处来者都是老年人,不是老哥就是老弟,不是老妹就是老姐。说老哥应该没错。老哥说是去吃早餐,就在小区对面的英姨快餐。馒头一块五一个,鸡蛋两块,白粥三块钱管够。他特别喜欢喝粥。
在大门口分手,我和老伴沿滨海大道前行。
走到尚未完工的滨海酒店路段时,前方施工,走不通了。见路边有三个老者在聊天,便上前问路。看长相,三个都是本地人,提前做好了语言不通的思想准备。曾在九月份《阳西行》的文章中提到本地话如何难懂:“没有翻译,听湛江普通话便如同听外语。后来我曾试图与司机交谈,问他贵姓,他说姓文,我却听成了‘毛’。再问,又说是‘蒙’。再问,司机急了,干脆取来一枝笔,在手心上写了个大大的‘文’。怎么可能是‘文’呢?如果是文,文人就是毛人或蒙人,文明便成了毛明或蒙明。我本来是准备和他进一步深谈的,看了下他的手掌,放弃了。”这些天在市场买海鲜,有太多不认识的鱼,问商家,问了也是白问,完全听不懂。眼前这三位老者的话说不定更难懂,谁知其中一位高大老者说得一口流利的广东普通话,并且主动提出带我们去渔港。
老者姓李,73岁,便叫他李老哥。
李老哥很健谈,有问必答,不问也会主动介绍情况。
“我打了五习(十)多年一(鱼)啦,已经退休啦。我孩几(子)不打一,在外面打工。”
李老哥说镇上的人家都比较富裕,年轻人好多都在香港打工,春节才回家。镇上这些年新修了很多房子,用来出租,本地人日子越来越好过。一路上我注意看,果然有很多新楼房,外墙上有租房广告和联系电话。
说话间渔港到了,李老哥向我们挥手告辞。(写到这儿才意识到又忘了加微信。)
国字级渔港果然了得,港湾极深,密密麻麻泊满了渔船,而且望不到尽头。据介绍,每逢渔船归来,这里便成了沙扒湾最热闹的地方。所有的海鲜都足够鲜,足够野,而外地人最好的就是这一口。但今天没有往日的热闹景象,一问,天气不好,渔船都没有出海。
逛到八点过,索性不回家,直接去了长沙老哥爱去的英姨快餐店。
英姨自然是本地人,看上去约五十多岁,微胖,在本地人中显得比较白净,同样操一口广东普通话。
这家店有点类似自助餐,顾客想吃什么一律自取,英姨从旁监督,结账时该收多少收多少。
在家时早餐习惯了打米糊,习惯了白面馒头,习惯了基本上不吃菜,换一下口味感觉还不错。常常跟老伴提起黄敬光,便摸着肚子,模仿了敬光的语气说:稀饭只有那么好喝了。馒头只有那么好吃了。小菜只有那么可口了。靠实吃安逸了。
吃罢结账,英姨只收了十块钱。按长沙老哥的说法应该收十三块才对。望了一眼掉头离开的英姨,想:莫非新人入店还要打折?那么,少收三块钱算几折?一合计,老板漏算了馒头,赶紧给她补上。
英姨很意外,随即微微一笑,连声道谢。
我也报以微笑。
走了好远才想起来,忘了说“不用谢”。
还忘了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