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悲怅三人行之赞美与诅咒》长篇小说
《悲怅三人行之赞美与诅咒》015(长篇小说)

《悲怅三人行之赞美与诅咒》015(长篇小说)

作者: 一默1520 | 来源:发表于2023-10-05 17:58 被阅读0次

    纠结篇***世情之惑(之一)  

    所谓工作,字典上的解释是,人所从事的体力或脑力劳动,也泛指任务或职业;郑义的理解为,无论你愿不愿意,都非得按别人要求来做完的事儿。  

    所谓职业,字典上的解释是,个人在社会中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郑义的理解为,你所能胜任的,能够帮你把钱挣回来的事儿。  

    所谓事业,字典上的解释是,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郑义的理解为,把你的爱好变成工作(职业),并通过你的努力,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得到大家的肯定、赢得大家的尊敬的事儿。  

    基于以上公认的以及个人的概念,我们可以这么说,在郑义的生活中,有数不清的工作有一份固定职业外加几份临时兼职,却没有一份自己的事业。  

    郑义想要献身的事业,就是北雁心目中无比向往和崇敬的艺术家。  

    可惜的是,郑义从小就表现出缺乏艺术家应有的天赋,甚至没能从他疯疯癫癫的母亲身上遗传到一丁点艺术家的气质,反而是继承了他不苟言笑的父亲身上严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他曾经在绘画方面十分努力,也曾经立志当一名插图装饰画家或者动漫卡通画家。  

    然而残酷的事实无情的告诉他,搞艺术光有努力是不够的,因为无论他如何废寝忘食的拼命,都赶不上耍耍达达的北雁,更不要说那些出类拔萃又勤勉奋发之人。  

    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换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失望,郑义渐渐看清了,横亘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那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如同坊间的那句戏言——祖师爷不赏这口饭吃 ,是因为你根本不是这块料。  

    虽然情感上多少有点难以接受,但最终还是理智占了上风,郑义安慰自己,“一个人能认清自己,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而他注定就是一个俗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日出而作挣钱吃饭 ,日落而息宽衣安眠,淡泊了其志,宁静而不远。  

    当郑义从理想的高空,降落到现实的地面 ,才猛然发现,且不要说成就一番事业有多难,就是找一份糊口的职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早之前,大学就不包分配了。  

    最近几年,大学疯狂的扩招了。  

    到了郑义他们这一届,毕业几乎等于失业 ,择业多半只会待业;已经不是人在找工作,而是工作在找人;已经不是人看什么工作顺眼,而是工作看什么人顺眼。  

    郑义不只陪过一两个本地或外埠的同学,手捧着打印精美的自荐书,怀揣着十分渺茫的希望,穿梭于人潮汹涌的人才交流中心,拥挤于人头攒动的人力资源市场,与农民工、熟练工、下岗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争夺一份工作,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海归学子拼抢一个职位。  

    饶是汪灵灵那么漂亮,即或贾北雁般的机敏,都先后做过“喝稀饭,干瞪眼”的待业青年,更何况数以百万计的“读死书,认死理,有文凭,没本事”的“汰学生”了!  

    郑义不得不承认,当年在父亲的帮助与安排下,他还没有走出大学的前门,就已摸到了挤进单位的“后门”,还没有获得专科的毕业证,就已拿到了就业的“通行证”,是以件令多少人羡慕与眼红、让多少人捶胸与顿足,同时也是一件令好友纷纷祝贺 、让自己暗暗切细的美事啊!  

    谁曾想,转眼五年过去了,当时的美差,却变成如今的“鸡肋”。  

    何为“鸡肋”?  

    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怎样的“无肉”,又如何的“可惜”呢?!  

    还得从这一份“四不像”的工作本身说起——  

    由于担心郑义不具备姐姐郑婷婷的实力,因而知子莫若父的郑副厅长,没让其参加正规的公务员考试,也就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得公务员资格(即行政干部的指标),也就无法像姐姐郑婷婷那样,成为一名真正“吃皇粮”的公务员。  

    解决郑义工作问题的办法,是采取国家政策允许的照顾干部子弟的“内招”。  

    “内招”又分两种形式。  

    一是成为系统内所属企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因为工人已经取消“铁饭碗”似的终身制)。  

    二是成为系统内所属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是工人,也就与“铁饭碗”有缘)。  

    二者相比,当然以后者为上!  

    需要详细说明的是,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又分为三种类型;  

    一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往往由行政干部兼任,所以仍然是公务员。  

    二为事业编制的干部,参照公务员的待遇执行,所以称为“准公务员”。  

    三为事业编制的个人,与事业干部的待遇稍有差异,也就是俗称的“工代干”。  

    最为“神奇”的是,这三者可以转换——事业工人可以转干;事业干部升迁到一定职位 ,也就自动转为公务员。  

    如此一来,成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是一条当公务员的“曲线救国”之路!  

    跟何况,以郑义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资历,可以直接成为事业干部,中间还省了一步 。  

    然而,父亲所在的司法系统,内部所属的企业单位不少,因为下辖的每一个监狱或看守所,都有自己相应的生产实体或经营公司;反倒是所属的事业单位不多,只有三个,一个“公证处”、一个“律师事务所”(与私营律师事务所的区别在于,主要从事免费的法律援助工作)、一个“宣教中心”。  

    “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都需要获得国家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士。  

    可惜郑义当初没听他老爸的话,没有报考政法学院,也就没有专业资格证书,无法进入这两个专业场所。  

    更可惜的是,当初如果他读警官大学,一毕业就可利用“内招”指标,直接成为公务员。  

    如今一切都晚了,只好退而求其次,进了三个事业单位中“最软火”的“宣教中心”了。  

    司法厅下属的“宣教中心”,一直都是一套“人马“三块“牌子”:就那么十来个人,却要负责日报、周刊、月刊三种纸媒的编辑、出版、发行,其中又以日报是公开发行的 ,而周刊与月刊只作为系统内部信息与资料的交流使用。  

    在这个“宣教中心”,是人少活路多,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每个人都是“全挂子”,采、编、校、版、印、发等等,都得摸上手,都得一脚踢!  

    刚参加工作那阵,由于所学的是美术专业 ,郑义被安排着主要负责电脑排版,又由于是副厅长的公子,属于找个对象,所以加派的兼职不多,只负责少量的编辑工作 。  

    可恨这小年轻没有城府,一方面是好奇心驱使,另一方面也是过于老实,他经常被单位上的“老同志”利用和驱驰,一会儿跟着去采访,一会儿帮忙高校对,甚至速录员生病期间,被拉来加班加点的敲键盘打字!  

    能者多劳,智者多虑,好使的牛自然要多犁几亩地。在不知不觉中,郑义很快成为了“宣教中心”的业务骨干,工作越来越多 ,活路越来越重,工资和奖金却没多拿一分钱,加之他又不会站队和钻营,他老爸也没顾得上有意的提携,致使其几年忙下来,仍然是一个小小的事业编制的科员。  

    人就是这样,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当初,跟那些没找到工作的同学相比,自己一个月有几大百元的稳定收入,好不得意!  

    如今,跟丁小毛、周全这些日进千金、月进万金、年收入更以百万计的成功人士相比,他郑义一个月也就小两千、一年下来也就大两万,累死累活不说,现在物价飞涨,你叫人怎么安心过日子?!  

    就拿买房来说,郑义是殚精竭虑,倾其所有,大动干戈,大伤元气啊!  

    三年前,一个远房亲戚经营的地产项目封顶预售,对郑义来说,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适合自己,人家还答应内部人员八折让利,简直就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置业计划。  

    郑义研究了各种经济数据,看了又看,算了又算,最后决定下手,而且是下“重手” ,一口气买两套,以房养房。  

    单位给予的“货币分房”款,加上自己账户上的住房公积金,勉强够得上一套的首付 。  

    郑义卖掉了“大婆婆”留给自己的那套厂区的住宅,又找姐姐借了几万,才把两套小户型的首付全部凑足。  

    饶是如此,今天郑义仍在庆幸,好在自己下手早、下手快,再晚一点,换做现在,第二套不仅首付高、利息高,银行还不见得敢贷给你!  

    这一切,也是郑义会在丁小毛和周全他们那里,兼差打工挣钱的原因——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总不能一直欠着姐姐、姐夫的帐不还,总不能用着外甥的“教育基金”而不心慌吧?!  

    说起来,郑义每个月兼差打工挣的钱,比自己本职工作的直接收入还要高。  

    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姐姐的“无息贷款”,而且在个人的银行账户上,还积累了一个不小的数字。  

    为此,让他自己都有些迷惑,到底是那份工作再把自己养活?  

    特别是“宣教中心”改制后,郑义就更加动摇了。  

    随着我们我的祖国这三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功,我们也迎来了更为艰巨的“政治体制改革”。  

    对于郑义有着直接影响的一项“政治体制改革”的措施,就是“政企分离”。  

    所谓“政企分离”,就是将政府机关下属的经营性企业(也包括一少部分事业单位)剥离出来,从而避免政府部门又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采用双重标准而出现社会不公的现象。  

    对于郑义所在的“宣教中心”来说,公开发行的《法制日报》,属于经营性企业行为,需要剥离出去。  

    而“宣教中心”是一个财政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收入就是靠日报挣的广告费,给大家发奖金、搞福利。  

    虽然剥离后剩下的部分,会变成财政全额拨款,但是一旦失去了挣钱的日报,只留下花钱的周刊和月刊,那么除了一点死工资外,(收入方面)就再也没有别的指望了!  

    即便这样,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随日报的系统一起,转制到企业性质的市报业集团名下去,大家为了五个能留下的事业编制名额,争得头破血流。  

    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人的劣根性又表现出来了,因为害怕竞争而去竞争,因为害怕将来的竞争而进行现在的竞争,因为害怕未知的竞争而进行眼前的竞争。  

    郑义的本意,是不想跟大家竞争,但仔细一想,又觉得主动弃权,反而更加不妥。  

    首先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如果现在来放弃这个“铁饭碗”,当初又何必淘神费力削尖了脑袋钻进这个事业单位呢?  

    更何况,如果当初不是为求稳定而找了这份工作,以自己的勤奋与努力,不见得会落后于丁小毛、周全之流,反之,现在才从头来过,一起步就晚了人家五六年,又谈何竞争?  

    郑义还发现一个道理,在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但凡成功都是被逼出来的,但凡善终都是被熬出来的,只要坚持到底,多少都有点回报,如果首鼠两端中途变卦,多半两头都不讨好,最终一头都没得搞。  

    其次是“不该违许父愿”。当初父亲一片好心意,而且熬费苦心的把儿子弄进这么个单位,已经是在考验与碰撞他自己“大公无私”的人生底线,如果现在再来放弃,岂不是让他“勇士断臂”,自“壮烈”了一场吗?  

    而且,包括父亲在内的身边所有关心和了解郑义的人,姐姐、姐夫、母亲、北雁,甚至小外甥,都觉得以他的性格,还是留在“根据地”的好,又何必非要冲到枪林弹雨刀刀见血的“一线战场”,打一场并不擅长的“白刃战”呢?  

    最后,也是最关键一点是“表象与实质之间的具体的差别。”  

    留下来的表象是工资低、收入少、活路累 、工作多,而实质却是有许多“隐形的收入”和“隐形的好处”就象“隐形的翅膀”,反而会帮助郑义“飞得更高”。  

    工资低对应的是待遇高。象“房改”就发了一笔“货币分房款”,又有“薪改”一旦实施“阳光工程”工资会翻倍,听说“车改”也快来了。而“改制”之前,一会儿发米,一会儿发油,一会儿发代金卷,基本上不用购买生活用品,即便“改制”后会紧一段时间,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干部” ?  

    收入少是指现在拿得到手的收入比较少,而暂时没拿到手的和将来拿得到手的收入却并不少。现在社会上最让人头痛的“四大难”——读书难、购房难、看病难、养老难 ,机关事业单位一下子就能帮你解决三样 。以郑义本人为例:读书难,他自己是过去式,他儿女是未来式,暂且不谈;购房难,已经被解决,而其后的公积金积累,无论中途要用,还是等到退休“零存整取” ,都是一个客观的数字;看病难,单位给办了“医保”,不仅可以正常报销百分之七十,而且一旦遇上大病还可以申请“医疗风险救助金”;养老难,更不是问题,只要安全着陆平稳退休,每个月工资不少你一分 ,每年还按物价水平上涨。这几样加起来 ,大致一算,那就是好几百万。难怪人人都想混进机关事业单位,当个小干部,做个公务员!  

    活路累只是累皮不累心(当然,领导们刚好相反),岗够八小时就拉倒,加班加点的不是浮上水想当官,就是象郑义一样是傻蛋。  

    工作多看怎么个多法,象先前同样一件事 ,在日报是一则短新闻,在周刊是一篇较为详尽的报道,在月刊就成了一部长篇通讯甚至是连载的报告文学。  

    有理、有义、有利,在这三者的驱动下,郑义又如何轻言放弃呢?  

    除了这些明显面上的好处,诸如“十次来访 ,九次请吃、八次送礼、七次红包”之类的“灰色收入”,又有可以利用单位的设备、自己的身份(有国家颁发的记者证)、系统的资源,搞兼职干私活挣野钱之类的“无形资产”,更是让人无法放弃的理由。  

    凭什么要放弃呢?!  

    “改制”一开始,“中心” 的主任兼社长就单独找郑义谈过话,暗示会将他留下来,因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业务骨干,更因为他是凤毛麟角的副厅长公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悲怅三人行之赞美与诅咒》015(长篇小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ee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