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Y和Z搭我车下班回家,Z听说Y要去业务部门了,而且以后上班就可以去市区了,表示很羡慕。Y说你要是想去市区上班的话,我可以帮你介绍去另外一个业务部门。Z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谢绝了。他的理由是都已经在这边买了房,现在再去市区上班就不划算了。我笑了笑说,你要是不想着这边上班,那就申请去海外嘛,反正你现在也没老婆孩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结果他又来了一句,我英语不行,连六级都没过呢。
对于他而言,羡慕着那些去市区上班,去海外工作的人,但是对于自己总是能找到一个足以说服自己不去尝试和改变的理由。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大部分人的普遍情况呢?我也只是在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华夏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自古以来都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农民的那种安土重迁的思想根深蒂固,几乎可以说是打在基因上的一个烙印,不管如何繁衍生息都无法改变。
虽然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出去大城市打工,可逢年过节不还是惦记着自己的故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和艰辛都要回一套老家。年纪大的人也都盼着能够落叶归根,回到自己开始的地方。
这种潜意识里面的影响可能有可能我们觉察不到。我们觉察到的可能还是对现有环境的依赖,另外也不愿意让自己付出的沉默成本白白浪费。经过多年的打磨,已经适应了现有的环境。目前的人脉关系也是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这些,怎能说不要就不要了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就像第二个家一样,虽然有不少的缺陷,但是依然是一个舒适的区域。
对于安土重迁的人来说,能在这个舒适区里待着比什么都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希望能在这个舒适区里面快乐地工作。很多人离开,其实并不是他有多么高的追求,有多么远大的抱负,只是对于他们来讲,他们在这里的舒适区被破坏掉了。就好比是洪水淹没了你的房子,才不得已背井离乡寻找新的处所。
现实中的“洪水”就比较多了,比如说你一直以来的默默付出,得不到直接领导的认可;比如说你觉得按照自己的能力应该可以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是管理层只要求你做一个螺丝钉;再比如说你觉得在同事的心目中是个不错的人物,而大家却把你当做一个无聊的小丑。
舒适区的打破,则是一个让人改变自我的良好机会。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离开再重新开始,就给了自己一个按照自己意愿再来一次的机会。就像创业一样,人生也需要试错,通过变换场景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地方。
不过也像创业有可能最终以失败告终一样,你也未必能找到真正能完全适合自己的地方。往往很多人选择不再离开,就是已经放弃了挣扎,放弃了那种进入围城的渴望。在他们看来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换来换去,最终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之所以不离开,仅仅是因为已经进城看过了,发现里面也没什么,所以我就在这待着了。
除了很多现实的因素之外,说到底,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随遇而安。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我们羡慕各种影视剧里面的男女主人公有那么惊心动魄的经历,那种孤胆英雄的事迹每次都让我们激动不已,渴望人生能够像他们一样丰富,体会那种跌宕起伏的冒险。然而,男女主人公羡慕的又是什么呢?《伪装者》里的男女主人公看着一副描绘农舍的油画,他们向往着那样一种平凡宁静的生活。
那种生活不正是我们大部分人所拥有的吗?那我们为何还要奢求太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