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理散文
李克富 || 回到15年前:感悟本命年

李克富 || 回到15年前:感悟本命年

作者: 李克富 | 来源:发表于2018-09-01 05:19 被阅读4907次
本来心情好好的,昨天上午突然接到了一位学员的微信,说父亲逛旧书摊时,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我,就买下来了。看过发来的照片,我便伤感起来。
那是2003年6月份的《青岛画报》,封面是“六十年代的老青年”的主题,当时编辑王占筠老师约请我们三位谈了些感受,我涂鸦的叫“感悟本命年”。记得那天下午我从单位赶到报社,在一进门的楼梯旁匆忙拍了张照片,就上了画报。
转眼15年过去了,看着自己曾经的模样和涂鸦的文字,意识到当年戏谑的“余生”真的又减少了6000多天——离80岁的预设终点只能用四位数计算了!
我已看到了下一个15年和再下一15年后自己的样子:“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感谢学员及其父亲,尽管他们的用心让我泪流不止。
今晨晒一下我的过去,希望能够唤起各位学员的回忆,并继续认真完成训练营的作业,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散文诗。

这是那期《青岛画报》的封面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36岁了。

除夕夜,在妻子帮我系上红腰带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闪过一个问题:到底是到了本命年才系红腰带呢,还是系上红腰带才算到了本命年?接着,我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是因为经商而成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呢,还是因为做了副总经理才开始经商?自此,这个问题就在折磨我,我想在本命年里找到答案。

我不认为这问题荒唐,似乎应该属于疯子或哲学家。这是两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许多人认识我并认可我,是因为我的职业是医生。我觉得若想明白了这样的问题并做出选择的话,我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实用的心理医生,当然也可能做个更好一点的职业经理人。请注意,我用的定语是“实用的”而不是“优秀的”,尽管无论在学术研究和市场定位上,我一直推崇“实用的就是优秀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美国)和朗格(丹麦)曾天才般地推导出其彪炳青史的情绪理论: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同样面对这样理论,我们有些人可能还在考证它是否导致了某位伟人说出了诸如“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话的时候,一位叫多湖辉的日本教育家却得出“结论”说“孩子并不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而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他由此论点出发而写的小册子在我们中国也十分畅销,怕早已赚得钵溢盆满了。

我喜欢思考这样的问题也总能用行动给出答案。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被现实铸就的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了。

今天我看着15年前的自己泪流不止,因为我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

三年前,我在一所著名医院里做医生,这在别人看来是很不错的,但我发现许多人被一个叫作“职称”的东西给累坏了,我觉得把有限的精力和青春花在这上边不值得,我辞职了。我还有过读博士的机会,当时学校和导师都选好了,但导师说,研究方向必须由他指定而不能由我的兴趣,我听后就一点也没有含糊地放弃了——我不能为一张文凭再去浪费三年时光,倘如此,即使成为一个连自己思想都没有的博士又有什么用呢?再回到我开始提出的问题上。就像系上红腰带才提醒我已进入本命年一样,我觉得我是做了副总之后才学着经商的,我有热情,也不比别人缺乏聪明才智,但随着工作的进展,公司步入正规尤其是规模扩大之后,诸如缺乏经验和市场敏感、做事优柔寡断等已经在工作中显现出来,我的实用主义观开始遇到挑战,考虑到公司发展,我已经在考虑把目前的位置让更优秀的人出任了。

这是我们那代人干过的事,想想都自豪和激动!

我最适合的还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为这一职业我已经准备10年。人生的阅历让我体会到,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体会和感悟。我一直是精神分析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文化重构、人格重塑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对金钱和实利的信奉和追逐中,有相当多的人早已不再相信精神还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但与此同时却又因精神的失落而产生出巨大的焦虑、苦闷和空虚。不过,尽管人们普遍感觉到因精神空虚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家园的丧失,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对精神采取了放逐的态度,把它视为物质的奴婢、肉体的附庸。我已经开始并更加深入地做下去的工作,就是让这一群体有所领悟,给自己的独立性以应有的尊重,不再把精神和精神现象从起源、性质和意义上归结为精神以外的某种东西,摆脱因精神失落而产生的种种苦痛,找到重返精神家园的悠悠归路。我会让更多的人相信: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内心的充实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这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干过的事!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我余生所系。我喜欢用“余生”这个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越来越具体化了:假若我能活80岁的话(这是我的祖辈的平均寿命),我的余生就是44年——把它换算成天数后吓了我一跳:我的生命只有16000天左右了!除去必须的睡眠、不可预测的疾病、满足欲望的享乐……之外,我能有多少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呢?即使按小时计算,那数字也足以让我沮丧。

我和TA们是同时代人,尽管TA们都不认识我!

36岁的本命年里,我彻悟了: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33053de55913:做自己喜欢的事业!!
  • 酷儿贾娟:特别感动,我恰恰是李老师写那篇文章时的年龄,很多与老师的共鸣,尤其是这一点——“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
    15年之后,我,爱私塾教育,山东家庭教育中心,会与多少人产生链接?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我也一直推崇“实用的就是优秀的”。
  • 茶语茶意:感悟本命年,更多的是对生命不确定性的焦虑,是对以往的整理,是对未来的希冀
  • 付海霞_3107:十五年前,变成了一个小店长,带着一帮能把气哭的小姑娘,那时候上班下班,完成任务,自己却常常心里有孤独的感觉,十五了,也离开原来的行业
  • 青玫_2989: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内心的充实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 79d35d37693a:想起15年前那个在单位洗完澡后散发着馨香神彩飞扬的自己,牵着女儿小手依然是满脸胶原蛋白的幸福的年轻妈妈……现在虽然皱纹已萦绕额迹眼角、白发已有与黑发争雄之势,内心仍不觉得自己已近半百,心态仿佛还停留在20年前……老师说: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内心的充实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深以为然,以前时光浪费太多,被外在滋扰太多,现在要抓紧时间的小尾巴,好好充实自己啦
  • 窦泽燕:15年前经历了非典的考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5年后,应该是波澜不惊的平静的心态,面对事实的变迁仍然年轻。同时,我接受我的不断增多的白发。
  • SZ_68de:“孩子并不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而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十几年前就有这样的观点,可是感觉身边还是有人认为“因为厌学而学不好”?是样本太少还是这个观点不够普及呢,或者不能接受学不好的现实。
  • 辛迪Cindy:大多人回顾15年都会感慨万千,无论是因为15年里悲伤遗憾,快乐幸运,还是跌宕转折 ,亦或仅仅是因为时光飞逝。
  • L一钧:人生没有偶然,看似当年 不经意的一个选择,其实背后都是风卷云涌的必然。
  • 泡芙小姐01:岁月是把杀猪刀
  • Z沙漠胡杨:生命长度有限,但深度和广度无限。
  • 张凯丽1985:“人生的阅历让我体会到,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体会和感悟。我一直是精神分析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文化重构、人格重塑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对金钱和实利的信奉和追逐中,有相当多的人早已不再相信精神还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但与此同时却又因精神的失落而产生出巨大的焦虑、苦闷和空虚。不过,尽管人们普遍感觉到因精神空虚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家园的丧失,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对精神采取了放逐的态度,把它视为物质的奴婢、肉体的附庸。”
    🤔
  • 7f7c7379bc0f:十五年前的我是一位“理论”中的妈妈,照顾孩子是看书本,关注的是普遍性,而不懂孩子的个性化,跌跌撞撞的把孩子抚养长大,今天看着孩子远离青岛出外求学,我想,自己曾经的教育多少影响到了他目前的状态,未来的成长他能有力量!
  • 兔莴苣:我觉得在乎并追寻生命的意义的人们都是关注自己精神世界的人。对于这样的人物质只是其中一个条件而非目的。物质对其的激励程度也比一般人弱的多。
  • 怒放的叶子:十五年前,正是我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考研失败,工作不顺,爱情失意,好友离去,生活抛给我一个又一个挑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然而,低谷意味着反弹。当沮丧到极点时,我开始真正面对生活。之后,我放弃了考研,不再自欺欺人地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以逃避现实的压力。我跟公司的领导长谈了一次,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跟他一一交流,从此获得了支持。我切断了过往情感的枷锁,不再沉溺于旧日的伤害,很快遇到了我老公,步入婚姻的殿堂。

    生活给我们关上一扇窗,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门。那段灰色的日子让我从消极被动跃升为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也开始明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改变的永远是自己。
  • 兔莴苣:“今天我看着15年前的自己泪流不止,因为我已经老得像一个影子。”尤其是后半句让我也热泪盈眶。心内五味杂陈。即使心理永远定格在18岁,身体也终有老去的一天,世界再美丽终有一天跟我们也不再有关系。想到这儿唏嘘不已。
  • 爱变心理战志清:十五年前的我工龄五年、孩子两岁,心心念念的要摆脱体制的束缚,十五年过去了,还在体制内。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么拉大的😭
  • 上X青:十五年前的我还在无忧无虑的上学!
  • 漂亮的花:过好每一天,便是对时光最好的回报。
  • 七月的简书: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颇多感慨在里面
  • 聆心2016:老师这篇文章得让多少人摔了手里的铁饭碗啊👯
    聆心2016:一篇引发众多揭竿而起的檄文!
  • 当下宁静:“人生的阅历让我体会到,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
    我是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
  • 暖心木子:是因十五年前的美好而回忆,还是为人生没有几个十五年而害怕焦虑?我自己有此体会,后者更多些,我告诉自己,人无再少年,坦然接受吧
  • 丹睿丹睿:做自己是最自由的事,老师做到了
  • 王明鹏:这种贵族精神,可言传不可意会;这种精神贵族,可遇而不可求。
  • 衡润心怡:十五年后我会是啥样?有些期盼呢。:blush::blush::blush::hibiscus::hibiscus::hibiscus:
  • 陶然_0e27:如此清晰和有远见的知识规划。闯荡江湖之前,先真正了解自己,最起码,知道心之所向。
  • 方圆fg:15年来,让我成长收获了很多。感恩我的儿子,感恩与我有缘的人,感谢我的经历,让我成长为今天的自己。请看《十五年前的我》
    https://www.jianshu.com/p/431a0f681863?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_timeline&from=timeline
  • 528d3a56da7f: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做数。
    老师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吗?😜
  • 唐山赵建慧:而立之年以后的十五年,是男人的黄金期,我随不是男人,但也可以体会个中的滋味,亦能理解老师泪流不止的根源。贴上《父亲写的散文诗》许飞 · (时光版)
    作词:董玉方 作曲:许飞
    演唱:许飞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
    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 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 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 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
    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 会美得很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 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 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 清净_6584:好奇老师看到15年前的自己时泪流满面,是想到了什么?
  • 萍水相逢萍:“除去必须的睡眠、不可预测的疾病、满足欲望的享乐……之外,我能有多少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呢?”
  • 曲晓岩:15年前,毕业2年,婚龄1年,借了巨款付房子首付,脸上有着没被磨平的桀骜与朝气,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感觉世界的就是自己的😄~
    现在也不错,生活抹去了我外表和语言的棱角,却不曾打磨掉我深藏内心的锐气。
    15年后,我的理想是能够拥有老师的思想+师娘的气质!🌹🌹🌹
  • 方圆fg:李老师在三十六岁时就有一个引领人们走向自己精神家园的志向。感叹李老师在三十六岁就已经上升到身份、系统层面做事,敢于放下,直面挑战,值得我学习!
  • 唐铭含:十五年前,还在校园,经历了出走体制,完成人生几个任务,现在仍然是个“贼心不死”的中年少女,愿一生涓滴意念侥幸汇成河,热血未凉,比以前更加清晰的未来
  • 王振法:精神家园的丧失,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对精神采取了放逐的态度,把它视为物质的奴婢、肉体的附庸。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内心的充实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 糖葫芦_7604:如果我说您现在比15年前显得更有味道,更好看,这是损您还是夸您呢?
  • 大力133338:36岁的时候,俺在跟着老师的曾经走过的路向前。余生,时间紧迫,俺还要跟随老师的脚步,向前。
  • 晋春77:老师的一个话题勾起我15年前的回忆,生活的焦虑刚刚开始,小家庭开始经历风雨,过往的童话幻灭,开始发现生活不是我想象的,自此开始踏上追求真我的道路,一路走来,”精神”就在一日三餐,衣食住行中,接受了世界就接受了自己。
  • 猫猫在路上:老师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那句名言:不想做厨子的心理医生成不了好老师。
  • 0bbd4f51c3ab:老师 你永远年轻~
  • 润物细无声201808:老师为什么会伤感呢,你那么成功
  • 漠上苍穹:时势使然,我们就处在这样的时代,造就了大量精神空虚的人。如何做个精神富有的人,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只能看个人的造化了。
  • 怡然思语:十五年前的自己还在为生计而奔波,想要很高的收入,想在单位站住脚,不知道自己的志向,自卑懦弱懒惰。近两年因焦虑空虚乱作,意识到再不能这样下去了,重新开始学习,认识到只有内心的丰盛才是安宁幸福的土壤。机缘巧合遇到了老师,老师的志向老师的独立思考每天都在敲打着我的灵魂。读完今天的文章,感叹于时光的流逝,弹指一挥间,唯有勤奋学习,努力践行,才不负这美好时光吧。
  • 0a631389843f:老师今天的文让我潸然泪下,内心翻江倒海,bug看来真的要被激活了!
  • 丁金波波种快乐:一篇旧文章,满足了我对李老师具体辞职原因的好奇心😀
  • 清晓视野:时间最公平。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自己把时间用在哪里。
  • 老连Alian:虽然说,时间是一种幻觉,但是自己的容颜变老却是真切的感受。回忆往昔,仿佛一场梦。老师今天的更文,有沧桑感啊。
  • yayama2001:李老师笔耕不辍直到今天依然保持每天千字文,把多生活的所有感受都付诸于笔端。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越来越喜欢文字了,以后争取多写些东西,记录下生活的足迹。保持一份觉察的心,细细品味生活。
  • 王冬青_a475:人生百年全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
  • 808e1ccc5854:真写到我心里了!
  • 3bb9c54fcd92:师娘系红腰带画面感极强,感觉老师一转身跃起,安赛腰鼓震耳欲聋,脚下黄土腾起。辞掉眼馋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快意人生啊!
    想起一个女作家说:一个人如果逼着自己做不从内心认同的事,日子久了会长出鬼鬼祟祟的气质来。
    l
    穆占叶1:@林意_3a87 头上是不是少了一条毛巾😂
  • yy点点:不敢也不愿想😰
  • 千江的月:36岁的老师,已经在思考烧脑的哲学问题;15年前的文字象是昨天写成的,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毫无违和感,放在今天来看仍能让人深醒。精神世界的丰盛是人毕生的追求,上天带走了青春的容颜,却让勤于学习、自省的我们内心越来越丰富,从这个角度说,从容、通透地变老是一件幸事。
  • 穆占叶1:我看到了两个时间点,顺着这两个时间点,我回想我的36岁和15年前在想什么做什么,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估计忙着填饱肚子根本顾及不了精神家园吧。老师之所以是老师,不只是因为从事心理咨询,在精神家园里,您永远是先行者、引导者。
  • 金玉儿:时间真是个好东西,它犹如一位雕琢大师把不同的人雕琢成不同的模样!15年前的自己是什么模样那?是那个被时间不断破碎,不断雕琢成型自己想要的模样吗?什么叫成长成型那?如何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容得下复杂的、多元的东西?如何让更多的观念解释角度,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共存?如何来滋养自己的日常实践?太多的问号只有交给“时间雕琢大师”,再一个15年吗?😭
  • 刘丽囡:十五年前的李总好“水灵",十五年后的李先生会比现在更“通灵”
  • 怡然风轻:不敢追忆往昔,最怕瞬间感觉时间都去哪儿了?就这么老了!
  • 王秀美心理咨询师:15年前的这个时候,我休完产假刚回单位上班,开始了三班倒的日子,天天睡觉睡不够。那时最痛苦的事就是凌晨四点多困得睁不开眼,却不能睡。
  • 爱临:父亲写的散文诗。
  • 崔跃:有些人随时光沉淀更适合做旧,比如吴秀波,比如您。 到目前,回想过去畅想未来的主题,这已经是第三回了。呵呵
    李克富:@崔跃 :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闻岱:那个15年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回忆。敢回忆的人,大都是成功的人。期待老师下个15年的回忆…
  • 孙丽芹_520:人生的阅历让我体会到,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
  • 徐滨清:老师一思考,就有稿费到😀
  • 于丽萍_ylp:我还在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被老师今晨的文章拉回了十五年前😂
  • 梳雨_8fee: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中~~
  • 魔法药水:多少人能做到“每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老师践行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有志者立长志。👍💐
  • 苗尔平:‘’体制转归、经济转型、文化重构、人格重建”,15年后的今天,社会依然处于这样发展阶段。然而又有着巨大的不同。互联网的普及,使知识文化的“流通”畅通无阻。各种读书活动兴起:“十点读书会”、“经过有香气的女子”、“逻辑思维”、“周国平公众号”,还有喜马拉雅FM的名著等等,使思想的传播、观点的交流、知识的掌握、三观的修正和改变,都有了坐标系和参照物。人们的精神正在摆脱空虚,回归精神家园的路上。这一切的开始,离不开‘’我已经开始并更加深入地做下去的工作,就是让这一群体有所领悟,给自己的独立性以应有的尊重”。老师就是那个海边捡小鱼的男孩,当年的热血青年,立志改变世界,凭一己之力,谁在乎呢?可是,“这条小鱼在乎,这一条,还有这条……”,我,便是其中的一条。
    苗尔平:@李克富 指日可待呢😄😜
    李克富:@苗尔平 咸魚。該翻身了!
  • 8d1642902055:最后一句击到我了!想想我的36我在干什么?!
    8d1642902055:@李克富 哈哈,天眼!
    李克富:@8d1642902055 大家都知道您在干嘛!
  • 李宜秦:信息有误?66年还是67年?
    不被物质控制着精神,要用精神引领着自己的行动!
  • 3485ab655916:终于明白自己这些年折腾什么了,就是这个原因,原来我是个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

本文标题:李克富 || 回到15年前:感悟本命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pb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