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心情好好的,昨天上午突然接到了一位学员的微信,说父亲逛旧书摊时,在一本杂志上发现了我,就买下来了。看过发来的照片,我便伤感起来。
那是2003年6月份的《青岛画报》,封面是“六十年代的老青年”的主题,当时编辑王占筠老师约请我们三位谈了些感受,我涂鸦的叫“感悟本命年”。记得那天下午我从单位赶到报社,在一进门的楼梯旁匆忙拍了张照片,就上了画报。
转眼15年过去了,看着自己曾经的模样和涂鸦的文字,意识到当年戏谑的“余生”真的又减少了6000多天——离80岁的预设终点只能用四位数计算了!
我已看到了下一个15年和再下一15年后自己的样子:“想一想未来,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感谢学员及其父亲,尽管他们的用心让我泪流不止。
今晨晒一下我的过去,希望能够唤起各位学员的回忆,并继续认真完成训练营的作业,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段散文诗。

今年是我的本命年,36岁了。
除夕夜,在妻子帮我系上红腰带的时候,我的头脑里闪过一个问题:到底是到了本命年才系红腰带呢,还是系上红腰带才算到了本命年?接着,我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是因为经商而成了公司的副总经理呢,还是因为做了副总经理才开始经商?自此,这个问题就在折磨我,我想在本命年里找到答案。
我不认为这问题荒唐,似乎应该属于疯子或哲学家。这是两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许多人认识我并认可我,是因为我的职业是医生。我觉得若想明白了这样的问题并做出选择的话,我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实用的心理医生,当然也可能做个更好一点的职业经理人。请注意,我用的定语是“实用的”而不是“优秀的”,尽管无论在学术研究和市场定位上,我一直推崇“实用的就是优秀的”。心理学家詹姆斯(美国)和朗格(丹麦)曾天才般地推导出其彪炳青史的情绪理论: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同样面对这样理论,我们有些人可能还在考证它是否导致了某位伟人说出了诸如“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的话的时候,一位叫多湖辉的日本教育家却得出“结论”说“孩子并不是因为厌学而学不好,而是因为学不好而厌学”,他由此论点出发而写的小册子在我们中国也十分畅销,怕早已赚得钵溢盆满了。
我喜欢思考这样的问题也总能用行动给出答案。我觉得自己已经成了一个被现实铸就的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了。

三年前,我在一所著名医院里做医生,这在别人看来是很不错的,但我发现许多人被一个叫作“职称”的东西给累坏了,我觉得把有限的精力和青春花在这上边不值得,我辞职了。我还有过读博士的机会,当时学校和导师都选好了,但导师说,研究方向必须由他指定而不能由我的兴趣,我听后就一点也没有含糊地放弃了——我不能为一张文凭再去浪费三年时光,倘如此,即使成为一个连自己思想都没有的博士又有什么用呢?再回到我开始提出的问题上。就像系上红腰带才提醒我已进入本命年一样,我觉得我是做了副总之后才学着经商的,我有热情,也不比别人缺乏聪明才智,但随着工作的进展,公司步入正规尤其是规模扩大之后,诸如缺乏经验和市场敏感、做事优柔寡断等已经在工作中显现出来,我的实用主义观开始遇到挑战,考虑到公司发展,我已经在考虑把目前的位置让更优秀的人出任了。

我最适合的还是做一名心理医生,为这一职业我已经准备10年。人生的阅历让我体会到,一个人不能为了适应某种现实而压抑那些一直是生命根本的需求,不能为了适应现实而使自己陷入精神的单一、枯竭、分裂和破碎。但很多人没有这样的体会和感悟。我一直是精神分析的忠实追随者和实践者,在体制转轨、经济转型、文化重构、人格重塑的时代背景下,在当今对金钱和实利的信奉和追逐中,有相当多的人早已不再相信精神还有独立的地位和价值,但与此同时却又因精神的失落而产生出巨大的焦虑、苦闷和空虚。不过,尽管人们普遍感觉到因精神空虚而产生的痛苦和焦虑,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精神家园的丧失,乃是因为我们自己对精神采取了放逐的态度,把它视为物质的奴婢、肉体的附庸。我已经开始并更加深入地做下去的工作,就是让这一群体有所领悟,给自己的独立性以应有的尊重,不再把精神和精神现象从起源、性质和意义上归结为精神以外的某种东西,摆脱因精神失落而产生的种种苦痛,找到重返精神家园的悠悠归路。我会让更多的人相信: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内心的充实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是我余生所系。我喜欢用“余生”这个词,随着年龄的增长,它越来越具体化了:假若我能活80岁的话(这是我的祖辈的平均寿命),我的余生就是44年——把它换算成天数后吓了我一跳:我的生命只有16000天左右了!除去必须的睡眠、不可预测的疾病、满足欲望的享乐……之外,我能有多少时间用于自己喜欢的事业呢?即使按小时计算,那数字也足以让我沮丧。

36岁的本命年里,我彻悟了: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啊。
网友评论
15年之后,我,爱私塾教育,山东家庭教育中心,会与多少人产生链接?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我也一直推崇“实用的就是优秀的”。
🤔
然而,低谷意味着反弹。当沮丧到极点时,我开始真正面对生活。之后,我放弃了考研,不再自欺欺人地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以逃避现实的压力。我跟公司的领导长谈了一次,把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跟他一一交流,从此获得了支持。我切断了过往情感的枷锁,不再沉溺于旧日的伤害,很快遇到了我老公,步入婚姻的殿堂。
生活给我们关上一扇窗,也为我们打开一扇门。那段灰色的日子让我从消极被动跃升为积极主动的生命状态,也开始明白“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要改变的永远是自己。
我是到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
https://www.jianshu.com/p/431a0f681863?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_timeline&from=timeline
老师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吗?😜
作词:董玉方 作曲:许飞
演唱:许飞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女儿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明天我要去 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啊 闹着要吃饼干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给了自己两拳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青春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 老得像一个影子
一九九四年
庄稼早已收割完
我的老母亲去年 离开了人间
女儿扎着马尾辫 跑进了校园
可是她最近 有点孤单瘦了一大圈
想一想未来
我老成了一堆旧纸钱
那时的女儿一定 会美得很惊艳
有个爱她的男人 要娶她回家
可想到这些 我却不忍看她一眼
这是我父亲
日记里的文字
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来的散文诗
几十年后
我看着泪流不止
可我的父亲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
旧报纸
那上面的故事 就是一辈子
现在也不错,生活抹去了我外表和语言的棱角,却不曾打磨掉我深藏内心的锐气。
15年后,我的理想是能够拥有老师的思想+师娘的气质!🌹🌹🌹
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取决于内心的充实而非现实生活中的成功!
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现在越来越喜欢文字了,以后争取多写些东西,记录下生活的足迹。保持一份觉察的心,细细品味生活。
想起一个女作家说:一个人如果逼着自己做不从内心认同的事,日子久了会长出鬼鬼祟祟的气质来。
l
老师践行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有志者立长志。👍💐
不被物质控制着精神,要用精神引领着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