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读美者
|
本讲题的中篇
可由此点阅:
鄙视链,
是一个人在进行自我确认时,
它无形的支配着每一个人。
有的人说,自己没有鄙视链,很看不惯喜欢用鄙视链看待事物的人,您看,
因为自己没有鄙视链,去鄙视在使用这一链条的他者,
也是在被鄙视链支配着。
(图:笔者审美沙龙现场)
这篇读美者的文章,原名是
《审美鉴赏的六个层级》。
这个不是用鄙视链来的。因为鄙视链,
存在循环,即,你可以看不起我,
而我也可以看不起你。
是“或然率”。
层级,类似围棋的段位。
是“必然率”。
另外,审美,鉴赏,收藏,这三者的关联异同,
这里展开讲就长了。所以,另文再表。
审美鉴赏的六个层级,观念各有不同。本文希望触及概念。
观念是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都可以有观念。
概念是什么,举例,您如果用蓝色颜料,去写下一个“红”这个字。而另一人,用黄色颜料,去写下一个“红”这个字。
“红”,就是概念。而您用蓝色,彼用黄色,蓝与黄,在此处,即为观念。
观念可变。概念不变。
本文希望触及概念。
当然,本文在发布时,有所删改,原文在论证的过程中的篇幅较大。
其中存在偏专业的部分,为了阅读的普遍承载,所以删略。
(图:笔者讲座与观众合影)
审美与鉴赏,
这六个层级,
分别为:
初始其一:个人好恶。
初始其二:街论巷议。
初始其三:结社造势。
入流其一:史观演论。
入流其二:立论成家。
入流其三:公知传世。
本义,是很想一篇文章全部讲透。
然而有劝告说,手机阅读者每篇停留时间有限。
肯定要尊重这个习性。
所以,拆为上篇与中篇、下篇。
先讲:
初始其一:个人好恶。
初始其二:街论巷议。
初始其一,个人好恶。
(“恶”字,在此处音为“雾”)
这个非常非常的常见。
如果只是讲观后感,千人千感。没有问题。
您是不是有曾听闻这样的说辞,全世界都喜欢它。我就是不喜欢它。甚至以粗口爆出。
回到文首一句,您是不是大约感到了,对的,这就是一种自我的宣告。
四川话讲“有钱难买我高兴”。
所以,个人好恶,不是公约的。这种好恶,折射个体的个案化的价值,不承载通约价值。
在这个层面上,只是停留于类似膝跳反射的现象。
宋代苏洵所言:“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
以个人好恶说事,它还不是审美。
美是艺术效应结果;艺术是文化现象;文化是什么。
文化,约定俗成为文,习以为常为化。
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个人史,这是人的个案化的价值,我们可以说,每一滴水珠都不是重复的。
而文化是海。
在人类的文明里面,政治是短期现象,经济是中期现象,文化是长期现象。
因此,个人的好恶是个人的权利。但并无关于审美的概念。
甚至,反过来,如果要触及鉴赏,收藏,其中存在刚性的部分的时候,检验的部分的时候,就明白了,只是好恶这种类似本能的东西不足施功。因为好恶,远未达知性的起点。
好恶,并不是总不生效的。也有较为感性者,十有一二,能够把观后感,讲到点上。
这是一种闪现的现象。
大约,有心起修的人,不会依赖这个。
(参与者听后感在群中还图)
(参与者听后感在群中还图)
初始其二,街论巷议。
街论巷议其实是精采的。
你其实可以非常入神的,听一位在饭桌上,某个酒后之人,
强作清醒的样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它是一种表演。
对的,是以语言的组织,去展示一个想法。所以它是表演,也是精彩的表演。
一方面,学养肯定不能替代头脑。
然而,如果您加以留意,会发现,街论巷议,它的发出者,
常是有一些头脑,但又未及极致的智慧,大约其拥有一些线性的经验,就是这一个体的生命经验之中的一些东西,然而学养较薄的情况下,
会发出街论巷议。
举个例。某君:“范宽的画,都没有肌理,都没有象油画的肌理。没有肌理的绘画,就象没有肤质的女子,哪里耐看呢?”
这是比较典型的街论巷议。您可以看到他其实有论点,甚至有论证的过程,甚至会用比况。
然后您约略可以听到饭桌上酒后很多无谓的争论全是这样的。
其实这些时候,以看表演的心去就可以了。
这些巷议是有想法的,建立在个人的横向的生命经验之上,应当尊重。
也不触及鉴赏。“鉴”本议是镜子。即使不喜欢的,能够中立看到其优其劣。
其实并不是讲,美术史上的卓越作者,不能批评。谁都能够被批评。
然而,
至少需要知道,自己在攻击的是什么,在批评的是什么,了解自己的批判对象之原委。
不然,对空挥拳。
控制篇幅之虑,此篇先到这。
续读请点阅下方:
艺以格物,审美致知
艺术,鉴赏,收藏观
|读美者|
呈献
真切品质的艺术阅读
有幸与您
经年为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