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有趣的心理学心理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有趣的心理学史(三)(上)——经验-联想主义者们的猜想

有趣的心理学史(三)(上)——经验-联想主义者们的猜想

作者: IsabelCHE | 来源:发表于2017-10-03 17:27 被阅读103次

    前言:由于上周事情比较多,本篇内容也比较多,互相之间有一些较差。所以原定上周四发出的文章,今天才写完,Sorry,下不为例。今天天更新一篇,周四继续更新一篇。另,写作是个坑(哭脸)!

    上篇我们讲到从公元前三四世纪到十六世纪左右,心理学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主要依靠一些神父们通过宗教来传承一些古代哲人的思想。当时间进入十七十八世纪,到了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维逐渐取代宗教思维,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体系,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科学蓬勃的发展起来了。

    心理学相较于其他自然科学,发展的比较晚,但也总算是开始了。这一时期的哲学心理学家或原型心理学家们不仅对前人提出的哲学问题,有了创新性的答案,还开始探索起一些新的哲学问题。在这个历史阶段,他们要不就是笛卡儿主义传统的理性主义——先天论者,要不就是霍布斯——洛克式传统的经验主义——联想主义者。二者的不同首先是研究方法的不同,笛卡尔等人强调通过理性思考和数学推导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究竟是什么,而霍布斯等人则主要依靠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来研究思想的产生;其次,笛卡尔等人是思想先天论者,他们主张说人(起码有一部分)思想是天生就有的,而霍布斯们则更加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由于这一时期的著名人物太多,受到篇幅限制,我会将这两派分两篇来谈,但由于他们都是一个历史时期内的人物(而且,这个历史时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政治界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人,科学界的牛顿、达尔文等,音乐家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等,画家米莱、伦勃朗等等等著名人物)。这些伟人们往往不仅仅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而且他们之间也会有很多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火花。所以即便我只谈这一时期和心理学有关的,有非常明显的建树的人物,也免不了看到他们彼此的名字出现在对方阵营之中。所以说,伟人都是站在其他伟人的肩膀之上看世界的。

    今天我们先来谈谈来自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等人的经验-联想主义。霍布斯和洛克不仅仅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有所建树,他们最大的成就可能是来自于政治领域的。他们提出的“天赋人权”,“国家是保护个人利益的工具”等政治学观点,被视为是启蒙运动的开端。但我们今天还是主要看看他们在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贡献。

    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被视为英国第一位经验主义心理学家。他是伽利略和开普勒的朋友,因此他的思想里充满了物理学的烙印。霍布斯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运动中的物质,把这一观点运用到心理学,他推断,所有的精神活动一定是神经系统里的原子的运行和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的原子运动作出反应而产生的运动。他没有解释原子在大脑里面的运动是如何形成了一个思想的,他只是简单地强调说,这是可能的。直到今天,心理学家们才到了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边缘。

    从左至右是霍布斯(英国),开普勒(德国)和伽利略(意大利)

    他还主张说,思想里面的一切都来自感觉经验:复杂的思想是从简单的思想来的,简单地思想是从感觉而来的。当然,这个概念并不新颖。阿尔克迈翁、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德都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提出过这个观点。但霍布斯开创性的将许多物理学原理与这一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回忆是思想运动的痕迹”,“想象是回忆的组合”,“许多回忆组成了经验”等说法,对与思想的产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解释。

    另外,霍布斯提出了一些关于“联想”的基本概念,比如两个思想的第一次链接可能是很偶然的,但是必然是有一定相关性和顺序性的。这个思想对于十九世纪的“实验主义”和二十世纪的“行为主义”都有深远的影响。

    尽管霍布斯是英国心理学中第一位经验主义者,可是,约翰·洛克(1632-1704)把这个原初的学说发展下去了,因而常被人称作“英国经验主义之父”。在洛克的许多著作当中,值得我们关心的是《人类理智论》,它解释了我们如何获取知识的过程。与笛卡尔和斯宾诺莎们不同,洛克并不是通过严谨的数理逻辑来推导结果,反过来,他尽量利用当时能够得到的经验的方法来检查他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经验,问自己说出现了什么现象,以什么顺序发生,才得出了知识。他著名的“温水实验”说明,一种感觉起因的本质是一样客观的,可是,我们的感觉却是主观的。

    温水实验

    洛克反对柏拉图系的“思想天生”理论,因为关于上帝(如果是真实的存在的话)的概念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那么,如果我们出生的时候思想是“一张白纸”,那么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呢?他在这点上继承了霍布斯的说法,认为思想的来源有两个:感觉和回忆。同时,关于感觉的概念,他继承了阿奎那、笛卡尔、伽利略和牛顿关于物体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的概念。第一性质就是指物体客观存在的,如长宽高,形状,动静等概念;而第二性质就是指只存在与人们经验和概念中的色彩、声音、味道和气味等。但是,关于我们的感觉是否是真实世界的反应的问题,洛克则含糊其辞的说“上帝不会误导我们”。

    关于联想,洛克并没有在霍布斯的基础上有进一步阐述,但是他确实提到了他观察到一些有趣的事。比如,他的一位朋友做了外科手术(当时还没有麻醉剂),尽管对这位外科大夫心存感激,可事后不能忍受哪怕看他一眼,这大夫的脸与疼痛之间的联系太强了。他还说,有一个人在一间有口箱子的房间里学会了非常复杂的舞步,后来,他只有在一间有类似的箱子的房间里才会跳。这些现象引起了后来行为主义者的注意。最终,行为主义会把所有的精神生活简化到联想中去,而且,哪怕心理学挣脱了行为主义的主导之后,联想仍然是其主要议题之一。

    爱尔兰哲学家乔治·贝克莱(1685-1753)受到启发洛克一篇短文的启发,在1709年写作了他的第一本值得注意的书《视觉新论》。贝克莱认为,光凭视力,一个新生儿是无法区分距离、形状、大小或者相对位置的。一个儿童学会判断空间感也决不是重复经验使然——碰触、伸展、行走。我们把视觉上的距离、大小和形态的线索与我们已经通过其它感官学习到的东西联想了起来。这个立论很合理,也是对感知心理学理论的真正贡献。另外,他把看似简单的深度感知体验细分为更为基本的一些感受,这就预示,或者也许是导致了后世心理的“分子”分析法——把所有体验按照其最简单的构成件进行分析的方法。

    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1711-1776)在洛克的基础上,将“联想”的概念更加推进了一步,“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似性、连续性以及因和果”是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联结的基础。通过这三种特性而合并起来的思想,在休谟看来是思维的基本原则,它对其运作的重要性可与地心引力对星球的运动的重要性一样。他甚至还把联想称作“一种吸引”,它使思想互相连接起来。

    休漠的另一个重大发现就是他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他说,我们只知道第二个现象总是在第一个现象之后出现,我们就认为第一个现象引起了第二个现象,但因果关系不过是思维的定势。事实上,我们不可能通过感知来体验因果关系的存在。休漠对因果关系概念的摧毁性攻击在科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在心理学史上,因为,在心理学努力成为科学的途中,它一直都在努力地发现精神的因果法则。休谟时代和后世的一些心理学家因而就相信,心理学不可能得出因果解释,因而就应该只对付相互之间的关系——即两件事情会持续同时发生或者先后发生这样的可能性(相关性)。

    总的来说,就好像我们可以不关注分子运动而研究机械运动一样,经验-联想主义者们对人们的感觉、思想、情绪和行为的产生都有一些容易理解的且接近事实的解释。特别是对于来自感觉的一些概念的解释可谓非常圆满,可对于没有感觉基础的一些概念,如美德、灵魂、非存在、可能性、必然性等,就无法令人信服了。另外,除了霍布斯对神经脉冲的原子论猜想以外,他们的理论忽视了精神现象的生理学基础(当然也受限于当时的生理学发展),因而无法解释反射反应,更不用说所有构成了大部分人类日常行为的神经元反应了。

    而对于笛卡尔带队的另一方,他们的“一体论”和纯粹理性化研究思想后来成了西方科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下一篇,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主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趣的心理学史(三)(上)——经验-联想主义者们的猜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dyg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