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到《1985》

作者: 口天一业木南 | 来源:发表于2015-10-22 18:36 被阅读199次

    《1984》诉说着自由即奴役,《1985》则告诉我们自由的脆弱,寻觅的旅途荆棘丛生,而我们渴望的真正的自由到底在哪里?

    1984年的世界是一个高度极权社会的开始,大洋国、东亚国、欧亚国三足鼎立,彼此征战不休,却不约而同地实行着高度的极权统治,以大洋国为例:用对历史的抹杀、语言的变更、电屏的监控、双重思想、三重思想、以及无处不在的老大哥共同打造了一座思想的牢笼,自由在此凋零。

    哈耶克在《通向奴役之路》中说道,“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正是出于对自由的极度狂热,人们自愿将个体的自由让渡给一个凌驾于自我的实体---极权统治。却在无意识中将自我推向毁灭的边缘。高度的思想钳制和行为监控让个体自由几近消亡,人性在极度压抑中渐渐迷失了自我。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弱小而孤独的个体通过群体的庇护获得了认同感和归属感,却也使自己屈从,逐渐习惯于用双重思想、三重思想自我控制。

    当裘丽娅将“我爱你”的纸条递给温斯顿时,我们曾一度看到追求自由的微弱之光,虽然闪烁、摇曳,却隐隐透着希望。当后来两人被囚禁,如果说身体上的凌虐难以承受但却不足以摧垮意志,那思想上的无情戕害足以让你放弃最后的坚守。当温士顿大喊“咬裘丽娅!咬裘丽娅!别咬我!裘丽娅!你们怎么咬她都行。把她的脸咬下来,啃她的骨头。别咬我!裘丽娅!”

    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

    在绿树如荫的栗子树下
    我背叛了你,你背叛了我

    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写道:给我自由吗?千万不要给我自由!因为随着自由而来的是要担负责任啊!我一有自由之后就会自己作选择,选择之后就做我自己,但是我做不起啊!

    因为绝望,所以看不到任何希望……

    《1985》开篇即是老大哥去世了,这既可指一代极权统治者离开人世,亦可指极权下的民众已经逼近承受的极限,这种极端的极权统治难以为继。

    一次绝好的机会——自由的反击!一部分知识精英卷入老大哥死后的政治斗争,“而这些精英对自由的理解以及具体的行动策略又是怎样的渐生分歧,以致分裂啊。结果,失而复得的自由竟在外敌(欧亚国)的入侵下得而复失”,追求自由的努力再次得到了相反的结果!

    文学最迷人的地方,不是教给你思想,而是让你懂得思考。

    从《1984》到《1985》,我们看到的是对孤独的恐惧、对群体的依赖。狂热而迷醉的追求自由,却又能轻易地将自由让渡于凌驾自我的群体。

    自由是什么?自由既不是犬儒,也不是为所欲为,更不会是一腔热血的狂躁。那些满怀愤恨的一味攻击,疯狂而偏执的要打破一切、摧毁一切的人,得到的不会是自由,只会是一片废墟。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确实没有绝对的自由,但绝对应该有心灵和思想的自由,以及构建理想自由的权利。

    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包容,敢于自我批判,由此形成思维上的警醒,保持思想的独立性,不偏信、不盲听。

    正视自由存在的前提:法有定轨,论政而不诛心,掌握规则,利用规则,打破规则,一步一步的争取自由和尊严。这才能称得上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1984》到《198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et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