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作者: 格林凌波 | 来源:发表于2019-12-08 05:43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了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汪静老师的讲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很获益。汪老师在讲座中提出几个问题:1. 非暴力沟通是不是让你变得温顺听话,变得消极无为呢?2. 面对他人的指责,我们需不需要辩解,还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3. 非暴力沟通是不是不发火,不表达愤怒呢?

非暴力沟通就是通过观察事实,感受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同时聆听别人的愿望,也就是诚实的表达自己,又尊重和倾听他人。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也就是清楚的表达观察结果---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说出我的需要---诚恳的表达请求。(希望对方能做什么,不是不要做什么)面对别人的倾诉要认真的倾听,真正的倾听是放下自己心中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做到感同身受。汪老师在讲座中也告诉了反馈的几种方式:建议、比较、 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关键要放下自己的评价,一心一意的理解对方,倾听对方内心的声音。

让倾诉者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充分表达的标志是:1、你感到谈话的气氛变得轻松了。2. 他停止了谈话。 反馈时间的技巧:1. 当倾诉者已经进行充分的表达之后,2. 当对方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3. 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正确地理解了对方表达,可以进行反馈确认一下。

沟通没有好坏,只有“有效果”和“没效果”。掩盖爱的沟通方式:1道德评判 (你这样做是不诚实的,好孩子不会这样子)2、 进行比较(小明这次比你多了15分,人家的孩子就是知道学习,你整天光知道玩儿) 3、 逃避责任(孩子就听老师的,老师您使劲揍,我是管不了了)3. 强人所难 ( 你不吃饭,我就再不炒新菜了,你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不爱你了。)用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用相同的方式偿还,叛逆或自残。

汪老师在讲座中指出的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很重要:

非暴力沟通第一要素是观察。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倾向于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然而,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人衣衫不整时,你会倾向于认为对方邋遢,而此时你就轻易地表达了评论,这与非暴力构通是相违背的。

非暴力沟通第二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我们在表达感受时,要注意与想法、评论及观点进行区分。比如“我想打你”是想法,“一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是感受;“你不爱我”是判断,“我很伤心”是感受;“你真可恶”是评价,“我有些烦躁”是感受。

非暴力沟通第三要素是需要。我们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是因为我们自身的需要和期待。正如“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所说,我们感到失望是因为我们对对方抱有期望。而一旦期待或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我们就会听到不中听的话。而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而在生活中并不提倡表达需要生活总爱教会我们隐忍。当我们受到批评时,特别是长辈的批评时,我们被教育要虚心听取;当家庭里的妻子不想做家务时即使内心希望丈夫能够帮助自己时,妻子也会倾向于隐忍,认为这是尽妻子本分。殊不知,若我们能表达需要,我们能够让自己更快乐,形成和谐的关系。

非暴力沟通第四要素是请求。请求越具体越好。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有这样一个常见的现象,我们倾向于自说自话,此时,交谈对象往往会比较尴尬,因为无法接话,而我们在交谈时总希望对方有所回应。所以,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若只是强硬地表达请求,会给人发号施令之感,引起不快,这时请求就不易得到满足。所以,在表达请求之前,要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及需求。

沟通是相互的,充分运用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四个要素来应对各种情况。在交谈时,无非就是两方,即说话者与听众两方,听众有时是个人,有时是多人。而不管是哪一方,都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即自身与对方。一方面,反观自己,有怎样的感受,又怎样的希望,想得到对方怎样的回应,有怎样的请求;另一方面,观察对方,从对方的言语动作表情等观察,然后试图了解对方的感受,并换位思考,明白对方的需要和请求,当对方弄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请求时,通过揣测其心理来引导对方说出需要,表达请求。

在我看来,人与人交流时,我们普遍不喜欢那种拐弯抹角油嘴滑舌之徒,若我们能够直入主题真诚的表达想法表达请求,反倒会让人有此人真诚之感,所以,人与人交流沟通,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的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egp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