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呈三足鼎立之势并称于史书之中。其中,道儒两家是纯正的本土学说,佛家思想是从古印度传入,与本土思想文化结合的产物。
古往今来有很多学者固执地认为,这三家之言说的不是一回事,儒学注重社会个人,佛法注重因果法则,道家注重自然规律。这样理解虽不能算错误,但也有失偏颇。个人认为,三家学说虽各有侧重,却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原理,合起来理解,才算圆满。
儒学——立足现实与修齐治平
儒家学说持守中道,讲求以温良恭俭让的柔和谦卑,做君子,施仁政,上行下效,推己及人。孔子在季路问事鬼神时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这说明孔子作为思想家和教育家,崇尚的是立足现实,以人为本。
他认为,个人是组成家国的基本单位,通过教育和学习两种途径,提升个人修养,就能够以小博大,见微知著,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国家,从国家到全人类,通过每一位个体的学习实践,做好榜样示范,最终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任。
儒家倡导从当下的现实出发,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把中正平和、不偏不倚、温和敦厚的中庸之道作为君子安身立命的基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每个人都修好自己的身心,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能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这也是他开办私学、推行仁政学说的根本目的。
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结合春秋时期的阴阳五行学说,把宇宙星象、天气自然的变化,与君主的政治作为联系到一起,形成天人感应学说。这种天地自然与社会国家的对应关系,成为君主政治操守的重要参照,为德主刑辅、推行仁政奠定了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