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陈寅恪6岁时同兄弟姐妹们的合照中,他(右一)在拍摄时,就伸手去够旁边的桃树枝儿。这位小男孩十分重视这次机会:以后看到照片,别人找不到我怎么办?一一并不是要沾桃花运,只是他想有一个细节,这样别人能找到他;他也能找到自己。
陈寅恪6岁时就知道如何将自己嵌入历史,不被遗忘,对于他来说是启蒙式的。
冯骥才一篇短篇里写到过,一个很朴实的故事:“高女人去世了,矮丈夫好像也没多大伤心。但下雨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把伞举得很高,远远超过他的身高。”好,凭这个细节,它点到我的穴了。“凡写作悲情,力道与效果成反比”(武当太极讲的是借力打力,对方的力恰害了对方)生活可能琐碎乏味,但好的作家不按套路写,会写出这样的感觉。
老汪汪曾祺写过一个故事,一位女孩很美,被人纠缠。她心爱之人为她出头,被打昏。后来女孩找到一个偏方,说找各家的尿罐子,挂下厚厚的尿碱泡水喝,就能救活他。
女孩边喂边掉眼泪,最后喝得剩小半碗的时候,汪曾祺写道,“不知为什么,巧云也尝了一口”这是老汪写爱情最美的一刻!他写足了人间苦,你的苦都是我受的;我根本不用受苦,不过我想和你苦在一起......
当掀起历史的一角,那一刻,飘拂在空中的东西,便为细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