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说话的智慧说话技巧职场普世智慧
【说话的智慧】怎样讲解才动听

【说话的智慧】怎样讲解才动听

作者: 沁蓝说 | 来源:发表于2017-12-10 22:23 被阅读22次
图片来源网络

文 沁蓝

最近很荣幸,有机会听了很多不同的讲解,有现场版也有录制版,有权威的也有初出茅庐的。

总的说来各有千秋,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好的讲解都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值得研究与借鉴。

自己做过讲解,虽不是很专业,但胜在有特色,好歹让听的人记住了自己;

也当过评委,训练和考核讲解员们,虽然很不够格,但硬着头皮上,总会学到很多。

当然最舒服的是听别人讲解,就像开车一样,即便是老司机,也是能不开车就不开。

从前改过很多讲解词,也总是有人问我到底如何才能写好讲解词,结合这几次聆听的感受,趁着温度还在,把它记录下来。

一是要有代入感。

把它放在第一,是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忽视了这条最重要的法则。

总是想当然的以自己的视角去描绘,殊不知角度不同,看的结果可能截然相反。

就像之前我们那修建了一栋地标式建筑,但纳闷的是总会有人找我问路,明明那么大的一栋建筑,为什么别人却要到处寻找呢?

因为视角不同。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它在那里,所以,一切显得理所当然。

但没来过的,的确不知道,哪怕那栋建筑再大。

就像之前经常做的一个游戏,让你用手摆一个“人”字给对方看,大部分的人都会摆出一个“入”字,就是我们都不习惯换位思考。

而解说,最忌讳自顾自说。

我们一定要从听者的角度出发,他在那时那地,看到了什么?他想知道什么?

之前我去一个景点,虽然听的是音频讲解,但一点都不损害其生动性。

因为讲解器能自动感应,你每去一个点,马上就能启动这个点的所有讲解,音频里会告诉你,你此刻的左手边是什么、右手边是什么、抬头看到的是什么、脚下踩的是什么,诸如此类,代入感很强,当然效果就好。

而我们目前的讲解,大部分是我看到了什么,我想讲什么,甚至还有照本宣科,拿着稿子念的。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种感受,如果要你照着念,不如我自己看得好,耳根也更清静。

当然代入感不只是换位思考,还需要现场感、层次感、渐进感等全方位的氛围营造,需要我们通过手势、表情、站位等多手段方式综合运用,达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其二是要有面与点的结合。

全面与深刻,缺一不可。

曾经有句话我很是认同,“肤浅的全面不如深刻的片面”

如果听完以后,在我们的脑海中什么都没留下,那这样的讲解一定是肤浅的。

最低层次,我们应该记住了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名字,这些都需要点的渲染。

而且,这些点最好不那么显而易见,不那么映入眼帘,把我们容易忽视的地方着重介绍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石子路上的花纹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是这个形状,有什么寓意?

比如屋檐一角有什么装饰?有多少个?数量的多少代表什么?

比如门口的石狮子为什么是一雌一雄?如何分辨?为什么大狮子脚下的小狮子都是雄的?有何寓意?

这些容易忽视但又特别重要、略带启发又富有深意的点,应当是我们去解说的。

当然,重要的点需要我们提前准备,并根据听众的不同而灵活应变。

比如如何开头就很重要,如何在一开始就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可以针对听众的身份、地域等特征来设定开头,比如对方有何讲究和风土人情?和自己的经历有何重叠之处?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听众感兴趣的地方,在讲解时,不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脉络来,尤其是在孰轻孰重、孰深孰浅方面,一定是尊重对方、依照对方的兴趣点来。

比如对方停下来多看了几眼、对方针对某一细节多问了几句,这些地方都是可以深入展开的兴趣点所在。

当然,重视“点”不代表可以忽视“面”

我们在讲解的时候很容易犯头重脚轻、或者干脆两头都轻的错误。

看到哪讲哪是对的,但最后或者开头时不收尾、不总览,让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全局观很重要的,我们到底要传递一个怎样的观点,一定要先把轮廓描述出来,再去抠细节。

这样才会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其三是要有适应性。

所谓适应,通俗点是男女老少通吃,中外古今皆可。

比如之前去景点听解说,音频里可选项很多,普通话版、英文版、粤语版、成人版、儿童版、老人版、专业版、通俗版、故事版、长时版、短时版...

相信这么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我们在准备讲解词时也要有这样的韧性,灵活可变。

同一内容针对不同的听众,随时要变动讲解的时长和方式。

比如对小孩,就要注重故事和趣味性;

对专家,就要注重知识面和厚重感;

对外国人,就要体现文化的差别,注意多用打比方让对方更易懂;

对老人,要更加怀旧,突出历史感和回忆感。

讲解词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想用同一个版本去应付不同的人,肯定是行不通的。

就像简单到自我介绍,我们都应该准备1分钟、5分钟、10分钟等不同的版本,以便在下次机遇来临之时,可以更精准的把握好。

最极端的要数“电梯游说”,在电梯开门之前,把要讲的说清楚,要知道时间越短越难,斟字酌句、争分夺秒,这是需要深厚功底的。

当然,一般的讲解不可能时间如此短,但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那就是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可以应付自如。

其四要有互动性。

只有代入了,才会有互动;只有互动了,才会有触动。

比如现场解说中,一般会有很多问答,在一问一答中就有了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触碰。

当然,这也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功课,以避免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发生。

这种准备不单单只是对讲解内容的了解,还有听众的了解,甚至可以提前设想他们会提什么问题,他们会对什么问题感兴趣。

更好的可能是,我们能够引导他人问答,不要把所有的情况都直接说出来,引导听众自己去探索和思考,提出你最想说的问题,再名正言顺地作答。

尤其是对那些沉默寡言、不太配合的听众而言,懂得引导、让他们发问,也是一门艺术。

这在老师教导学生中,有很多很棒的运用,尤其是那些上课喜欢开小差的同学。

当然,如果是听音频解说,也可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互动,注意把握时间,让听众留有自己思考的余地,再说出你的答案,这样的解说效果应该会更有印记。

其五要有延伸。

我们都喜欢听背后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八卦总是那么走俏的原因。

虽然只看到“物”,但我们的解说要学会延伸到看不到的层面,如“理”、“情”等。

比如向领导介绍展板这样一种场景,其发挥空间就比较受限。

一是展板内容比较齐全,尤其是文字介绍一般都不少;

二是展板的条理脉络清晰,如果按展板一一介绍,很难出彩;

三是展板不如实物,观感没那么直接,主要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

这时,很需要我们去延伸,这个展板背后还有哪些值得回味与反思的。

比如事件当时的背景如何,有无特殊性?

比如发生之后的效果如何,有何借鉴意义?

比如这事的教训在哪,如何去规避类似的错误?

还记得汶川大地震后,有很多介绍当时情况的解说。

当时有一个主持人用一张照片解说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再延伸到地震中那些默默奉献的人,最后拔高到人人都有情、人人都爱的角度,用人心最柔软的感情打动了在聆听的每一个人。

当然,这种延伸一定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

在很多博物馆里,有一些七八十岁的退休老师来当志愿讲解员,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往往讲得非常生动,寓教于情、寓教于乐。

一个好的讲解员就是需要在别人看完展览后,记得住他说的是什么,回去后还能慢慢回味,这是我们都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一定要有规矩。

这点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但确是实操中很容易犯的错误,尤其是当准备不充分时,最忌讳“正统军打野战”。

在不记得,又不能看稿子的情况下,漫天胡说,讲野路子,或者带着主观臆断,随意评价某某事件的好与坏,带着不该有的情绪,随意批评等,这是必须警惕的。

解说的技巧有很多种,就像适应性一样,好的解说没有固定的套餐,但有基本的原则

只要我们一一遵照这些基本原则,逐步去尝试,及时得反馈,一定能够说出最动听的讲解,也一定收获他人真诚的掌声。

虽然不一定是专业讲解户,可一旦有机会,还是应该尽善尽美。

相关文章

  • 【说话的智慧】怎样讲解才动听

    文 沁蓝 最近很荣幸,有机会听了很多不同的讲解,有现场版也有录制版,有权威的也有初出茅庐的。 总的说来各有千秋,但...

  • 跟宇彤老师学声音

    怎样去用气息说话?如果想说话动听、不累,就要解决气息、口腔和喉咙,今天进行第一板块的最后一个部分,放松喉咙,让说话...

  • 有智慧的人,都有3种特征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但对于怎样才算是有智慧,却不太了解。 那怎样的人,才算是有智慧的人呢? 在《庄...

  • 《好好说话》读后感

    今天开始新书阅读 【旧知】 说话动听真不是我的强项,说话幽默我更是沾不上边了。如果问我怎样跟他人交流,四个字:直来...

  • 怎样说话才更有魅力?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人的演讲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和影响力,人们与演讲者产生共鸣,受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所影响,认同并支持他们...

  • 你的声音最美

    再次听到关于好好说话,把话说的动听的分享课。怎么说再次呢?上次是听过张洁老师分享教师怎样“好好说话”,今天又听到新...

  • 跟谁在一起,差不多是一种命运

    说话是一门艺术 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说了正确的话,但一定是顺着对方心思去说的。对方感受到了妥帖,才觉得动听,才喜欢...

  • 和女生聊天,男人怎样说话才能动听

    No:01 跟女生聊天,男人需要懂得女生的心里需求,投其所好,才能撩起女生的心扉,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女生的心里期望...

  • 问了智慧又问仁——《回到春秋读论语》第142章

    怎样做才是聪明有智慧?怎样做称得上是仁?看看孔子是如何说的 樊迟请教怎样才算聪明有智慧。孔子说:“尽力做对百姓公正...

  • 控制自己的舌头

    少说话 想好才说 说甘美可爱的话 只说智慧 仁慈的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话的智慧】怎样讲解才动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hb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