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网络 文 沁蓝
这是说话的智慧系列文章第四篇,感谢关注!
场景一:
小丫,过来吃饭啦!
妈妈,我要看完这集熊出没。
快来吃饭,再不过来,妈妈要关电视啦!
然后一哭二闹三咆哮...
场景二:
小丫,要睡觉啦!
妈妈,我还要玩会手机。
不行,这个时候必须睡觉。
然后一哭二闹三咆哮...
场景三:
小丫,该回家了。
妈妈,我们还在游乐场玩一会嘛。
你看外面天色都黑了,我们该回家了。
可是,为什么小马哥哥还可以玩。
他们家离得近,我们家隔得远,所以要早点回家。
那我们能不能也搬近点。
死活不想走的小丫继续一哭二闹三咆哮...
这些场景似乎并不少见,在耳朵备受折磨、耐心几经凌迟的同时,我们还要挖空心思去想究竟该如何告诫她们、说服她们:不是我们不给你,而是那些对你不好。
而我们,只想给你最好的。
孩子:
为了你的眼睛,
我希望有一片平原和一片碧绿而斑斓的森林
为了你的身体,
我希望你能手捧着鲜花,在草地的小径上翻滚玩耍
为了你的健康,
我希望我是一个睿智的母亲,能给你带来潜移默化受用终身的好习惯
是的,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太多,恨不得代替她去经历所有苦难,去阻挡所有不好的东西,只留下这个世界的真善美。
成为母亲以后,我们似乎都成为了有着极强保护欲的人,调动身上所有的洪荒之力,可以把星星摘下来,可以把月亮捧出来,可以把整个世界都给她...
可,遗憾的是我们却常常说服不了她。
在一哭二闹三咆哮之后,我们往往举白旗投降,而即便那些苦苦死守的父母,也常常在爷爷奶奶的威逼之下无奈撤军。
于是,无休止的电视、IPAD、手机,坏了她们的眼睛
(现在幼儿园的体检中视力一栏已是绝大部分小孩的硬伤)
于是,夜晚用糖去哄,坏了她们的牙齿
(一到寒暑假,前往牙科门诊看病的小孩络绎不绝)
于是,无节制的零食,夺去了她们的健康
(肥胖已是越来越多小孩的通病)
于是,她们明白只要哭闹,她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即便她们不懂那些对她们不好。
是强硬地忽视她们的哭闹,甚至对抗、惩罚?
还是无奈地默许,任她们自由生长?
有没有什么方法论,能够指引我们,能够开导她们?
其实,孩子很聪明,尝到甜头后她们往往知道如何做能再次成功,就像越哭越大的吵闹声、寻求爷爷奶奶的帮助等,这是一种无师自通的本领。
因此,在这一方面,我们真的需要向她们学习。
我们需要:
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我为中心
舍弃一些无效的社交,少玩一下手机游戏,多陪陪她们。
这不难,却很容易被忽视。
给他们立一个规矩
换句话说,如果她们这么做会得到什么奖赏;如果她们不这么做会得到什么惩罚。比如和她们约定一个时间段,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不吃饭就让她们饿一饿肚子,而不是追着满大街跑,等到黄花菜都凉了饭依旧是饭。
也许你已经做了,可却没能坚持原则,而打破规矩往往比没有规矩更可怕。
引导她们行动,而不是代替她们
饭必须她们自己吃,电视最好她们自己关,睡前手机应该她们主动交给你,而不是由你生硬地抢过来。
我们只能做她们的路标,不能代替她们远行。
我们需要转换说话的角度:
1:小丫,快来吃饭,再不过来,妈妈要关电视啦!
2:小丫,熊大熊二也要吃饭了,你是不是肚子也饿了。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的自我意识,哪怕这需要更大的耐心。
1:来,小丫吃。
2:来,小丫很棒的,可以自己吃饭了。
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的自主行为,哪怕吃完后不辞辛苦地帮她们捡起地上的饭屑。
1:小丫,不能玩手机,这个时候必须睡觉了。
2:小丫,手机也要充电了,就像我们要睡觉一样,明天才有力气玩。
我们需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尽管可能要多费一些口舌。
1:小丫,别玩了,我们该回家了。
2:小丫,出来这么久,是不是想爸爸了,我们回家去看爸爸在做什么,好不好。
我们需要更多地强化事件的正面反馈,而不是一味关注其负面反馈。
父母说,不是我们不给,而是那些不好;
孩子说,不是我们不听,而是你们没讲好。
关键在于,我们懂彼此,我们能说得恰到好处,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