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父母自我成长自我反思,践行成长!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作者: 朱礼芳 | 来源:发表于2019-03-27 14:04 被阅读4次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文|朱礼芳 图|网络

在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我们只要一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的内容,可是明明学习了很多的课程,看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籍,也似乎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学到了一些技术,可是这些技术用到我家自己孩子身上怎么就感觉没有效果呢,或者有的家长说,老师,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忍不住要发火呀!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您学习那些技术和方法的初衷是为了来对付您的孩子。

在这里我邀请您和我一起来做一个互动:用您的左手和您的右手扳手腕。

来,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体验。

好的,有人来谈谈感受吗?是不是两只手都想赢,左右、右左。。。。。。都不愿屈服。就像站在一左一右的两个对手,怎么可能轻易地统一战线呢?

孩子也一样,当您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时,您开始急躁焦虑,气急败坏,怒火中不断的指责、数落,翻老账,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您觉得孩子感受如何?其实孩子的逆反就从那一会开始了 。其实,真正的家教是用我们学到一些技术和方法来调整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去影响孩子,并不是要打倒孩子,让孩子屈服。

我在做工作坊的时候,常会让学员做这样的一个心理小测试:

让一个大人蹲在一个小圆圈中,然后让另外一个成人站在圆圈外向他发出命令:“放学后,必须马上回家!”所有体验者的感觉是,蹲在那里听到这句话时会有很强烈的压迫感,让人很难平心静气的接受。

而当发出命令的人踏进圆圈靠近蹲着的“孩子”,然后蹲下身用正常语对“孩子”说:“放学后,要马上回家。”所有体验者一致的感受是:听完心里舒服多了,而且很愿意接受。

如果学会换一种眼光和角度来看待孩子,和孩子平等对话,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老是干“坏事”,有一天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 —— 这盆名贵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自搬回来的!

爸爸愤怒急了,你这小子太淘气了,简直就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到处找笤帚,已经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我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到底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尊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啊?”小男孩抽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这下轮到妈妈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记得朋友和我说过一件事:

一次朋友在餐厅,邻桌有一个妈妈和她女儿在吃饭,那女孩儿看上去大约五六岁的样子,小家伙对装果汁的半圆杯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停地看过去摸过来,直到“嘭”的一声,果汁连杯子一起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胳膊上也洒上了不少果汁。

“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儿?你就是手痒痒!跟你说没说过啊?吃饭的时候不要玩,你就是不听,告诉你啊,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还不快跟我去洗手!”妈妈大声地斥责小女孩。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个妈妈起身的时候太急,没有注意到餐巾还搭在她腿上,她刚一转身,那块餐巾就扯着盘子、刀叉、杯子、水瓶“咣当”一声全摔在了地上!

声音之大,引来了所有人的张望,妈妈难堪极了,她怒视着女儿:“都怪你!这下你高兴了吧!盘子都摔碎了,还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着的嘴,终于顶不住了,“哇”地大哭起来!

一顿本来开心的晚餐就这样在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怒气冲冲中变了味道。其实当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时候,她自己也被吓到了 —— 如果她知道她玩杯子的后果是连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一定不会那么做的。可惜,这个孩子才五六岁,她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来指导自己的动作。

作为妈妈,这个时候如果是用轻柔的声音说:没关系,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来玩,知道了吗?

如果是这样,结果会怎样?孩子在心里会感激妈妈没有骂她,也会更珍惜下一个玻璃杯子;妈妈自己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当然也就不会心急火燎的,那堆盘子和杯子也不会集体牺牲掉了。

等那个妈妈拉着小家伙从洗手间里出来,服务生已经给她们换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妈妈和女儿的好心情也和玻璃杯、盘子一起摔碎了。

我的朋友去洗手间的时候,特意绕到这个妈妈的面前,笑着说:“别沮丧了,我也和你一样,经常打碎东西,这没什么大不了。”

听说这个妈妈愣愣地看着我朋友,可能在想,这话什么意思?朋友补充了一句:“一个杯子、一个盘子,和你们的好心情相比,没什么大不了!”

孩子妈妈会心一笑,对我的朋友说谢谢。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但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当孩子“不听话”时,我们又会开始急躁、着急、气急败坏,依然会用发火来管教孩子。那如何当孩子再次“惹恼”我们时,我们可以不重蹈覆辙,可以不发火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的是什么样的导火索让我们的情绪失控?怒火到底从哪来?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要心平气和地做父母,并对此信誓旦旦,并知道以身作则要比恐吓孩子来得重要得多,出发点也一直都是好的,但是一不留神我们就以大吼大叫作为和孩子沟通的终点。

那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是不是有这些场景在您的生活中时有发生:

眼看上学要迟到了,TA书包还没装好,红领巾也找不着了,袜子竟然少一只,忍不住冲TA大吼;

放学回家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了,在旁边左瞅一眼右看一次的也没反应,忍不住提醒一下还是没听见,终于忍无可忍一声吼,立马见效了;

同样一道题讲了3遍再考试发现还是错了,顿时火冒三丈高,开启数落模式;

做作业就更甭说了,不玩到最后一刻是不会想起做作业的,每天都熬到十点半;

收拾玩具、收拾房间、刷牙洗脸、坐姿都能引发一场大战,伴随孩子年龄增长,战事不断升级,最初只是妈妈一声吼,接下来就是孩子也跟着吼,最后爸爸也加入战斗,全家吵成一团好不热闹!

等吵完了,孩子哭了,家长气得发抖、伤心、绝望,更多时候是后悔……

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教育就是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教育! 做父母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它囊括了恐惧、失落、无助。

经常不自觉地在教育子女的路上感到恐慌,这使我们不断扣动令情绪失控的扳机。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会面临很多伤害、纠结和失望,这些经历都会让您不得不去直面我们“未完成的事业”和恐惧。

做父母的旅程中会暴露出内心最深处的自我,那些美好的和不美好的,有一些甚至我们永远不希望公之于众。这样的认知是很痛苦的,在我们想要心平气和与孩子沟通时往往成为绊脚石。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为啥会发火?

我们期望着“万事如意”,可是有一事不如意,我们整个人就不好了。

我们期望孩子上学前能像特种兵一样,2分钟搞定背起书包就走!

我们期望孩子能自律地玩手机,一天就玩20分钟,其中有10分钟是查资料!

我们期望孩子在课堂全部听懂从来不用我辅导功课,考试从不出错!

我们期望孩子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帮忙干家务!

总之我们就是期望我们自己的娃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听到这,您肯定在摇头,这怎么可能,连我现在看手机都不能自律,拿起手机就放不下,孩子更不可能做到了。嗯嗯,确实是这样的,这些美好的期望实质都是伪命题,孩子在这方面优秀在那方面就会有短板,别人家的孩子就是个伪命题!我们就是被这一串的伪命题给坑得不轻,都焦虑的不行了。

所以,智慧的您现在就从这伪命题中走出来,接纳我们自己的现实。我们发火就是源于不接受不如意的现实,和事实对着干。

我邀请大家来做一个互动,请您拿出纸和笔,听我的口令:先写一竖、再横折、再一横、再一横、再一竖。。。写好了吗?

你们写的是什么字呢?是用、是甲、还是由呢?

我说的一样,为什么大家写的就不一样呢?

想想一个人怎么可能时时刻刻都万事如意呢,我们都是凡人,我们对孩子的期望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光有期望不行啊,每一个孩子都不同,有自己特长和优势,作为父母,我们首要的责任就是要在修正自己的同时像教练一样辅助孩子慢慢发现自我的闪光点。

此时此刻我邀请您一起试着想象我们的大脑有两个房间,一个在楼上、一个在楼下。楼上的房间负责处理逻辑问题:图表、系统、计划和策略;楼下的房间,负责处理感情问题,当楼下的房间十分平静的时候,楼上的房间运转得也很顺利,但是当楼下的房间着火了,警报响起,楼上的逻辑房间便无法运作,我们十分绝望地想要扑灭火焰,反倒使一切变得十分混乱。当火势终于弱下来,楼上的房间重新工作并开始检查损失,实施弥补措施并重新制定未来的策略。

了解你自己内心的底线,并且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能够帮助你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当你试着避免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说话,你可以到楼上的逻辑房间中寻求帮助,找到最好的方法去回应你的孩子。

这里给您介绍三种快速从怒火中走出来的方法:

1. 慢三秒,再说话(当你火起来时,用您的右手去抚摸黄庭三秒钟,再开口说话)

2. 闭嘴离开,情绪稳定后,再说话

3. 照镜子

4.写出孩子优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忍不住对孩子发火!难道真是孩子不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jz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