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辩论咖综艺咖人物
许知远和他的《十三邀》

许知远和他的《十三邀》

作者: 我的唱片机一直忘了关 | 来源:发表于2018-03-15 13:46 被阅读41次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还记得蛮喜欢里面的一些观点。之前因为几篇文章,关注到《十三邀》这个节目,第一次看到了动态的许知远。

    我选择性的看了几期,第一期看的是与罗振宇对话,也就是整个节目的第一期。一开始镜头是许知远通过手机在看罗辑思维的拍卖papi酱广告的视频,他不断的挠头,当那一串数字50万、60万、70万、八号直接出到1000万的声音从视频里传出,许知远终于有点不耐烦意图关掉视频说,哎你们看这太无聊了。

    很明显,两个人立场不同,如果两人都再偏激一点那就是针尖对麦芒,很是针锋相对了。在谈话的时候,许知远提出了一串串的疑问,他好奇对面坐的人,怎么就能那么的充满了商业味道以及功利性,还能做的成功并且有着信心满满的意味。

    谈话中罗振宇说:“但是我一定要跟00后一起去玩儿手机啊,难道我跟你们一起去唱挽歌吗?”许知远问,“可是挽歌很美啊。”罗振宇答,“没有时间啊,我特么40年时间花来欣赏挽歌么。”看到这儿,我觉得忍俊不禁。罗振宇够诚实,但是也确实商人身份盖过了知识分子气,采访最后他说感觉许知远强压一股怒气,自己说的好多东西他都不同意。

    这是一个有不同见解,甚至是采访者与被访者观点完全相悖的节目,它显得不是那么的,就像一般节目里嘉宾与主持人一团和气的那种和谐画面,这更像是一场人与人、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谈话。

    但是许知远全程基本做到了面带微笑,眼神里时而慈善温和的看着你,时而又会稍显严肃的深思。他一直声称这个节目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去观察采访别人,但他表示怀疑的同时又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与审美。

    他关心周围群体与国人的精神状况,就像中国文人一直带着的那种标签,心怀不满而又忧心忡忡。他一直强调精英主义,他自己就毕业于北大尽管是计算机系,算是人们眼中有知识有学历又有文化的那类人。

    有人说他是在拿文艺气质伪装自己的商业底色,有人说这人是有毛病,总是那么自视甚高在哗众取宠,也有人说在这个时代,保持精神独立相对追求一些形而上或者是诗意优美的东西很难得。

    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犹言在耳。许知远和他所代表的某个群体,很明显是认为某个时代或者说过去,是高于当代的。他不认可技术上的胜利带来的新时代风貌,从他的话语里能嗅出,他觉得工业时代深深伤害了人文主义的气息。

    看着川流不息的人们,看着当今各种由资本、金钱堆砌的现象级产品,他困惑,有一丝苦恼,但是又抱有乐观的觉得,这不是正常的不是对的,是一定可以被改变的,他做的事就是致力于这种改变,哪怕效果很微弱,希望很渺小。

    他开一家单向街书店,曾经几乎是亏空状态,他的文学沙龙人们在精神上相谈甚欢之后,又各自散去,仿佛留不下什么。

    节目里有个片段是他打开手机,播放了一首他喜欢的“高雅”音乐给三个年轻人听,他自己表情沉醉其中,几个年轻人有人面面相觑,有人眉头微锁,可能都觉得尴尬而不解。

    他在想难道时下年轻人,都只喜欢澎湃的嘻哈,或者是调侃那种方式吗。难道比较悠扬的一些品味,已经是老人家的东西,要被时代淘汰?

    他心中必然有一些答案,在不断的问话中,他也更加印证或者接受着新信息的收入。

    无论他对这个时代怀有怎样的“偏见”,但他愿意对时代关注,不管是摆姿态以此为噱头,还是真的怀着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去探索,总之,有这样一档节目,有这样一种想法总归是好的。

    他提醒人们,在利欲熏心浮浮沉沉的商业社会,还应该有点精神追求,有点和当下流行不一样的东西,应该关注哲学、文学、艺术、历史,和一些沉下心慢节奏的东西,而不只是数据。

    因为我们是人,不是机器,技术的先进不代表着人类的全部文明,就像学校里的重理轻文一样,人们也不该戴有色眼镜去鄙视文艺,吹捧浅薄和看似实用的某些现象。

    时代命题它不是一个遥远的虚构主义,它的确气势恢宏包罗万象,但更加是与每个人休戚与共的人生话题,今天你忙着忽略不谈论它,也许明天你就会被它所裹挟着的洪流,而卷入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黑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许知远和他的《十三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fkh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