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历史悠久,但你是否想过,在图书管理与检索机制还没现代化以前,古时候人们上图书馆想找一本书,该怎么办?
荷兰莱登大学(University of Leiden)的中世纪手稿专家柯瓦科(Erik Kwakkel),最近在博客中发表了一篇文章,说明中世纪图书馆的管理与藏书检索方式,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先人智慧。
博客写道,当时「书背题名」(spine title)还没发明,书籍尺寸也没有标准规格,如果藏书量小,一般「最具效率的索书方式,应该是给它编一个号码,以明确的序列置放在书架上,」他说。
这个以排架号(shelfmarks)索书的方法简单而有效,到了现代依然普遍使用,只要馆员将书籍按编号摆回架上,你就可以轻易地在同一个地方找到书。
当然了,图书馆越大,这套编号机制也就越复杂。
中世纪初期,修道院图书馆开始发展,而这些图书馆自己又发展出「锁链图书馆」(chained library)──他们会将较重要的藏书与手稿,用一条锁链与读经台(lecterns)连结起来,避免这些珍贵资料遭窃。
在这些锁链图书馆中,柯瓦科发现一种颇具智慧的索书方式,那些锁起来的书的排架号,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指出书放在哪一个读经台的「字母」,以及一个指出书放在读经台上哪个位置的「号码」。而因为读经台有两侧,为了分别左右,还以颜色区分,比如:红色的编号代表右侧的书,黑色则是左侧。
上述说明的是书籍的编号方法,但是在我们得到编号之后,又该怎么知道书放在图书馆的什么位置呢?
过去在修道院图书馆中,藏书目录通常只是一份清单,「标示的是有什么书,而不是书放在哪里。」到了中世纪晚期,目录才开始完整列出书单与位置,有的图书馆会把这份目录另外编成书,有的则直接写在墙壁上。透过这样的目录,可以找到书放在图书馆的哪个位置,哪个书架上的左侧或右侧。
柯瓦科写道,他认为最聪明(the cleverest of the lot)的目录,是比利时Rooklooster 修道院邻近的森林中的另一所修道院。
他们为馆藏另外编了一本书,窄长的外型,显然以适合手持为考量而设计。而该图书馆的书架两旁嵌有一木框,上头标明该架的藏书目录。这份目录的外型与尺寸,与手持目录的书页如出一辙,意即,手持目录就是照著书架侧边的目录复制出来的。
手持目录中另外分成左右两栏,分别代表读经台的「黑侧」(左)与「红侧」(右),而每一栏再分成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列出来的书放在读经台的上排书架,下半部则在下排。
想像,你人在中世纪的图书馆,手中持有这么一本窄长的目录,依照书中指示找到你要的书架位置,然后再利用书页上的颜色和位置来找到你确切要搜寻的书,按照柯瓦科的比喻,这就好像现代人拿着GPS,按图索骥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一样。
「唯一的差别在于你不用怕电池没电。」他如此打趣地写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