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说过,国产电影宇宙,特喜欢塑造“有钱人”。
比方说,他高傲孤冷,却钟爱一位傻白甜;
他日理万机,但好像整天都在谈恋爱;
他精明世故,但在女主面前天真无邪……
有钱人看了觉得气,没钱人看了觉得蠢。
够了。
“影视有钱人”,你就是一个笑话。
这样的笑话攒多了,终于攒成了一个大的。
这回,是真的好笑——
《西虹市首富》
闫非、彭大魔导演,沈腾主演。
是不是回想起了14亿的《夏洛特烦恼》?
少了马丽,也不再是开心麻花话剧改编。
为了很多戏外生枝,网上已经吵翻……
但Sir知道,你只关心《西虹市首富》是不是好喜剧。
首映礼看过后,Sir可以明确说:
当然是。
笑料足,故事酷,还有国产片难得一见的黑色幽默。
假富豪沈腾
7月24日,Sir来到北京万达影城CBD店。
不瞒你说,这影院空调贼冷,温度不适合喜剧。
果然开场,Sir就被冷到了。
沈腾在地上扑腾。他没扑起来,Sir也没笑出来。
但是Sir依稀嗅到了一种无厘头喜剧特有的尴尬。
小人物的尴尬。
这回,他演一个九流足球守门员,有老板给他送钱踢假球,他拒绝。
拒绝很帅哈?嗯。
但拒绝后,他依然输了球,被开除,还辗转进了监狱……
实话实说,演小人物,不是沈腾的长处。
沈腾长得“太营养”,有点富油,带股中产阶级的精明味(可能还要偏贬义点)。
所以正经演戏时,他老接一些不怎么正经的角色。
像《心花路放》里的流氓酒店老板,像《滚蛋吧!肿瘤君》里的劈腿渣男。
都挺容易记住的
到《西虹市首富》,他又胖了一丢丢,看起来更福气了。
除了外型,还有一些原因。
像擅长演小人物的周星驰、黄渤,他们的脸习惯于各种变化。
在跳跃的表情中,“小人”自带的鬼马性格一目了然。
但沈腾不这么演戏。
看多了沈腾的喜剧角色你会发现,他出色的喜感,不在表情多变,他苦笑、惊讶和恐惧时没啥,但只要他一脸严肃,就特好笑。
所以,每次他演装逼的角色……不帅非要装帅,没本事非要装本事,最出彩。
沈腾擅长反差。
所以,让沈腾演小人物不容易,但演穷人乍富就特合适。
《西虹市首富》恰恰展开了这样的设定。
王多鱼的本质是屌丝,但屌丝阶段没有10分钟,就获得了10亿身家。
这10亿的资金流动性太高——必须要在30天内花完,要不还是变成穷光蛋。
这样,故事就在他身上构成了两大反差:
一是身份:没当过富豪的亿万富豪。
二是目标:人人都想赚钱,但他想撒钱。
果然,沈腾的喜剧张力就放开了——
不管是撑着椅子逼自己站起来。
还是抓着一把人参往嘴里送。
还是在股票会议上,众目睽睽要把钱投给夕阳产业。
旁边的会计好心悄声提醒,他还非要大声犯傻:
那几支冒绿光的 统统买进
那些都是夕阳产业
听见没有
再不买就买不着了
沈腾确实玩得溜。
但这种反差,不是沈腾一个人的功劳,它也离不开《西虹市首富》精妙的高概念。
高概念
2016年中旬,导演闫非、彭大魔正在写剧本。
环球影业的人突然敲门,推销一部1985年的美国电影:
《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
这个项目,谁听谁犹豫。
1985年的美国电影,名不见经传,豆瓣还不到100评价。
没名演员,没名导演。当年在美国上映,票房一般,口碑也不行。
烂番茄36%,票房3800万
与之同年的爆款电影《回到未来》2.1亿票房
一句话,怎么看怎么不像爆款。
但闫非和彭大魔却当即买下版权,因为他们看准了这部电影的一个优点:
高概念。
所谓高概念,是一句话可以总结的创意。
《西虹市首富》和《百万横财》的高概念,就是看一个屌丝,怎么在30天内花光十亿。
不过,花式撒钱嘛,观众看几眼笑几声可以,一直看,总会厌吧。
于是,故事走向更荒诞。
王多鱼买进夕阳产业、投资扯淡梦想、雇佣无能之辈,没有让他倾家荡产,反而给他赚了更多钱!
王多鱼又得想方设法花掉更多钱!
花钱,成了噩梦。
一般我们看的商业片,主人公的目标都是赚钱、升职、赢比赛;
《西虹市首富》反着来——花钱、败家、输人生。
很聪明地,它遵守了商业片一贯的“目标—障碍”套路,但又旧瓶装新酒,玩出了反差萌。
实话说,相对于1985年的《百万横财》,Sir更喜欢《西虹市首富》。
虽然故事很类似,但《百万横财》里,Sir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穷。
它用很正经的方式来对待荒诞,故事里的普通人泰然处之地计划着用钱,最终拿钱去竞选市长,讥讽了一把美国社会。
片中,两位小人物第一次见到3000W美金,反应跟没事人一样
而《西虹市首富》不一样。
这里面的穷人,很慌。
这里面的荒诞,够狠。
什么直播吞猪、什么话筒狗叫、什么实现梦想就差钱、什么烂尾楼变学区房……
哈哈大笑中,它戳着穷人的各种痛,铺陈出了最大的共情。
Sir佩服主创。
他们能从一个1902年诞生于世、1985年昙花一现的故事中,找到和中国今天的现实共鸣的G点。
是的,在Sir看来,《西虹市首富》也因此胜过《夏洛特烦恼》——
它有了讽刺。
黑色幽默
回到Sir开头提到的话题。
我们一直幻想的“国产有钱人”,在现实里究竟长啥样?
正面的聚光灯下,他们是言谈得体、行为自律的成功人士;
负面新闻的边角料中,我们却总看见他们的家属,谈吐浅薄乏味,偏爱晒包晒旅行,挥金如土,甚至无视法律……
一句话,一个精英,养活了一堆土豪。
精英和土豪的区别在哪里?
前者很忙,后者很闲。
精英忙着改变世界,土豪在被他们改变的世界上,只会做一件事——晒“阶层差异”。
这个当然不需要教,随便给一个赤贫者一堆钱,他总能学会。
而王多鱼,就特想学会这个——
他带着一帮底层弟兄,来到顶级大酒店,要求全包。
他们不在乎酒店礼仪、着装和class,只做一件事——肆无忌惮撒票子。
势利眼的酒店经理,开始是不服的。
但钱一入眼,他立刻从“端着的英国小胡子管家”,变成了“弯着的中国店小二”。
“得勒,诸位爷,里边请!”
于是,手掰龙虾吃,红酒当水喝,拉着王力宏开一场私人演唱会,和拉菲特(隐射巴菲特)吃一餐4000W的饭,问的都是“怎样才能失败”的问题……
环保、学识、行规、自尊甚至东西方各种文明,都不在话下。
土豪最擅长的,是用钱击垮一切。
有趣吗?
这只是《西虹市首富》第一个讽刺,对富人。
看《西虹市》,Sir想到另一个作品。
马克·吐温在1893年写下的《百万英镑》,1954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
这部地道的讽刺作品我们上课都学过,流浪汉借了一张百万英镑钞票,一分没用,全靠赊账和名誉投资成了真正的富翁,最终归还了百万钞票。
钱生崇拜,崇拜生钱。
《西虹市首富》站在了它的肩膀上。于是,黑色幽默的灵感呼啦呼啦往外跑。
王多鱼有钱后,开始做生意。
为了把钱花光,他选择只做亏本生意。
但不管什么夕阳产业,只要他投,人们就一起投;
不管什么脑残梦想,只要他跟,所有人就一起跟。
金钱加持了无能的王多鱼,每次愚蠢都被理解出了“深意”。
一个经典的讽刺,被《西虹市》玩出了时代的新味道: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时代,画饼真能充饥,流量就是利滚利。
这是它的第二个讽刺——对时代。
但如果没有第三个讽刺,Sir其实是觉得不过瘾的。
第三个讽刺,直直地冲我们来了——
对穷人。
明线上,故事在说“钱不如情义”。
王多鱼在花钱过程中,意识到真正有价值的不是钱,而是人与人的感情。
最后王多鱼在钱和情之间,作出了被重复一万次的正确选择,完成了人物升华。
但暗线呢,钱真的打不过情义?
王多鱼没钱的时候,没人听他说话。
一有了钱,起码有了沟通的基础。
抛弃他的教练,成了他的狗腿子。
嘲笑他的队友,成了他的跟屁虫。
有了钱,他的友情甚至都变质了。
王多鱼和庄强这对烂兄烂弟,之前一直相互扶持,小人物的友情纯粹而平等。
但有了钱立马不一样——
一场宴会上,兄弟拿起话筒感谢他,是一串的“汪汪汪,汪汪汪……”
王多鱼怎么办?
除了用更多的钱和权来回报这样的“变态友情”,都找不到其他工具了。
有了钱,就算踢球赛,他这个九流守门员都可以变身前锋,所有队友都围着他转,组成了一个众星捧月的菊花。
这个菊花的讽刺,实在太恶毒。
这是友谊,还是奴役。
《西虹市首富》貌似鄙视钱,给我们看人如何由浅薄走向真心,钱如何从上帝走向粪土。
很爽,很透气。
但细想你就颓了——
当我们拿钱的失败来意淫,会不会因为我们在现实中根本离不开它?
这部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只戳痛了一个现实无法解答的问题。
这才是它最黑色幽默的地方,也是它最具力量的地方。
最出彩的是本片结尾,很讽刺,很无奈……但还是不剧透了,等你看。
只能说,原本一个无聊的happy ending,《西虹市》笔锋一转,成了击向时代的闷头一棒——
有钱没钱,你都是钱的奴隶。
片尾曲的那首歌,Sir挺喜欢,你也听听?
副歌部分,祖咒用他惯常的调调(感觉范晓萱都被他带跑了……)唱出的这句词意味深长:
我想变成一颗金黄的大树
我们都想变成“金黄的大树”。
因为这个时代,唯有“金黄”,才能让我们感到安全,感到幸福。
黑得漂亮。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汉斯寂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