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89】山西平遥王家大院

作者: 扬子居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14:59 被阅读0次
    【游记89】山西平遥王家大院

    1山西

    十九世纪,中国最富有的地方是山西平遥、祁县和太谷。

    美国人罗比.尤恩森在《宋氏三姐妹》中写道:

    “霭龄坐在一顶十六个农民抬的轿子里,孔祥熙则骑着马。但是,使这位新娘子大为吃惊的是,在这次艰苦的旅行结束时,她发现了一种前所无闻的最奢侈的生活……因为一些重要的银行家住在太古,所以这里常常被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宋蔼龄的丈夫孔样熙是山西太古人,他是中国最早的留学生。1901年,他远涉重洋,就读于欧柏林大学。六年以后他学成归国,创办了山西铭贤学校,他在向铭贤师生介绍他的美国见闻时说:

    “六年前我到美国的时候,我发现纽约的房屋建筑,普遍的不如太谷之华丽而坚固。”

    山西之富由此可见一斑。

    2走西口

    山西平遥、祁县、太谷的自然条件其实并不好,没有太多的物产。可“穷则思变”,恰恰是贫困造就了山西人的经商之路——“走西口”!

    “走西口”,在口外,驻防军、垦殖者和游牧者需要大量的生活用品,而塞北的皮毛又吸引着内地的贵胄之家,商事往返一开始,旅社、客店、饭庄,蓬勃发展,处处商机。

    自明代“承包军需”和“茶马互市”后,山西人就开始“走西口”。清初,康熙皇帝实行满蒙友好政策,山西“大盛魁”的十万头骆驼再次踏上了“走西口”之路,财富的迅速积累让山西农民们纷纷加入了经商之路,于是婉转幽怨的《走西口》响起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村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走西口——乾隆初年,祁县乔家堡农民乔贵发擦了把眼泪“走西口”去了,若干年后乔家大院开工了……

    走西口——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无数失败者,他们老死他乡,无缘归家……

    巨大的财富积累的背后,山西人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去要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3王家大院

    铺垫了这么多,是为了给王家大院一个恢弘的背景,要知道唯有巨富云集的山西,才会有“民间故宫”出现。

    王家大院就在当年巨富云集的平遥,其总面积竟有25万平方米!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建于乾隆、嘉庆年间的红门堡、高家崖两组建筑群,它们只占整个大院的五分之一,可就是这五分之一竟已容纳了百余座院落和千余间房屋,据说王家大院全盛时期有8888间房,所以王家大院又被称为“民间故宫”……

    可谁又能想到这“民间故宫”竟起始于一个来自外乡的卖豆腐的农民。

    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太原人王实带着一家人来到这块土地上,像一颗种子,他们留在了这里,王家从卖豆腐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最终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整整700年的时间,王家屡兴土木,建成了这座气势磅礴的王家大院。

    足有三千王家人聚族而居,延续七百余年,院与院隔而未隔,人与人疏而不离,和睦相处,长幼有序,经商居官,各行其是。是什么凝聚成了这个奇迹?

    这个奇迹就藏在王家大院 “存厚堂”书院的匾额上。

    “规圆矩方,准平绳直;祥云甘雨,丽日和风。”

    画圆描方,测平量直,得有工具;兆祥之云,适时之雨,须丽日和风。国法家训,是为人做事的准则,风和日丽,是国泰民安的条件。尤其值得深思的是,匾额上的“矩”字上多写了一点,这是王家老人告诉后代,要多一点规矩,才能家业兴旺。

    匾额之下,我唏嘘良久。

    为自强不息的山西人,为忠厚传家的王家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89】山西平遥王家大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ne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