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解忧杂货店
怎样才是帮朋友的最好方式

怎样才是帮朋友的最好方式

作者: AdenHereToWrite | 来源:发表于2018-09-12 18:40 被阅读44次

    我相信很多人的生活中都出现过这样一个场景——做自己的事情做到一半时突然收到一条消息,一个朋友找自己帮如何如何的一个忙。

    这个时候你有两个选择:A.自己完事之后再联系朋友;B.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以,伸出援手。

    我想按照各位对我的了解,大致能猜出我倾向的选项是什么。

    那么为什么我不支持后者呢?

    对突然插入的信息的屏蔽能力,是我们保持专注和高效的一块基石。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多想过这样一点:其实在抓起手机阅读完信息之前,我们对信息内容是毫不知情的。

    可如果我们依然有顺手抓起来看甚至不止一眼的习惯/情况,那不得不说这一项外界信息的抗干扰能力是有待关注和提高的,因为这可能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的广告或短信。

    所以上述情景的假设,我更希望是一个忘记把手机调至静音的偶发情况。


    ok,先给出我对上述情景的应对方案:如果对方没有说明具体什么问题,我第先会礼貌地问什么事,什么时候截止,然后把手机放到一边等下一个番茄钟结束再看;如果对方具体说了,我会问急不急,然后等上一两分钟的回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立刻做,还是回头再说;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存在立时三刻就要帮的忙的。

    很多人会嘀咕,跟朋友还来这一套,不是显得很不够意思吗?

    其实在我看来,关系越好的朋友,应该越会在乎对方的时间。

    我身边常来问事情的朋友熟悉之后多半都会主动加上一句“不急”;(当然主要也是因为问长难句的居多,自然没有什么马上就要的需求xD)

    而如果是自己找别人问事情或者帮忙,一般也都会加上明确的时间描述,比如周几要,比如有空再看...

    这样做的原因也很简单纯粹——防止自己的时间被碎片化。

    已经提了好几年的“要提防碎片化的时间”,但印象中相关的文章更多的只是探讨了大量网络信息给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冲击,而没有囊括进这样的情形。

    于是很多人就会在人情世故的立场上被无形绑架,替别人忙完一圈回来,或许早已忘记自己学到了哪里,思路又推进到哪里...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把这种方式看作有几分自私,这也是我自己曾思考过的一个问题,但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自己是本没有任何义务帮这个忙的:出于情分,可帮;不帮,也并无相欠。

    当然这个观点更多的是用来约束自己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模式。

    站在自己角度得出的想法其实是题中所问的——我要先保持完美的个人节奏。

    说个更通俗易懂的,我倾向的模式是“先富带动后富”。

    为什么会有人愿意找我帮忙?必然是多少被人认可了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可如果因帮人而延缓了自己成长和学习的速度,那很可能久而久之自己就不再能够帮的上忙了。

    我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不良习惯总是形成于无形之中,今天或许是帮了别人的忙,而明天则看的却是无关的信息,插入的毫不相关的事项...

    尤其是部分时候对自己的某一天或某一个时间点缺乏规划,一段时间后又没有回顾和记录,所以这一块浪费的黑洞其实是很可怕的。

    我不否认有部分人的自我意识和约束做的很棒,但我觉得那必然是少数,所以我也坚信这种隐患是存在的,故提出讨论。

    或许有的人现在才大一大二,可倏忽之间就来到了大三大四的路口,而倘若在那时才发现自己好像大学都快念完了也没积累到什么经验,培养到什么能力...可时间却早已消逝了,这才是这个现象背后可怕的地方。

    至于出于冲刺阶段的考研/证党,我想这个现象应该不太会出现了,但我还是想提醒各位一句——坚决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浪费。

    每当自己要做什么同学习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多问一句是不是立刻马上非做不可,如果不是就大可抛到一边。

    因为现在的一分钟,永远都比未来的一分钟值钱。

    我绝不反对各位做热心肠乐于助人的人,相反我希望如此,我自己也致力于此。

    但倘若我们把目光放长远,是现在帮对方一个无伤大雅的日常小忙关键,还是日后成为一个在朋友落难时能把问题全包的人来的关键?

    所以为什么每次有关于高中的大新闻我都扫一眼就过,不转发不刷存在感呢。
    因为我想的是:等我打进TI,我tm回头肯定出钱把男生宿舍翻新了。
    (好的我就做个白日梦口嗨一下,ball ball你们放过我2333)

    努力成为一个日后朋友依旧可以倚仗的人,我想才算是帮他们的最好方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才是帮朋友的最好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nv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