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格律诗公司发烧三人组退股前后的言行举止,挺让人感慨:被带到了井沿,只看了一眼——甚至都没有看完整个事件——又掉下去了,因为自己没有趴稳。
这段剧情,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人的思想被固化以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把这段剧情当做教材,我从中看到了几点启发,不知道对不对。
一,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深入分析。
接到起诉书后,叶晓明等三人的确是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大致上对,但明显还不到位,也不够深入,他们只是从被动的一面出发,却忘了事情还可能有乐观的一面。
他们的态度也不够冷静,激情在不该出现的时候,爆发了。这时候,人的情绪会反过来左右人的想法。当情绪占了上风,做出偏激、仓促的决定就在所难免,他们所能想到的“办法”,除了求和,就是退股了。
当感性压倒理性时,人就很难做到冷静客观,更别说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比如败诉之后出现的结果,他们只想到自己会败诉、会赔钱,他们甚至想到了丁元英为何当初不自己来做投资方,因而生怨,这就是走上了思维的岔路去了。
他们没有继续深入分析问题的核心部分,即败诉之后,除了赔钱之类的不利因素之外,是否还存在可能会对自己有利的其他情况,比如说,被收购。
在现实中,有时候合伙的生意做不下去,除了利益因素之外,这种情况也是主因。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你、我、他,可以是利与弊,还可以是苹果与苹果核以及苹果核的内部。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围绕主题的分析角度越多越深入,就越能避免冲动和主观想法。
二,要有敢作敢当的想法。
三人经过一番讨论,决定求和,还拉上欧阳雪一道,求和失败,事情只来到了一半,三人却半途而废,他们无法接受失败,三条牌加起来都不如欧阳雪一人那么有担当。
失败当然令人沮丧,甚至让人害怕,但我想更关键的地方,还在人内心的恐惧。能够克服掉内心恐惧的人,才有可能突破,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强者。
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能不能走走看,即使败了也不用担心被耻笑,因为耻笑的人没有走过这条路,走过的人不会笑。敢走这种路,除了表示有勇气,还表示你有担当,担当起失败的可能性。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原本认为困难的事情,真去做了,反而觉得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人缺乏“敢”的心态,就不容易突破自己原有的思维习惯。敢于去面对,就是选择主动迎战新的情况,要开辟新的天地,要突破思维的障碍,这一点不可或缺。
三,能够接受不同的思维方式。
发烧友们已经踏出请神的一步,在他们送神走之前,却没有认真看清楚,神究竟是怎么走路的。此处,别人加鸡腿,我加个感叹号吧!!
接触水平高的人,主要是看他的想法,因为人的想法决定了他的做法,这一步很关键,喜欢下棋的人都明白,怎么长进,就在这里了。
看他的出发点在哪里,起手式是什么,用什么方法,重点在哪里,有什么过程是被我们忽略了的呢?也就是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劲头,才能真正学到东西,砂锅不破,难有长进。
层次高的人与层次低的人相比,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请允许我套用丁总的一句话,接受了高层次的思维方式,就接受了一种高度,人应该要有这种自信。
叶晓明三人聚在一起,思维差别不是很大,也就是说,层次相当的人就算再多,也未必能想得出什么新花样来,有成功的几率,但这种几率非常小,不如去买彩票,何必要开公司。
水平高的人说一句话,也许就能点醒身在其中的人,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比我们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管用多了。
四,自悟。
剧中的发烧友碰到了丁总,那是他们之幸,而退股则是幸中的不幸了。我们运气不佳,在生活中没有高人指点,可自己又想得到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又当如何是好呢?那就只能用笨功夫。
1,自己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总结,没有比这更实在的事了,一来至少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二来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方式能够精益求精。
2,分析旁人的成功之处,熟人、亲戚、朋友和同学都行,别人成功的想法有什么地方是我做不到的,这也是一面镜子,能照出真实的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理是老生常谈了。
3,将以上两点养成习惯,多深入思考,有一条道理可以直接拿来用,有了量变的积累,通常都会产生质变的惊喜,就看自己下的功夫够不够深。
4,实在不行,就把这部电视剧当中的经典台词都抄上一遍——那就是宝藏,再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思考,或多或少,总可以比从前的自己更好!就这个意义上说,书中的确有黄金屋,有没有颜如玉我就不知道了。

想一想,以丁总那样的层次,即便是总裁级别的韩楚风和林雨峰都不是他的对手,那么,丁总又去哪里找到比他更高的高人呢?
还在自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