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月天
偶然读到唐人笔记体小说,有一篇《喷嚏震虎》饶有奇趣。
•张鷟•
傅黄中为越州诸暨县令,有部人饮大醉,夜中山行,临崖而睡。忽有虎临其上而嗅之,虎须入醉人鼻中,遂喷嚏,声震虎,遂惊跃,便即落崖。腰胯不遂,为人所得。
〔选自《朝野佥载》〕
这篇笔记体小说,类似滑稽小品,有很强的趣味性。一篇作品,称之为小说而不称之为别的什么,是因为这一篇作品具备小说的四要素:环境、人物、事件、情节。
小说所写的时间在深夜,地点在山中的悬崖边。有一个衙役喝了酒夜间赶路,走到一座山岗的时候有点醉意了,于是就滚到崖边靠着一块石头睡着了。不想来了一只老虎,老虎凑近了闻生人的气味,谁知老虎的胡须伸进了这衙役的鼻子里,这衙役鼻子痒痒,一下忍不住打了一个响响的喷嚏。这喷嚏居然把老虎惊着了,吓得老虎一跃而起从悬崖上掉了下去,摔伤了腰和腿,不能行走,第二天被乡民看见给捉住,抬了回去。
小说中有两个角色,一是差人,一是老虎。而真正的主角,应是那只笨得可爱的老虎。它攀上了悬崖,也许为那差人身上的酒气所诱,竟然靠近去嗅他,没想到,差人不由得打了一个大喷嚏。深夜的山中万籁俱寂,一个突如其来的喷嚏宛如晴天霹雳,对这只毫无戒备的老虎来说,简直是惊天动地。
这个故事虽然剧情简单,但是作者处理情节的手法十分高明,故事很简单,但戏剧张力很强。
同样是喝酒,同样是夜行,同样是过岗。《水浒传》里的武松就费了好大的劲,差点丢掉小命才把老虎打死。这位就省劲多了,一个喷嚏搞定一只老虎。
话说武松在清河县因斗殴伤人惧罪逃走,躲在柴进庄上,结识了宋江。知道之前的罪名无事之后,决定回乡。武松来到阳谷县景阳冈附近,看到了一家酒店,武松有点口渴,刚要进去,就看见竹竿上写着:“三碗不过冈。"武松买了三斤牛肉,让店家给他倒酒,倒了三碗,店家就不倒了。武松叫店家接着倒,店家不肯。武松说:“你要是不倒,就要吃我的拳头。"店家只好接着倒酒,就这么连喝了十八碗后,借着酒劲踉跄着向冈上走去。见一棵树上写着:"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冈克上,应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武松认为,这是酒家写来吓人的,为的是让过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继续往前走。
太阳快落山时,武松来到一破庙前,见庙门贴了一张官府告示,武松读后,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话,又继续向前走。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
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
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他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斑斓猛虎,为民除害,成为千古流传的打虎英雄。武松也因此被阳谷县县令赏识,当了步兵都头。
看来写文奇巧的构思和设置,不仅可以增强故事的可读性,更能起到拍案叫绝的奇效。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虽然为大多数人所采用,到底逊色了一点,学习学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