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哲学史》书评

作者: 失落的艺术 | 来源:发表于2024-09-03 20:44 被阅读0次

    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吕克·费希,法国作家,哲学家。该书中,作者以个人不断获得主体性的自由为线索,将哲学史划分为五大时代或者说其各个时代给出的不同答卷。

    古典时代是宇宙秩序的和谐,犹太——基督时代是上帝和信仰的拯救,第一次人文主义是推动人类历史和人类进步的理性,解构时代则是后现代主义要回应的主题,第二次人文主义,即爱的革命,也是作者自己提出并倡导的哲学观。

    二、我的感触

    1. 哲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真、善、美。

    这三个领域其实是涵盖人类一切领域高屋建瓴的回答,先是关于真理的问题,知识的问题,也就是存在论的问题,其次是关于道德伦理的问题,最后是追问人生意义的问题。

    根据后现代性中,例如解构主义等各流派思想,我们俨然发现一切观念都在向着土崩瓦解的态势前进,此时真理到底存在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对电车难题这样的伦理道德问题的回应也常常飘忽不定,至于人生是否有意义则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当面对这些终极难题时,哲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哲学史,其中的各个思想家的一些真知灼见,也许能提供给你一点点启发。真理也许存在,但在这个有着很强受限性的人类场域中,我们很难达到这个终极真理,那么说不存在真理也是有道理的,存在不存就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有限的场域内来解释这个世界,这个解释或许可以叫做真理,但更应该叫做知识。

    同样,对于对于人类的价值问题,更是没有错与对之分。这里我们会发现,别人对我们的每一次评价就是一次微小的价值判断,他可能说你不道德,说你是坏人,说你……这一切的判断都是基于他个人的文化背景,时空年代所造就的局限观点,如果我们从横向和纵向将视野放大,我们会发现,曾经的小人变成了英雄,曾经的精神病变成了天才家,曾经的懦夫变成了勇敢者,而曾经为国家力挽狂澜的人却变成了拒绝时代变化,导致国家落后的守旧派,原来这些评价都是暂时的,是非功过都需要放在历史中来回顾而不是评判,也许从来没有什么盖棺定论,只是不同的时代对其不同的定论罢了。

    最后,我们把目光拉回自身,当问生活是否有意义这样的人生价值问题,也许艺术美学可以试着为你解答,你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如此深地被这些本没有答案的观念束缚了手脚,却一次次小心翼翼地踽踽前行。扪心自问,我一直想要证明给别人看的东西真的有意义吗?别人真的在乎吗?还是我的一厢情愿?到头来原来只是自我的封闭产物,本来无一物,只是我心染上了尘埃,结果又投射到了外界。

    2. 拥抱独立和自由,而不能因为它们附带的消极效应来反对其本身。

    第一重自由很明显,就是她能与她的家乡保持距离,或者可以说,她拥有脱离熟人社会作为陌生人而生活的自由。这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摆脱了其他人的目光,这些目光来自于田间地头,来自于三亲六故,来自于教堂神父,也来自于祖辈长老,他们喜欢躲在自家帷慢后面,透过窗户盯着别人的生活,还搬弄着别人的是非——我小时候在贝里(Berry)生活,那里的村落当时还是这番景象。另外,我们这位年轻的姑娘还有了工资,也许酬劳微薄,但是这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独立,这一点也是她生命中的第一次

    挣脱了乡野的锁,经济上也从此获得了独立,在这之后,我们这位姑娘还会发现另一重自由,就是她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她可以决定她要怎样去活。于是,她将逐渐从传统生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就像莫里哀的戏剧《吝啬鬼》里的年青人一样,她与那些仍想强娶她的人展开了斗争,但是这一次,她有真正的胜算。那么她将做出怎样的选择来替代“因理而婚(mariagederaison)”呢?她自然而然地会寻找一个年轻的优秀男子与她成婚。在这男子身上,她体味爱情(éprouve du sentiment)。就这样,因爱而婚慢慢地变为了我们的社会风尚。

    这里,我们发现,现代社会带来了自由,当然也带来了不稳定,但这些不稳定也恰恰是需要我们当代需要回应的问题,不应当因噎废食怀念过去,甚至重返过去,这就本末倒置了。

    3. 叔本华、尼采、福柯这三位哲学家一脉相承。

    4. 哲学应该被看做和艺术是同类型的学科。

    其实,哲学本来就是人文学科,这一学科的特性就是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符合逻辑就行的通,也就是说,只要你的解释合理,这就是人类的智慧。相比人类来说,这个世界太过复杂,以至于人类无法理解,如果想要理解,也只是人类对自我盲目信心的自恋和幻觉,而这种自恋和幻觉却对于我们人类自身来说是真实存在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此时就催生了只能证实不能证伪的科学。

    如我们肉眼可见,短短200年,科学带来的技术变革改变了我们整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这么看的话,我们这些人文学科对世界的追问和探索探索就是有意义的,至于是否真的符合真相,那无关紧要,只要符合我们人类自身就行了。物理学万有引力公式在牛顿物理体系下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完全够用了,至于爱因斯坦对其的修订,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乎影响微乎其微了。

    从这种意义来说,用我们人类用自身的理性逻辑思维来解构这个非理性的世界是合情合理的,但我们心中应清楚,这是有残缺的、不完美的,或者说是暂时的,要始终给其他的可能留一个另外的选项。精神分析学科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其用理性来分析无意识,非理性的东西,但,这不正是我们人类在试图探索这个世界的最好证明吗?不应因为固执的认为,因为这个世界是复杂的,超越人类的存在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样的执念就裹足不前,我们可以敬畏自然,但不要陷入悲观的漩涡不能自拔吧。

    最后,既然这种理性是可能的,我想问的是:在多大程度上,人类的这种理性能够来分析人类的伦理和价值问题?是否能为理性在后者中找到一个大致的适用范围?

    三、本书特色

    逻辑清晰,视角明确。

    轻松易读。

    四、我的看法

    整体来说看到这本书时机恰到好处,看了现代性,后现代性,以及艺术史相关书籍后,看到这本书真的很奇妙,因为这本书就是作者试着解决上面后现代性的问题的,然后顺带从人的主体性这一脉络重新梳理了整个哲学史。当然,入门哲学的话,这本书是不太适合,太过主观和片面了。

    在介绍第四个时代,即解构时代,作者竟然将叔本华介绍了30页,尼采直接介绍了40页,到海德格尔就10页,这是什么操作啊。本来我是懂尼采的,结果差点又被作者搞晕了。

    传统哲学大概是和艺术史一脉相承,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古典时代,中世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作者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爱的革命,是有启发意义的,但是不禁怀疑真的是这样的吗,是否过于简单了?当然,不一定简单的就不深刻,这个回答至少对于我来说,是很喜欢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美的哲学史》书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uw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