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掉进过以下几种常见的时间幻觉里:
- 我学会某种时间管理工具、技术或方法,就能明显改善自己的工作效率。
- 明天的时间会比今天多,或者明天工作效率会更高;
- 以后总有时间来做那些该做的事情——例如看看收藏的那些文章。
非常不幸,这些只是美好的希望。
时间管理能带给我们三头六臂吗1 我们都想要通过时间管理来提高效率
第一次迈进时间管理这个领域,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起因很简单也很普通:时间总是不够用。想要工作、学习、娱乐、社交都不耽误,想要改善睡眠、提升体能。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尝试过许多种时间管理方法和工具。紧急/重要四象限法、时间记录法、GTD、ZTD、番茄工作法等等,每一种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践行。也研读过各类时间管理书籍,订阅了大量时间管理博客,用于研究时间管理的时间越多,自己的可用时间反而越少。
我慢慢开始怀疑。一定有什么地方出了错。
2 时间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作为对效率最敏感的领域,工业界首先认识到充分利用时间的重要性。接下来是教育业——人们想要在同样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即提高效率。这是普遍认为的时间管理的目标。
2012年,加拿大萨省大学教育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系教授Laurie-Ann M. Hellsten 写了一篇文献综述,以1973年至2011年的一百篇论文为基础,讨论了学术界对时间管理技能、方法、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领域。这次文献综述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全面的。
她发现,在对时间管理的讨论中,往往会涉及到以下七个方面:灵活性、主动性、平衡、设定优先级、培养良好习惯,更有效地完成任务,以及达到目标。
而大多数时间管理相关论文都涉及到几个方面:时间分析与评估、做出计划、设定目标、设定优先级、安排日程、组织工作、使用文档记录、建立时间管理习惯。
所以,时间管理是计划组织协调安排,是关于时间的决策。事先决定哪些时间用来做什么,然后加以执行——来让工作效率最大化,尽可能不浪费时间。
看起来很简单。
然而简单背后却藏着陷阱3 为什么个人时间管理往往不能提高效率
但是组织级别的时间管理,和个人的时间管理是两回事。组织的人员数量抹平了个人工作效率上的差异,甚至可以得出一个“标准普通工人”的模板。
但是对个人来说,这种时间管理思路有天然的弊病。时间管理方法往往假设人们可以以稳定的速率持续输出工作成果,无论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都能同样地完成任务。这种时间管理思路,恰恰忽视了最重要的:每个个体在自身能力上的显著差异。
这就是大多数人使用时间管理技术所碰到的问题。本以为自己能够提高效率,会省出更多时间;但结果往往是任务难以完成,于是更加焦虑。大多数初学者都会看着越来越长的未完成事项,最终彻底放弃。
这是“时间管理”这个名词的问题。它让人们误以为可以管理时间;但是时间是无法管理的。无论你做什么,时间依然会持续流动,你不能让它停止片刻,甚至都不能不用。
我们能够管理的,只是我们自己的行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状态,而非时间。时间管理的方法需要配合其他技术才能真正提升效率,需要配合自己的体力、精力、情绪及压力状况,才能将任务与时间最合适地搭配到一起。
仅仅以时间一个维度来管理我们的生活,是远远不足的。幸好,无论是精力、情绪还是压力管理,目前都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我们要做的,只是学习和践行而已。
这也是我这个系列的目的:和你一起,更加了解自己,以及更有效地提升自己。
这个系列的上一篇:支柱谈 000
说明:这个系列是关于自我管理的。这是在我过去10年践行、研读200本以上书籍、阅读1000篇以上论文的基础上总结出、正在使用的一套体系。这个系列不追求更新频率,不追求字数,只追求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