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二岁的老人每一次捐款都是全家最积极的那个。这次也没能例外。
这次疫情从开始那天,每次在见到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关心捐款的开始时间。生怕我把他的话不当回事,总是以他特有的方式,从来不在乎说话的音量,重点是强调的次数。
重要的话,说三遍恐怕不行,必须是“三遍以上”。没错。这就是老爷子的语言风格。
别看平时的生活节俭到对自己近乎苛刻,但是,每每在需要伸出援手,拉兄弟一把的关键时刻,那种毫不迟疑地慷自己腰包之慨,颇有大俠风范。
自打妈妈去世之后,老爷子的工资卡和存款之类的财政大权经几个姐姐的一致推举,由我来代管。没有财务管理经验的人,釆用了最原生态的方式,在工资总额下,把角钱以上的各项支出,一笔不落工工整整地记录在案。整体帐面,绝对力求还原老爷子一辈子的坚持,来帐清清楚楚,支出笔笔有踪。
偶尔也用问询的方式查查自己的帐。倒不是怕我私下“挪用”,只是担心我偷偷贴补给他。因为近些年来,老爷子身体需要按时补充红细胞和白蛋白的费用也是一大笔支出。
建国之前参加工作的老人,每月六千多元钱的工资虽说不算多,但是老爷子却满足得不得了。每每吃过饭,撂下筷子的同时,都会以一句“今天吃得挺好”作为结束语,以示这顿饭的圆满。
这句“今天吃得挺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用得最火,经历时间最长的一句饭后标配语。
哦。对了。就是相当于每年央视春晩最后那首压台曲目“难忘今宵”。
时至今日,如果每年春晚如果少了那首经典,都会觉得整台晚会有头没尾,句号画出来,既不圆、也不满。
我也是从一个记者对1984年春晚总导演黄一鹤的独家釆访时得到的真实信息。那是在确定1984年春晚压轴节目的时候,黄一鹤总导演专程登门造访乔羽老爷子,希望词作大家乔老爷,能为那年春晚的结尾,写一下歌词。内容要有家人团聚,要有祖国大团圆,还要有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
也就是在那个晚上,有着重重压力的黄一鹤,眼睛盯着“乔老爷”只用了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就成就了这首词意亲切、邃远,贴人心,易传唱,既有深情告别时的真挚祝福,又表达了对来年再相会的无限期盼和良好祝愿。朴实、厚重、达人心、接地气。
不想成为经典,都难。人民艺术家,先得成为一个好人民,之后再成为艺术家。
经典的精髓总是相似的,经典的表述却各有各的不同。
我相信我们家老爷子每天必须重复三遍的这句肺腑之言,也会成为我们这个小家代代传承下去的经典。
如果一天没有听到老爷子的这句感慨,生活日常中,都似乎缺少了一种仪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