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思想者,作为一名“思想的写手”,我一直认为“写什么”要比“怎么写”更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写什么”,贵在发现“真问题”——影响人之为人的真问题,影响人生之为伟岸人生的真问题,影响生活之为美好生活的真问题。而“真问题”,才是“真思想”的根苗。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尤其表达“真思想”。没有了“真思想”,还何以写作?写作还有什么价值?
据说,电视剧《都挺好》很有看点,但我忙于“思想”,无暇观剧。我的哲学直觉,或者辩证哲学思维告诉我,“都挺好”中一定存在着“都不好”的意味,因为,一部剧作,若没有诗性与哲思是不会有真正的看点的。
我记得360的创始人周鸿祎先生在其著作中讲过一个观点,大意是:“痛点”就是“卖点”——做产品或服务,一定要解决客户的“高频痛点”问题。我想,剧作的看点,写作以表达思想的重点,也不会脱离这个“痛点规律”。
那么,当代人生的“痛点”,特别是温饱富裕后人生的“高频痛点”何在?
我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社会观察作基础,深长思之,以为最在:情感,无以宣泄;思想,无以透避。是否如此,可以商榷,但抱着手机不停地“刷屏”而直过子夜该是一种确证吧?
情感,太具个性化了,难以捕捉而进入短篇写作,除非诗的表达。思想,则有很多共通性,因而,我在自己的写作并分享中,多以“思想”为主题价值取向,并致力于独立的创见——当然是“接着说”的独立创见。
有了“思想”,就不用发愁表达了,“怎么写”还是问题吗?是完全可以“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因而,我的写作逻辑大体为“构建景象,抒发情感,发掘思想”,而最以“发掘思想”为着力点。
思想的“痛楚”得以解决,人还有不幸福快乐的吗?
所以,作为“写手”,我是为“侍奉思想”而存在的。
为“当代人生的痛点”而思想,更是我的“乐不思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