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记之四:桃花

作者: 8936f3ce4082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5:28 被阅读2277次
行吟者.成都

这几天艳阳高照,春风渐暖,樱花花期将尽,枝叶间白的红的花簇,露出枯萎残败的褐黄色,令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在浣花溪畔,远远看到一树树极鲜妍的红,映在青碧的溪水中更增几分春色,却是桃花开了。走了很多园子,少有种植桃树的,只因桃花虽艳,花期却也太短。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对桃色之纯与花期之短,概括极为准确,为后人写桃花时常用。

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

意思是说:人们之所称道桃李,是因为花的颜色大都是红白两种,而桃花的颜色是红色当中最纯粹的,李花则是白色之中最洁净的。桃花色最媚,其寿命却也最短,“红颜薄命”的说法,就是针对桃花而言的。

当然,笠翁说“凡见妇人面与相似而色泽不分者,即当以花魂视之,谓别形体不久也。”是说只要看见女子艳如桃花,就应当把她当成花魂来看待,其离死不远矣,还体贴地提醒:“然勿明言,至生涕泣。”这个或许就没什么科学依据了。

如今生在城中的人,吃桃子倒是普通平常,但桃花已经很少见过。即使在农村,所种桃树也多经过了嫁接,其所开的花,很多也不再是桃花应有的纯色。

赏桃,或许只有山野之中,才能得真趣了吧。

相关文章

  • 花木记之四:桃花

    这几天艳阳高照,春风渐暖,樱花花期将尽,枝叶间白的红的花簇,露出枯萎残败的褐黄色,令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在浣花溪畔...

  • 松江花木记(四)

    但是“滚蛋”二字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还是引发了松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广泛争议。巾合组织在各个府县的论坛展开口水反击。这里...

  • 【康氏丛钞】类似《桃花源记》的古籍中记载之资料小集

    康氏丛钞 类似《桃花源记》的古籍中记载之资料小集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后,群籍中记有类似《桃花源记》中事者不...

  • 大别山中桃花源记

    古有陶潜公,作《桃花源记》,实乃虚拟之境也;今吾亦为《桃花源记》,却实境也。 吾之桃花源,藏于大别山中...

  • 散文结构分析,片段仿写练笔

    《湘行二记》之桃花源记 ——汪曾祺 主题: 文章是以旅程的游踪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描写桃花源里的所见所闻,并将桃花...

  • 花木兰之记

    有一天国家要打战,每个家里要出一个男人,而花木兰家里只有她爸爸是男人。那天晚上花木兰很担心她爸爸会出是因为她爸爸已...

  • 花木记之五:蒲公英

    这个季节,风和日丽的日子,田野里总有一些大妈提了小篮,拿了小锹,到处寻寻觅觅。当然,她们寻觅的多半是折耳根,也就是...

  • 花木记之六:梨花

    今日与闺蜜小白往龙泉驿看桃花,踏青赏花的人似赶集一般,好不热闹。 而在开得热烈的桃花丛中,偶尔杂了一株梨花,那冰清...

  • 落英缤纷

    多年以后,想起《桃花源记》,最先映入脑海的总是那句“落英缤纷”,只四字,却极尽动态之美,在我心底比“十里桃花”之类...

  • 读书笔记——《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资料摘编 一、原文 以下《记》与《诗》之文字,一仍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桃花源记(并诗)》所定。 (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木记之四:桃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tu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