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艳阳高照,春风渐暖,樱花花期将尽,枝叶间白的红的花簇,露出枯萎残败的褐黄色,令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在浣花溪畔,远远看到一树树极鲜妍的红,映在青碧的溪水中更增几分春色,却是桃花开了。走了很多园子,少有种植桃树的,只因桃花虽艳,花期却也太短。
李笠翁在《闲情偶寄》对桃色之纯与花期之短,概括极为准确,为后人写桃花时常用。
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噫,色之极媚者莫过于桃,而寿之极短者亦莫过于桃,“红颜薄命”之说,单为此种。
意思是说:人们之所称道桃李,是因为花的颜色大都是红白两种,而桃花的颜色是红色当中最纯粹的,李花则是白色之中最洁净的。桃花色最媚,其寿命却也最短,“红颜薄命”的说法,就是针对桃花而言的。
当然,笠翁说“凡见妇人面与相似而色泽不分者,即当以花魂视之,谓别形体不久也。”是说只要看见女子艳如桃花,就应当把她当成花魂来看待,其离死不远矣,还体贴地提醒:“然勿明言,至生涕泣。”这个或许就没什么科学依据了。
如今生在城中的人,吃桃子倒是普通平常,但桃花已经很少见过。即使在农村,所种桃树也多经过了嫁接,其所开的花,很多也不再是桃花应有的纯色。
赏桃,或许只有山野之中,才能得真趣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