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阅读,依旧是重在文学常识的梳理。收获如下:
“四书”的常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但在朱子之前,《学》《庸》源于《礼记》,本为政治伦理纲常的一部分。到宋代二程后,继承朱子学说,最终确立顺序:《大学》提纲挈领,《中庸》第二(原意为列取本心,后演变为获取功名),《论语》《孟子》最后。
一直觉得《战国策》这一名字很符合这本书的内容:记载战国时期各名士的诡辩言论和独属于那段风云历史中的重要事件。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对于张仪和苏秦的演绎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不过我也看到名士不仅仅在于擅长诡辩,更是其对历史的审时度势。
《史记》和《汉书》篇中获得的收获并不多,所谈内容也与文史文章所言相差不大。不过通过朱自清的解读,我倒是对司马迁和班固二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世间大才,要想获得一番成就,必定要沉淀下来,奋发图强,坚持不懈,才能立言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