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为各种晚点、拖延等等的迟到而烦恼。然而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本书名为《谢谢你迟到》的经典著作。我计划找个时间先认真听樊登和何帆教授讲这本书的精髓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细读。
在听之前,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看到《谢谢你迟到》这个书名的感受。
“迟到”是当下社会很多人都会面对的情形,或者自己,或者别人正在做着。也有很多专家支招,提前20分钟等等。但是,太多不确定性,会让迟到依然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既然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我们如果因为迟到而烦恼大概就是我们自己认知有限造成的了。
现在手机都是智能手机,都具备随时随地学习的功能。所以,我做好随时随地可能等待的情形发生。当然如果出行距离有点远,我会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一本书,随时得空就可以看。等待不发生固然很好,如果发生,我也觉得一切都很正常,我也不会i因为等待而不知所措,更不会感觉无所事事。我很自然而然接受一切,并且我相信一切都来得及,或者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当然,如果我迟到了怎么办?致歉是一定的,然后想想自己哪些失误造成迟到,下次是否可以避免。已经迟到无法避免,以后是否可以避免。如果不可避免,我就要看看周围的人事物的反应。如果与我同行的人对我的迟到很反感,甚至是指责我,那么我可以非常坚定地告诉对方:“我真的无法确定我与你碰面的准确时间,虽然我一直在努力想保证准时。如果你能接受我当下的现状,那么希望你能够理解我、尊重我,并请你不要指责我。如果你真的你很介意,无法忍受我的迟到,那么咱们可以选择分开行动,以免让你因为我时不时的迟到而有很多烦恼。感谢你曾经对我迟到的等待。”
如果对方既不与我分开行动,又强制要求我按照他的想法,必须不迟到。那么双方之间关系势必紧张,矛盾也会加剧。此刻,我们必须想办法摆脱这种“有毒”的交往模式,以免给双方都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是仇恨。事实上,自从工作以后,同事之间并没有遇到这种同行也不是、分开行动也不是的尴尬的情形。一般而言,同行都舒服,那就继续;如果影响彼此,那就分头行动,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然而,亲人之间的碰面,经常会出现有人迟到,有人指责,让原本愉快的亲人团聚变得气氛紧张,甚至不欢而散。想想,聚会的目的是为了亲人之间加深感情,如果揪着小小的迟到不放,一定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如果很重要的事情迟到,固然不应该,但是木已成舟,责备又有何用?所以思来想去,因为迟到而烦恼都是舍本逐末的愚蠢的事情。
如果我们可以从不确定性中能发现生活更丰盈的内涵和乐趣,那就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允许一切可能的发生,让我们在等待的安静和美好时光里做一些过去不曾做的事情,让我们沉浸在美好之中,如此我们完全可以不为“迟到”而烦恼。岂不美哉?
想到这里,我突然也想说:谢谢你迟到。让我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慢下来,自由一些,静静地允许和尊重一切发生,其实也很美妙的。不是吗?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