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式唠嗑体2019-31
用了12小时,1.5倍速在b站上把《真实的人类》刷完了。人性、挣扎、争斗、抉择,全程无尿点,我能说自己已经开始期待第四季了吗?
(好吧,事实上,我已经找到预告片来看了😂)
有一集讲的是human test,赶脚是“图灵测试”。机器问了一堆的问题,其中包括:
逻辑体
绕口令
一串的猫叫后面让被试者回答究竟有几只猫在叫
如果机器人有感觉,是不是应该被授予人权
……
结果很搞笑——为机器人争取权益的女主之一劳拉的爱人,乔·霍金斯,被判断为,“跟D3Xi型机器人有79%的匹配度”。
1637年,笛卡尔在《谈谈方法》中预言了图灵测试。他建议过使用对话测试来区别人与机器,并且认为:
机器能够与人类互动,但这样的机器不能作出适当的反应,而任何人类都可以。因此,可以借此区分机器与人类。
虽然,自然语言有n多种,识别超级困难。而且,根据2018年12月12日发布的第二个年度AI指数报告,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发表的论文不多,但是,并不意味着在未来,机器语言能力不能被克服。
李开复因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于1988年被《商业周刊》授予“最重要科学创新奖”。他的新书《AI·未来》中,提到“随之而来的个人危机”时,讲了一个小故事。
说2014年《纽约时报》采访了下岗电工弗兰克·沃尔什时,他描述了失业带来的心理影响:
“我失去了价值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既然人来到世上,不管早晚,我们都会想要去找寻人生意义和在世上的价值感,那么,为啥不现在就开始去探索呢?
在我看来,读书、写作、经历,是帮助自己认识人生意义很好的方式。
不一定是要借它们变现,而是,它们帮助我们离自己更近,帮助我们发现自己擅长(天赋)和爱好的地方(兴趣),即便这件事情暂时看不出来对社会有什么价值,但是,做到顶尖,别人就能帮我们定义这些事情的价值。
李开复有个“5秒钟法则”来判断一份工作是否会很快被替代的方法:
如果我们做的工作,大部分的抉择在5-10秒钟就能做出,那么,这个工作极有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特别喜欢他在《AI·未来》的结语中说的:“现在已是未来……若要理解人的独特性和神奇的地方,我们需要学习的不是人的大脑,而是人的心。”
是的,把每一个当下该做的事情用心做到极致变成艺术,那么,就有最好的未来。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一个“不仅有收入,而且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不过,丘吉尔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找到喜爱的工作,你就永远不用工作了。”
(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李开复说“学会跟人、跟机器交流,成为顶尖”
孙正义说“冠军策略”
特劳特说“占领心智”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
帕累托有”二八法则“
吴军说“做到前20%”
……
如果你有决心也有信心,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人生的意义,不妨趁着放假跟家人和朋友相聚,问他们一个问题:
“在你的眼里,我的优势是什么?你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我。”
(嗯,也欢迎回复我,说说你眼中的我是啥个样子哦~)
然后,把这些回复整理出来,细细梳理。结合自己的兴趣,持续努力,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好了,不多写。把时间留给你和家人。
新年快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