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日在看《李叔同精选集》,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送别》,词作者便是李叔同。
这首曲并无明指,但从表面来看是在送别朋友。结合大师的生平,细细品读,似乎是他告别红尘世事,剪断尘缘步入佛门的前奏曲。
世事无常,月有圆缺,人世的沧桑幻化不定,蓦然回首,半世凋零。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夏丏(mian)尊
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明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俞伯平

对于佛教,我以为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学僧却非深信不可,那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则,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需深信佛菩萨的灵感!
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以致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的信着,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比一天的高起来!
我常常自我反省,觉得自己的德行实在十分欠缺,因此近来我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二一老人”,什么叫“二一老人”呢?这有我自己的根据。
记得古人有句诗:“一事无成人渐老。”。清初吴梅村临终的绝命词有:“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两句诗的开头都是“一”字,所以我用来做自己的名字,叫做“二一老人”。
因此我十年来在闽南所做的事,虽然不完满,而我也不怎样去求他完满了。

弘一法师为弘扬律宗,曾立下四誓——
一、放下万缘,一心系佛,宁堕地狱,不作寺院主持。
二、戒除一切虚文缛节,在简易而普遍的方式下,令法音宣流,不开大法,不作法师。
三、拒绝一切名利的供养与沽求,度行云流水生涯,粗茶淡饭,一衣一袖,鞠躬尽瘁,誓成佛道。
四、为僧界现状,誓志创立风范,令人恭敬三宝,老实念佛,精严戒律,以戒为师。
二十多年来,弘一法师坚持自律苦修、弘扬律宗。潜心圈点校注唐代道宣律祖所撰的“南山三大部”。最终,他使传统断绝数百年的律宗得以再次复兴,佛门称其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李叔同的诗文承载了他一生的经历和感悟,从不同时期的作品,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临终绝笔“悲欣交集”,便是他一生的写照。曾经他是豪门望族的翩翩贵公子,那些风花雪月的诗文充满绵绵情意,转眼家国狼烟四起,他是有情有义的情郎,更是心怀天下的热血男儿。
无论身在津门还是东渡日本,他的诗篇都充满爱国志士的悲怆,而那些感怀伤别的作品更是催人泪下。《金缕曲》、《哀祖国》、《送别》等作品脍炙人口。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林语堂
二十文章惊海内,一朝芳草碧连天。
“半世繁华半世空 ,世间再无李叔同。”
弘一法师一生的尘缘,恰似疏林晚钟,在精神的时空中回荡、延伸,帮助人们脱离一切虚妄与我执,以一己之力去承担、拯救时人灵魂不至让人苟且、堕落!
鲁迅先生曾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做读书笔记,摘抄书中金句、语录,也是一个采花酿蜜的过程。
《采蜜集》是一个文摘集子,文友们有需要的,尽管借鉴。
我们百花丛中忙,各自酿蜜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