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来了一个卖骨头参的老人,蓝色小桶,岩浆状火红的骨参,看着就让人咽口水。
看到这种美味,自然就想起小时候吃骨参的场景。煮饭时候用铁碗盛一碗骨参放饭里蒸熟,添一碗饭,放一些骨参,不用其他菜就可以下饭,香辣可口。
只是骨参制作过程复杂,猪骨头要先用锤子敲碎,然后人工剁成沙子一样的细腻,放入配料,腌制几月。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骨头很硬,没那么容易剁碎,各道工序复杂着呢!用机器?没有灵魂的。
制作的骨参,一般都是留着自己家里吃,能拿到市场上卖的,真是家里遇到困难了。
物以稀为贵,寻问的人很多。
骨参多少钱?十五元一两,固执着呢!十块,十四,十四块九,少一分不卖,十五块一两。一看就是很少卖东西,经常卖东西的人都知道,价格抬高点,高点也卖低点也卖,不但东西容易出售,而且卖者和买者还能在讨价还价中找到各自的乐趣。
她本着执着,骨参卖不出去,原因还有一个。老人是彝族农人,一身民族服装看起来有些脏兮兮的,骨参加工过程都是人工完成,是加工好的食物,蒸熟就可以吃。尽管她已经尽量远离蓝色小桶,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骨参“干不干净,卫不卫生?”,问的人很多,买的人没有。
被顾客一次次的拒绝,她也快没信心了,打算重新找个地方卖。拎起小桶,没想到脚下有道坎绊了一下,身体趔趄,蓝色小桶倾倒,骨参像岩浆一样流出来,火红如雪。
“哟哟哟,可惜了!”有人怜惜到。
没办法,发生的事情已经不能再改变。老人赶紧扶起小桶,让桶里剩下的骨参与已经掉落在地上的骨参隔离开来,不慌不忙拿出一个白色的小塑料袋,把地上的骨参捡起来,看见地上残留着血红的油,她想了想,又找来菜叶子把地板擦干净,把小塑料袋打好结,装进了随身的编织袋中,就算落了地,沾了灰,她也不可能浪费的。
这一切让我很感动,我想,换作是我,我也不一定做得这么好。如果她愿意,落到地上没有沾到灰的骨参,她可以重新放回蓝色小桶,重新卖给别人,没人会发现,但她没有那么做。地上残留的油,她可以一走了之,也没人会终究。
东西只要卖出去就好,谁又管你“干不干净,卫不卫生”。记得有一次吃米线,刚要吃,几只小强腿浮出汤面,一时恶心反胃,让老板过来处理。看老板态度诚恳,歉意十足,答应马上换一碗,结果端进去把小强腿处理掉,以全新的面目又重新端出来,从此再也没有进过那家店,从旁边走过都心有余悸。
看这她要离开,我赶紧叫住她,我肯定她的骨参很干净,她有一颗干净的心,做出来的东西一定很干净。
“等一下,我要买骨参,不讲价!”
图源 |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原创作品,严禁抄袭盗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