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简书的时间不长,是真正的写作小白,最盼望的就是有老师指点迷津。
简书日更,这几天,有点写不下去的感觉。
感谢“谈写作纸上电台”,今晚又举办了一次大咖讲座,请新华社原记者李砍柴讲述自己写作的心路历程。
1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李砍柴出生在湖北的贫困山区,那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欠发达,2003年才通上公路。
当年高考,李砍柴考取的是一个“二本”,工商管理专业。
李砍柴说:走出大山前的那些经历,为现在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砍柴坦言,上大学的前两年,是他最痛苦的时期,因为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
所幸的是,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文学社团。这对他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为他以后的文学之路埋下了种子。
后来,他放弃了热门的工商管理,报考了古典文学研究生。
再后来,他来到新华社实习,之后成为新华社的财经记者。
在新华社这样的传统媒体工作了几年之后,他又转到新媒体。曾为有书前副总编。现为自由撰稿人,砍柴书院创始人。
几次岗位的转换,都朝着他的兴趣和爱好迈进了一步。
李砍柴说:“自己喜欢的东西,你就不会觉得有多艰难,也不会就那么容易就放弃”。
李砍柴所走过的路,是一条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之路,也是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赛道之路。
3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会成功。
有梦想,就做到极致。李砍柴认为,没有什么比坚持更重要。要一步一步地走,每一步都踏踏实实。只管去做,不必急于问结果。对于写作爱好者,他就一句话:“打开简书,就是干!”
4
有网友提问:怎样解决素材太浅的问题?李砍柴回答:“这是个基本功的问题,一是要读万卷书,二是要行万里路,三是要不断思考。
5
“写作最终成就我的,不是名声,不时财富,而是内心深处真正的平和、从容和自信。”——李砍柴(2018年12月9日星期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