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处世的智慧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24-04-05 20:59 被阅读0次

    《为人处世的智慧》

    一、爱护好自己

    一个喜爱自己的人,和一个厌恶自己的人,会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喜欢自己的人,与人相处能够从容自信,善于创造更好的生活;

    厌恶自己的人,与人相处时患得患失,成长对他而言举步维艰。

    这种差异,并不是突如其来的。

    两者间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当表现得没有那么好时,我们会如何与自己对话。

    厌恶自己的人,内心往往充斥着各种消极的自我对话,时常怀疑、打压自己。

    这会让我们越来越虚弱,更加无力去成长。

    当然,每个人都难免有厌恶自己的时刻,但这并非不可改变。

    1.觉察消极自我对话

    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如果你发现时常会讨厌自己,那可以先去观察,自己是否会在某些地方过度自我打压。

    比如:

    人格上贬低自己:我就是一个遭人嫌的人。

    情绪上批判自己:我太糟糕了,总管不住自己的脾气。

    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点小事怎么都做不好?我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当发现陷入到自我谴责中时,可以试着提醒自己停下来,并反问一句:

    真的有那么糟糕吗?我是否把问题夸大了?

    从而及时暂停消极对话。

    2.失败时,看到自己的难处

    遭遇失败时,人处于衰弱的状态,这时想走出来,更需要看到事情本身的难度,理解自己。

    试想一个情景:

    你是学生,一次考试不及格,回到家,父母找你谈话,分别有2种情形:

    A:你怎么这么笨?为什么又退步了?这样下去,未来的学业可怎么办啊!

    B:你是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的,这次考得不理想,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第一种情况,我们会感觉到自己整个人出了问题,“不及格”与未来的学业挂钩,更是成了一个巨大的困难。

    第二种情况,我们会感觉到被理解了,“不及格”不是我这个人有问题,而是学习上遇到了困难,从而有更多心理空间去面对它。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平实的道理。

    但把这种态度代入到自我对话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无力感减轻不少。

    当自己情绪失控:这并不是我人不好,而是我在情绪管理上遇到了困难。

    当一段关系破裂:并不是我不值得被爱,而是我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困难。

    看到并承认难处,意味着对自己多一份理解,少一分苛求,也在暗示着,困难是有办法克服的,失败是暂时的。

    3.情绪化后,对自我共情

    爱自己,还意味着能够在情绪低谷时共情自己,让情绪得到更好的排解与转化。

    相反,如果一直批判自己的情绪,不仅不能让情绪得到真正排解,还会引起自我厌恶:

    *我真不争气,居然会为了这种人难过!

    *别人几句话就能把我激怒,我脾气真糟!

    *这点事情会让我害怕成这样,我太没用了。

    而自我共情,指的是去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并接纳它:

    *这件事情我确实受到伤害了,难过是很正常的。

    *因为我看重的事物被冒犯到了,会生气是正常的。

    *害怕说明我确实还有待成长, 再给自己些时间,没关系的。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为情绪创造一个更宽阔的空间,允许它流动。

    从而停止自我消耗,更好地疗愈自己。

    4.夸奖自己

    有的人在夸自己时会不好意思,总担心自己会不会夸得太过了。

    以下有几个小窍门:

    (1)立足于事实

    比如自己确实是把事情搞砸了,我们不能硬说自己好,这样就成了自欺欺人。

    可以看看别的角度,在失败之后,自己是否能够做到反思,或是好好聆听别人的批评建议呢?

    可以对自己说:虽然这件事情没做成,但我能够做到去反思原因,并且虚心听取意见,这一点还是挺了不起的。

    (2)非期待式地夸奖

    “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这样的赞美需要慎用,因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压力。

    夸奖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当下,而不是事情的结果,例如:

    这件事情我做了充足的准备,我做事很认真、很踏实。

    (3)从小事练习夸奖

    不一定非要做到巨大的成功才夸奖自己。

    比如今天成功早睡、如期完成工作、或是做完一顿饭,都值得浅浅地自我表扬一番。

    爱自己需要具体的行动,所以夸自己的时候,不要默念在心中,可以发出声音,说出来。

    你会感觉到,每说完一句夸奖,心中会流过一丝暖意。

    5.做点事情,让你更喜欢自己

    现在流行“无条件爱自己”的说法,这听起来令人着迷,但对一些人而言,做起来并不容易。

    更多时候,我们可以从“有条件地爱自己”来开启自爱之旅。

    我们总是会想“做什么事会让别人更喜欢我们”,这本质上是在考虑别人的感受。

    当我们爱自己,可以把思考的角度进行转换:做些什么事情,会让我更喜欢自己多一些呢?

    可能在路上看到晚霞拍一张照片、可能是大胆地夸奖一位朋友今天很好看、可能是看书多了5分钟。

    又或者尝试做一件没做过的事情,去掌握一项你向往已久的技能。

    爱自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当这样的小事件积累得越来越多,自我价值感也会更强,我们也会慢慢过渡到“不需要额外的条件来喜爱自己”的状态。

    6.原谅自己

    爱自己,不仅体现在喜欢自己好的部分,也体现在接受自己会犯错的事实。

    如果认定“只有表现得完美才是值得被爱的”,那么人就容易陷入自我谴责之中:

    *我当初真不应该那么懒,害得现在落后了这么多;

    *都怪我不懂教育孩子,搞得他现在学习这么糟糕;

    *早知道以前我就要好好沟通,那样他就不会和我分开了。

    一旦沉浸在曾经的过失中,会导致我们难以把现在的生活过好。

    歌德曾说:人只要一努力,就一定会犯错。

    在成长的道路上,犯错是常态。

    每个人,都会迷茫、会情绪化、会不知所措、会有阴暗面,偶尔还会在多次掉进同一个坑里。

    去爱作为普通人的自己吧,要学会原谅自己不太好的时候。

    这并不是纵容,而是向自我传达一个信念:

    即使不完美,但我也理解、喜欢这样的自己。

    这时,我们才能聚焦更多的力量来面对当下的生活。

    因此,当背负了各种高期待,被压得喘不过气时,可以告诉自己:

    我也是个普通人,不完美,是正常的。

    7.感谢自己

    感恩的底层逻辑,是发自内心地认识到:

    世上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应当的事情,美好是来之不易的;

    所以当遇到小确幸时,才会由衷地表达感谢。

    我们常说要懂得感恩,而比起感谢别人,我们常会忘了感谢自己。

    比如:

    登上山顶看到美景,感谢双腿支撑着自己一路走过来;

    当遇到好的朋友/爱人,也感谢愿意经营关系的自己;

    甚至生病的时候,也可以感谢身体。因为它以“不舒服”的方式,来提醒我们:不要因为太忙而忽略了自己,要多休息。

    带着感激的视角看待自己,会让我们明白:

    自己一举一动的付出,都不是理所当然的,是需要力气的,也是值得被感谢的。

    自我感谢,其实是在逐渐培养带有善意的自我对话。

    从而让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力量,减少对自己的攻击。

    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也是一件最值得我们认真去做的事情。

    “爱自己”并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具体的,落实在你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当中。

    二、与人相处的模式

    1.尊重是标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存在,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哪怕有些人有些事,与我们关系不大,也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因为这是人与人相处的底线。

    有的时候,一点小小的尊重,可能换来别人更多的尊重。

    要知道,彼此之间缺乏尊重,不仅不会长久,更不会换来对方的真心。

    人心与人心之间的距离,取决于人对人尊重的程度。

    只有说话谦虚、做事谨慎的人,才能真的明白,尊重别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2.靠谱是高配

    做一个让别人觉得靠谱的人,看上去有点儿缥缈,但做起来并不难,就是要有“心”。

    形容一个人靠谱有三句话:做事用心、做人良心、相处放心。

    只有做人做事靠谱,才会在相处的时候让人放心。

    靠谱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

    再聪明的人,如果做人浮夸、做事敷衍的话,别人也不会愿意与他长久共处的。

    只有脚踏实地做事、诚恳坦率做人,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建立彼此的信赖。

    3.厚道是顶配

    为人厚道,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的前提下,还能让别人获得更多的实惠。

    人生不是一时的竞争,而是长期的经营。

    胸怀宽厚的人,愿意为别人考虑。

    能够体谅别人的处境,愿意适当照顾别人,才能赢得持久的回报。

    毕竟,厚道,是与人相处的顶配。

    把别人看顺眼了,就是把自己看顺眼了,这是爱自己的第一步。

    看别人顺眼,考验的不只是我们的情商,更是与人相处的智慧。

    尊重是标配,靠谱是高配,厚道是顶配。

    三、对待不尊重你的人

    1.不问,沉默是金

    面对不尊重自己的人,多说无益,不如沉默以对。

    因为你的开口和回应,只会白白耗费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

    这世上,有人欣赏你,有人鄙夷你,有人周到温暖,有人冷漠疏离。

    那些看不起你的人,对你连最基本的尊重都没有,也遑论善意和亲近。

    解释无用,沟通无效,反而只会招惹不必要的是是非非,拉低自己的层次。

    当一个人不尊重你的时候,收起你的大方,不要去沟通,不要去交流,也不要去愤怒和难过。

    你只需无视远离,默默努力。

    不尊重你的人,很多时候,并非你不够好,而是对方从心底不在乎你。

    选择喋喋不休,解释争论,永远都是输家。

    沉默是金,安之若素,沉浸式做自己,方是最通透的活法。

    2.不理,一笑置之

    尊重或是不尊重,是他人的选择,自己问心无愧即可。

    你的为人如何,无需他人定义;

    你的价值高低,不容他人置喙。

    倘若因此动怒生气,纠缠不休,只会坏了心情,毁了心境。

    相反,你越是云淡风轻,一笑置之,对方往往就会哑口无言,无所适从。

    无礼之人,无需理会。

    生活中,轻易被他人的挑衅轻蔑左右情绪,伤害的只有自己。

    保持微笑,凡事看淡,放下别人的错,才能解脱自己的心,过得顺心遂意,岁月静好。

    3.不议,做好自己

    如果有人不尊重你,反躬自省后,还觉得委屈,就努力做好自己。

    千万不要想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持有不尊重、不理性的态度。

    否则,只会毁了自己的口碑人品,成为和对方一样没有素质的人。

    修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嘴,才是真正的智者。

    有人把你视作珍宝,就有人把你贬如泥土。

    人心难懂,众口难调,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和尊重。

    但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看,终归是别人的事。

    修炼自己,强大自己,在自己的领域专注深耕,在自己的世界成长成熟。

    当你足够优秀和出众,你会发现,那些欺软怕硬、不尊重你的人,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四、友谊不可透支

    朋友居五伦之末,其实朋友是极重要的一伦。

    所谓友谊实即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关系,其中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诸多美德。

    如果以友谊作基础,则其他的各种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之类均可圆满地建立起来。当然父子兄弟是无可选择的永久关系,夫妇虽有选择余地,但一经结合便以不再仳离为原则,而朋友则是有聚有散可合可分的。不过,说穿了,父子夫妇兄弟都是朋友关系,不过形式性质稍有不同罢了。

    严格地讲,凡是充分具备一个好朋友的人,他一定也是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过来亦然。

    试想一想,如有银钱经手的事,你信得过的朋友能有几人?在你蹭蹬失意或疾病患难之中还肯登门拜访乃至雪中送炭的朋友又有几人?你出门在外之际对于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顾而又不照顾得太多者又有几人?再退一步,平素投桃报李,莫逆于心,能维持长久于不坠者,又有几人?君子之交,如无特别利害关系以为维系,恐怕很难在若干年后不变成为路人。

    事实上世界上还是有朋友的,不过虽然无需打着灯笼去找,却是像沙里淘金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地洗炼。一旦真铸成了友谊,便会金石同坚,永不退转。

    大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臭味相投,方能永以为好。交朋友也讲究门当户对,纵不像九品中正那么严格,也自然有个界线。

    友谊需要两造,假如双方都想结交比自己好的,那就永远交不起来。

    “君子之交淡若水”,因为淡所以不腻,才能持久。“与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离,也就是防止过分的亲昵。不过“狎而敬之”是很难的。

    最要注意的是,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

    五、停止讲道理

    有人问:“如何快速毁掉一段关系?”

    有人答:“讲道理,不停地讲道理。”

    世事运转离不开一个“理”字,但有时候道理却不是万能的。

    有些感情一味讲道理,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冗杂,最终狼狈收场。

    与生活交手多年,方才发觉上等的感情,从来不讲道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每天在堆积如山的工作中连轴转,和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对父母的关心更是屈指可数。

    可一旦发现父母上了当,有人就会不耐烦地指责父母太愚钝,并不停地和父母讲道理,希望他们以后不要再上同样的当。

    而有的人则选择谅解父母一时的头脑发热,用善意的谎言代替戳穿骗局。

    在信息发达时代,年迈的父母接受信息总会慢半拍,难免会有不知情的时候。

    对父母最好的关爱,不是忙着给父母讲大道理,而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包容他们。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唯一;成年后,我们是父母的依靠。

    别让那些道理,伤了父母的心,成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一道心墙。

    有时候,对方需要的不是你的说教,而是能在情绪上与你共振。

    道理讲多了,只会伤了感情,让两个人距离很近的人,心却隔了一条银河系。

    无论和谁结婚,昔日的激情都会在柴米油盐下慢慢磨灭。

    但有共情力的夫妻,总能在琐碎的光阴里,把日子过得如火如荼。

    世界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有些人光是相遇就要花费一生的运气。

    如若因为讲了道理,而输掉了感情,那得多可惜。

    给对方最好的爱,是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对方的感受,努力了解对方的需求,并给予对方所需要的支持和理解。

    世界上最无效的努力,就是对孩子掏心掏肺地讲道理,你讲的道理越多,孩子越反感,更不愿意和你沟通。

    只可惜,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无法参透这个道理。

    孩子和好朋友闹别扭,他们就会开始和孩子分析谁对谁错,并给孩子提各种建议,结果孩子更委屈了;

    天气变冷了,他们总想让孩子多穿点,可孩子却不觉得冷,话说多了,孩子索性躲到房间里不出来。

    苦口婆心地讲道理,孩子未必能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孩子在情绪低落时,父母能做的不过是给孩子一个拥抱,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支持和鼓励他们。

    比道理更有效果的是父母的安慰。

    人这一辈子,会和无数个人打交道,但能惺惺相惜的却寥寥无几。

    能成为莫逆之交的缘由兴许有千万种,但其中有一种便是倾听。

    共情的实质是把你的生活扩展到别人的生活里,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

    那些情商高的人,便深谙此道。

    他们之所以不会肆意给朋友讲道理,不是不希望朋友从情绪的漩涡里走出来。

    而是他们明白道理朋友都懂,朋友只是需要一个能听自己说话的人。

    这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智慧。

    长远的感情,靠的是倾听,而不是讲道理。

    大多数情况下,你和你的爱人、同学、朋友、同事,都有类似的知识背景、经验背景。

    这种东西都有一定的圈层属性,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的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你讲。

    道理大家都懂,没有人喜欢听别人讲道理,你和对方讲的是道理,对方却是在听你的态度。

    聪明的人,早就收起自己指点别人的欲望。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不停地讲道理。

    丁俊贵

    2024年4月6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人处世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ji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