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周四老年大学写作课老师提到了近期热播的电视《都挺好》,它是一部反映社会和家庭问题的电视剧,引起了一些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的热议,她建议我们看一下。
自从我加入了薅京豆群以后,时间一下子紧张了起来,除了我日常安排的户外活动积极参加以外,在家里的时间我一小部份用来读理财类书籍,其余大部份时间我都用来做家务和薅京豆了。
我以前加了十几个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有四分之二是理财类的,四分之一是情感类的,另四分之一是杂的,比如有法律知识的,有旅游方面的,有影视评论的,还有漫画方面的。
过去我富余的时间都会用来读这些公众号和看影视剧的,但自去年11月我加入薅京豆的群以后,这些公众号的文我基本上没时间读了,所以公众号最近热议什么电影和电视剧我一概不知了。
因此我看的电视剧和电影数量也蜕减,春节期间热议的电影还是我儿子逼我去看的,他说他单位发的电影票太多了,他和他老婆又要看孩子,所以电影票很多要过期了,我只能去看了,所以春节前后我把豆瓣上评分高的电影都看了,其中有《流浪地球》,还有几部记不起名字来了。
我去年7月以后特意记录了一下我闲下来追过的电视剧,七月追的《开封府》,8月追的《延嬉攻略》《恋爱先生》,9月正式退休后追的剧比较多,有《月嫂先生》《远方的家》《如懿传》,10月追的《二胎时代》《猎场》,10月中旬就去儿子家了,后面还去新西兰旅游了10天,然后11月中旬就没有记录了,因为我参加了薅京豆的群。
可想而之,薅京豆有多么占用时间了,虽然我每月能得到几千甚至上万的京豆,但确是用大把的时间换来的,很多姐妹看我能薅这么多京豆都私信给我想加入学习薅京豆,我以前也加了一些,但现在我感觉太浪费时间了,不建议年轻人把主要精力放在这里面。
正文:
俗话说:“戏如人生”,电视剧能打动人心,能够引起人们热议的,主要还是因为其暴露出的很多问题都是我们家庭和社会存在的问题,下面我也来议一下《都挺好》这部电视剧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吧。
1、防范风险意识弱:
这个问题是我们国家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买保险的意识,剧中的苏明哲和苏明成的老婆都是这类人物,工作时高收入,但没有为自己配置失业险,估计也不会为自己买商业重大疾病险,一旦失业面临的是生活无以为继。
第二,没有为自己家庭攒钱,苏明哲的高收入带来的是高支出,他没有为家庭存上至少半年的备用金,所以当他面临失业时,生活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仅靠他老婆一个人的收入是养不活他们三口人的,这样带来的是他们夫妻二人的焦虑和生活困难。
第三,中国老人溺爱孩子时不为自己留后路,剧中苏大强老婆活着的时候,卖房支持苏明哲去国外读书,又卖房为苏明成结婚,还把自己的养老钱拿出来给苏明成买车,当她死后,苏大强手里没有多少钱了,使他落入了只能靠孩子养老的境地。
向孩子伸手,老人没有了自尊,更谈不上生活品质了,好在苏明哲是个愚孝子,苏大强才能最后过不再寄人篱下地生活。
2、中国老人普遍精神不独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是描写的老年人精神不独立引起的养老院用“奖孝金”制度来诱导子女来养老院看望老人。
剧中的苏大强也是这类精神不独立的老人,他们不能自己独自生活,怕孤独寂寞,非要跟子女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但是由于孩子和老人的生活习惯和坐息时间的不同,所以引起的矛盾非常多。
我父亲也是这样的老人,当我母亲过世后,他自己一个人就不愿意单独住,非要跟我哥一起住,我嫂子说只要他能自己独自住,她一日可以送三餐饭,但我父亲就是不乐意,最后用金钱诱惑我没有工作的妹妹把他接到老家去养老了。
虽然他花钱帮我妹家建了一栋带地下室的三层小洋房,但时间一长,仍然引起了我妹家的矛盾,最后造成我妹妹和妹夫离婚了。
我单位有位硕士生男老师,他母亲自他读大学就一直跟着他陪读,上班又跟着他来一同住,导致他到如今都近四十岁了还没有结婚呢,这位男老师的性格也越来越古怪了,估计等他母亲死后他就是再想找,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婆了。
网络上也流传着一句话:“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为何能流传出这样的话来?实际上还不是因为中国老人精神不独立,再加上不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养老钱?
如果象我一样,即给自己买了足够的保险,又为自己留足了养老钱,那么当我真的到了手脚动不了需要人伺候时,我花钱让我儿子请个保姆来家伺候我,不需要儿媳来床前端屎端尿,在我有生之年还能时常补贴儿子家的生活,那么“十年看婆,十年看媳”这句带有威胁的话能够吓到我吗?
3、孩子的孝顺不洽当:
剧中表现出的孩子的孝顺问题,要么是愚孝,代表人物是苏明哲,他不顾自己的小家生活,也不管父亲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都一概满足,滋涨了他父亲的贪婪之心,提的要求越来越高,自私的人性暴露无遗。
而苏明成呢?根本就不孝顺,不仅啃老,还总打老人房子和存款的主意,他还觉得自己啃老是正确的,因为他能哄得老人高兴,所以他花老人的钱就是应该的。
中国没有一本教科书上会教导成长中的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孝顺观。要么教育出愚孝的孩子,要么教育出不孝的子女。
有一句话解释孝顺:“顺即是孝”,所以要顺着老人的心意,但是,要看这个老人的要求是否合理吧?如果一味地满足老人的不合理要求,那么我觉得也不算是孝。
4、中国男人的生活能力普遍极差:
为何社会上会流传“暖男”一词?这正说明了这类男人的少,所以女人们才向往。而造成男人生活能力极差的原因有父母的,也有妻子的。
第一,中国社会普遍重男轻女,即使在如今这样的高科技的信息社会,重男轻女现象还是很普遍的,并且越穷的家庭问题越严重,这样就会直接导致中国家庭中的男孩子生活能力差。
第二,结婚后的男人不会做家务,但是老婆要求他做,他还是会做的,只是中国的老婆不善于睁只眼闭只眼地看待男人做的家务,往往是男人边做家务,老婆边唠叨,久而久之,男人做家务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有的老婆干脆就不让男人再做了。
这样就造成了老婆边干家务边唠叨抱怨的现象,而遭遇这样的老婆,男人一般会避之唯恐不及,我单位的张老师宁愿自己独自生活也不愿意去美国跟老婆女儿一起生活,就是受不了他老婆的唠叨;还有我遇到的夜晚十二点在小区鱼塘钓鱼的那位老头,也是受不了老婆的唠叨。
剧中的苏大强,熬锅粥差点把房子点了,拉个门把门整个拉出了轨,生活能力不是一般的差呢,所以他只能看子女脸色过日子。
5、面子问题:
中国人真的很好面子呢,苏明哲为了面子会隐瞒自己的失业,造成他父亲来不了美国而对他不满,他弟弟也怪他说话不算说。后来又为了面子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打肿脸充胖子,非要给他父亲买三室一厅的房子。
而苏大强呢?为了挣面子而去投资,投资失败了还是为了挣面子,逼着孩子为自己买三室一厅的房子。
苏明成为了面子曲解苏明玉的帮助,还为了面子借钱挪用老婆的存款去投资。
中国人普遍都很好面子,我也为了面子不愿意跟第二个男人打官司,结果只能舍掉一套房子才顺利离成婚。
所以面子问题是中国社会的非常普遍的一个问题呢。
6、孩子的教养问题:
在中国,没有培养父母的学校,只要男女没有生殖系统的毛病就能成为父母,但是合格的父母能有几个?懂得教养孩子的父母又能有几个?
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搞了计划生育,使得独生子女现象成为了普象,而独生子女普遍生活水平比较高,也比较容易受到父母的溺爱,溺爱中成长起来的男孩子,容易成为“妈宝男”和“巨婴”。
剧中的典型人物苏明成就是这样的一位“巨婴”,永远长不大,思想非常幼稚,还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工作赚钱,而总想着一夜暴富。
象苏大强和苏明成这类人,都是不愿意靠自己的努力挣钱的,而总是梦想靠投资赚钱,但又不愿意动脑筋研究学习投资的专业知识,所以才最终上当受骗。
剧中我欣赏的三个女人,一个是苏明玉,另二位是大嫂二嫂,这三位女人都是靠自己的能力赚钱的,工作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并且人品都很高尚,不啃老。
7、人性问题:
这个剧中在苏大强和苏明成身上还反映出了人性的一些问题,比如苏大强,在强势老婆面前唯唯喏喏,不求上进,也不维护子女权益,是一个“窝囊废”,但在子女面前又“以老卖老”,“装疯卖傻”,“贪得无厌”,并且他还专挑苏明哲这个“软饰子”捏,苏明玉有着二套大房子,但他不敢去住,就是因为苏明玉态度强硬,从不惯着他,在他身上把人性的丑陋表现得特别全面充分。
苏明成在三个子女中能力最差,最不求上进,是个标准的“啃老族”和“啃老婆族”,但他把他身上的这些缺点全都推卸给了溺爱他的母亲和妻子身上,他认为他啃老没错,因为他会哄老人开心,所以老人愿意给他钱,他能哄得老婆开心,所以他花老婆的钱也理直气壮,他不以自己的“啃老”形为为耻,反而觉得自己做得很正确,把人性的丑陋之处全部暴露出来了。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象苏大强和苏明成这类人还是很少的,写小说,“塑造人物,就要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所以作家笔下的人物恶者才会特别恶,善者才会特别善。
其实现实中的人,都是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人居多,所以,看剧评故事也要客观地评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