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个做事喜欢寻根究底的人,所以当“1万小时理论”频繁的出现时,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基本解决了我的疑惑,本书作者[美]丹尼尔·科伊尔通过拜访足球运动员、小提琴手、飞行员及各类科学家、教练、研究院等揭示了一万小时理论的秘密。
“才能密码建立于颠覆性的科学发之上,其中涉及一种叫做髓鞘质(myelin)的神经绝缘体,一些神经学家们称它为学习技能的圣杯。当我们开启神经回路的方式正确时,髓鞘质就给神经回路包裹上绝缘体,髓鞘质越厚,绝缘性就越强,我们的动作和思维就越加精确和敏捷”
关键是,每个人都有髓鞘质,且一辈子都在生长,它的生长有利于所有类型的技能,包括智力型和体力型。
小伙伴们,有没有感觉努力会有结果,比大补的鸡汤是不是更能激励你前行。
我的读书开始计划当我看到书中
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活体结构,就像一个几乎永远装不满的箱子。我们面对困难且克服困难的机会越多,脚手架就会变得越多。脚手架越多,我们学习新东西的速度就越快。
我也会心头豁然一亮,接受自己的好奇心,只是我应该更有计划,有步骤,且给自己设定努力的标靶。
进行精深练习时,窍门是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设定努力的目标靶。盲目受挫毫无帮助,实现目标才能突破原有水平。
比如,我对自己的阅读训练,我是从15年开始大量阅读的训练,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采访李欣频老师的一篇文章,她说一天一本书的日常彻底震撼了我,之前也会读书,但从来不知道有人能够一天一本甚至几十本的读。所以我开始思考是否自己也可以,制定了一个年度页数的阅读计划,分解到月度页计划,然后每天记录,每天都有进步,都有页数的进展,实现小目标的感觉也是相当好。
3
书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作者提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曾在纽约的400名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个细微的信号,比如一句赞美,能对学生的努力和成绩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什么样的信号最有效。
书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作者提到的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德维克曾在纽约的400名五年级学生中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一个细微的信号,比如一句赞美,能对学生的努力和成绩产生多大的影响,以及什么样的信号最有效。
一开始,德维克给每一个孩子一组相当简单的试题。随后,研究人员告诉所有的孩子他们的得分,并附上一句六个字的表扬。一半的孩子收到的表扬是赞美他们的智力(“你肯定很聪明”),另一半收到的是赞美他们的勤奋(“你肯定很努力”)。
孩子们接受了第二次测试。但是这次,他们可以挑选一份较难的试题。那些曾经被赞扬勤奋的孩子中,90%选择了难一点的试题。而曾经被赞扬很聪明的孩子,大多数选择了简单的试题。为什么?“当我们赞美孩子的智力时,”德维克写道,“我们是在说,这个游戏的名字是:聪明的,别冒险犯错。”
第三次的试题都增加了难度;所有的孩子都失败了。然而,两组孩子——勤奋组和智力组——面对这种情况的反应截然不同。“(勤奋组)钻研学习与试题有关的知识,尝试解决方案,试验解决策略,”德维克说,“后来他们说,他们喜欢这么干。但智力组讨厌难的试题。他们觉得这是他们不够聪明的证据。”
实验进行了一轮,又回到跟第一次试题同样难度的测试。勤奋组的成绩提高了30%,而智力组的评分下降了20%。这样的结果都源自六个字。德维克对此惊讶万分,于是又做了五次同样的实验。每次的结果都一样。
激励性的语言通常是指这类鼓舞人们争取不断进步的语言:希望、梦想、以及泛泛的肯定("你是最棒的!“)。这种髙动机语言有其作用。但并不能激励人。它的作用正好相反:不是让人们去争取进步,而是使他们倒退,提醒他们无需努力,逃避痛苦挣扎。
德维克的研究表明,像“哇,你真用工”或“干得不错,兄弟”这类话产生的激励要有效的多,而那类髙动机语言则被她称之为“无效的表扬””
原来我们做了很多“无效的表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