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农历十月初一,旧时的寒衣节。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汉儒毛亨诠释此句句义说:“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九月,天气凉了,该添加衣服了。古诗朴素地表达了生活的状态。“
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周代有迎冬之礼,这一天,周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十月添衣,成为朝廷礼仪内容的一部分。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俗谓之秦岁首。”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秦朝虽然历史短暂,但秦岁首之习俗却流传下来。这一天,人们祭祀祖先,彼此赠送寒衣。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记:“ 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这时候,又有了扫墓送衣的习俗。
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而《东京梦华录》又记,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可见到了宋代,十月初一既有人们互相馈赠衣服的礼仪,又有扫墓烧冥衣等的礼仪了。
熊梦祥《析津志》记:“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迟至元代,十月朔才有了寒衣节之名。
明代沿旧俗,但扫墓烧衣改为纸制品了。《帝京景物略·春场》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
清承明制,烧纸品为祭。“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帝京岁时纪胜》)
从时间线上看,寒衣节后来更偏于扫墓送衣,而健在的人们添衣赠衣之礼不再普遍。所以寒衣节慢慢地与中元节并列,成为祭祀之节。人们用送寒衣的形式,表达对祖先、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感恩。
但是在今天,寒衣节的影响远不如清明节和中元节。小时候,我们好像只知道清明扫墓祭祖。近来一些年,中元节渐渐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想来,寒衣节也会逐渐被大多数中国人记起。常常想到祖先,记得自己的来处,继承先祖的教诲,能珍惜当下与拥有,能更认真地做好当下的事情,不辜负先祖的期望。
每一个寒衣节,默默地点一盏心灯,用心力感应先祖,感恩,祈福,走稳各自的路,温暖共同的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