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密集期”悄然到来,掐指一算,从12月底到明年的春暖花开,有五六个需要庆祝的节日。“逢节必促,无节造节”逐渐成为线上线下实体商业强有力的营销手段,纷纷抢抓“节日经济”,推出各种优惠促销带动消费。
各大商场营造精致的节日氛围,打造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作为线下实体商业的优势,是线上电商无法比拟。时至年末,圣诞节、元旦接踵而至,作为黄金节日,实体商业自然不会错过这一轮节日营销。
12月伊始,各大购物中心已华丽变身,设置了圣诞商品专柜,摆上圣诞树、圣诞贺卡、铃铛、公仔等各式礼品以供顾客选择。空中到处丝带起舞、乐声悠扬,洋溢着浓浓的喜庆气氛,浓浓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越来越精美的节日氛围布置,能够吸引大量客流驻足,也潜移默化地带动消费。节日氛围营造也好,进行节日促销也好,“节日”正为实体商业营销大大增色。
圣诞节本是宗教节日,是庆祝耶稣诞生的日子,是西方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随着中国的全球化改革开放,圣诞文化迅速地在中国传播。吃苹果、带圣诞帽,寄圣诞卡,参加圣诞Party,圣诞购物等成了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年轻人向往在这个节日中,感受另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如何规避“节日消费陷阱”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商家和媒体推波助澜的宣传,正式他们一波接一波的宣传攻势激发了大众对圣诞节的幻想和渴望,从而产生出庆祝圣诞节大军。同时,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节日消费陷阱”。
陷阱一
套餐其实并不划算。不论是圣诞节还是情人节,因许多餐厅都推出了“浪漫套餐”或“家庭套餐”等优惠套餐,但仔细核对就会发现这些套餐并不划算。即使总价看起来比单点要便宜,但套餐中的许多产品都是利润极高的饮料或平时不畅销的食物。
陷阱二
部分优惠无法使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使用手机APP预定餐饮或订购鲜花,但由于商品详情标识不清,许多人到店后才发现优惠活动在节日当天无法使用。
陷阱三
“节日限定”名不符实。许多品牌都会在节日前推出“XX节限量版”,这些限量版的产品往往并不真的“限量”,甚至还包含了一些不可退换条款。
陷阱四
“造概念”营销。实际上,庆祝节日是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尤其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行为和偏好选择往往被舆论传播所裹挟,从穿红色衣服的圣诞老人到人们在圣诞节前后穿着的印有麋鹿、雪花等图案的红色服装;从平安夜的苹果到情人节的巧克力;再到近日微信朋友圈的“请给我一顶圣诞帽”其实所有的概念都是营销团队强加给物品的,为的只是更高的价格、更好的销量。
其实规避节日陷阱和规避所有的“消费主义陷阱”一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理性出发,屏蔽媒体和商家的营销式轰炸,弄清楚“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要的是爱情还是玫瑰?要的是心满意足的大餐还是“节日专享套餐”?
感谢您的阅读,
愿所有的缘分在这里延续,
往后余生,
希望壹条鱼的文字一直陪伴您!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