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五代史通俗演义--学习笔记-6
第二章 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四、造成初唐社会经济繁荣上升的诸条件。小土地所有者在初唐社会经济上比重之加大。三省并立的行政制度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能。科举制度把地主阶级各阶层的优秀分子都聚拢在政权之中。唐初的军事制度为当时的农业生产保证了较多的劳动力。
五、唐太宗在位期内的“物阜民丰”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情况(即所谓“贞观之治”):太宗初即位时遭遇到灾荒。629年以来的“频致丰稔”。“马牛布野”。谷物价格低落。“几致刑措”和“囹圄常空”说明触犯统治阶级的刑网者甚少。“商旅野次”也说明社会秩序之安定。“行旅不赍粮,取给于路”说明各地民间的富足。对这一良好历史时期之出现应具有的正确认识。
六、新兴的关陇集团对山东旧族的压抑。关陇集团在对武则天的政争中被摧毁七。、唐代前期“食实封”的制度。武、韦相继当政期内“封家”之多。潼关以东的富饶地区被封建贵族大量分占。“王赋少于侯租,入家倍于输国”。在封建贵族奴役下的一般被封民户。
八、唐廷为确保关陇地区的安全、为确保通中亚和西亚的商路、为防御西突厥和吐蕃而设置了“安西四镇”和武则天坚持确保四镇的政策。
九、玄宗初期的“铲革积弊”:对于“食实封”的贵族特权的革除。对于“伪勋”、“籍外羡田”、“浮浪户”的检查和处置。这些工作所起的作用。所谓“开元之治”的具体内容。
十、在开元天宝之间,兼并之弊已开始蔓延滋长,其原因何在?
十一、开元天宝期内(第八世纪前半)唐对吐蕃斗争的军事布署和物质凭借。在青海方面的斗争。在西域方面的斗争。
十二、开元天宝期内“外重内轻”局势之形成:中央政府军事实力的衰弱。节度使的设置及其职权之提高。
十三、唐对南诏的两次用兵。这一事件对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十四、唐帝国极盛时期国内交通事业的发达:陆路。水路。
十五、唐帝国的对外贸易:主要通商口岸。海舶和来华胡商之多。下碇税。海舶运来中国的货物。从中国运往国外的货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