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第16讲

作者: 清流法苑 | 来源:发表于2019-06-11 21:01 被阅读89次

妙果寺则金法师

二〇一九年六月七日于妙果寺宿觉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晚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今天是端午节,随喜大家过节还跑出来上课,很赞叹。关于端午节,大家知道有一种说法,就是纪念我们的爱国者屈原同志。屈原很有志气,也是敢爱敢恨的人了,对吧?当他听到自己的国家被秦国灭了,他就抱着石头跳江了。你看世间人为了自己的信念,都可以舍身。菩萨为了自己成佛的目标,为了利益众生,可以生生世世地舍身。那我们作为学习菩萨道的佛弟子,可以反观一下自己做得怎么样,能比得上世间人呢?我相信有人可以,但是有些人可能还真做不到,心还没发起来,碰到一点困难可能就会退缩。所以有时候可以拿世间的人来激励一下自己,看看那些世间的志士,可以学习一下他们的那种志气的,激发一下自己。因为你想想看,世间法完全是一个幻境,从佛法的眼光来看,是没有什么真实结果的,竹篮打水一场空,对吧?他都可以为那些事情发起那么大的心力,为了信念舍命。我们是追求一种真实的真理、真相,是有真实结果可得的,我们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成就才快,才容易快速达到自己的目标,对吧?这是扯了一点别的闲话。

上讲回顾

上一次我们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主要是学习了五法的次第,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这些法相互之间是有一个缘起的次第的。心法是我们的总根本,《大乘百法明门论》就是比较简明扼要地把这一点透露出来。所以我们学习佛法要学会抓根本,抓住根本了,其他的都好办。根本如果抓不住,而在枝末上着力的话,那真的是费力不讨好,最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掌握佛法。因为佛法体系太庞大了,一旦抓住根本了以后,其实很多事情变得很简单。万法不离其宗,宗就是根本,纲举目张。

所以我们要多一点在佛法的根本上去用心,就是对心的了解。所有佛菩萨的经论中,集中系统性地给我们介绍心是怎么回事的,那就是三时的了义教法。之前跟大家反反复复介绍过《解深密经》、《楞伽经》、《密严经》、《华严经》、《十地品》。论就更多了,《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论》、《摄大乘论》,这些都是集中地系统性地介绍我们的心是怎么运作的——凡夫心是什么状态,圣人心是什么状态?怎么从凡夫转为圣人?都讲了。至于其他的大乘经典零零散散地都在讲这个问题,所以讲心法的佛法不是一个宗派,而是佛法的核心的了义的教法、基本的理论,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引起重视。

上一次我们把八识的情况大概地介绍了一下,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就好学一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凡夫跟佛菩萨都有心,佛及大乘的登初地的圣者都可以见得到凡夫的心和圣者的心,就是亲自证得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他们是亲自证得,不是凭脑袋想的。我们凡夫见不到背后真实有的心,所以佛菩萨给我们讲的时候,他就说你的整个心像个大仓库一样,里面累积了无量劫以来到现在经历过的所有的事情,身口意的所有的那些信息都以记忆信息的形式保存在阿赖耶识当中。现在我们的生命正在呈现出来的境界,就是这个仓库里面的记忆信息力量大的综合作用呈现出来的一个境界,本质上是心识的境界。

但是由于无始以来,我们就有一种迷惑颠倒,就是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自我,我们认为有个独立存在自我;没有我所对的一切的对境,我们认为有。所以这种我法二执就导致了我们把本来的心识境界解读成了一个现在感知到的能所二元对立的五蕴身心,就是精神和物质现象,这个完全就是我们的心迷惑颠倒呈现出来的一个幻境。这个为什么叫幻境呢?因为是你错觉幻觉显现出来的境界,在已经恢复正觉的圣者眼中看来压根就不存在。他是直接见到这个幻觉背后真实有的能起幻觉的心,是见到真实有的心。所以他见到心以后,一方面他能够亲自见到自己的心,心里面那些信息累积进去的,当然就见到了,了如指掌、如数家珍呢,而且不是猜的,是真见到。同时也见到了其他众生的心识里面的所有的内容。当然这是从佛的角度讲,初地菩萨只见到部分,见不完全。见到了以后,他就知道你整个凡夫的五蕴身心世界、六道轮回是怎么缘起的,是怎么起来的,这个梦是怎么做起来的,他就一清二楚。同时这个梦怎么把它给消除醒来,他也一清二楚,因为他自己已经是过来人了,所以他才有能力教导我们——你们怎么修行才能醒来,醒来会见到什么境界,都给我们描绘得很清楚。就像一个远行的地图一样的,我们按照这个地图去做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但是你首先得把地图搞懂了,地图都看不懂,那掉到坑里面都不知道了。所以学佛法本质上讲,其实就是学地图,了解地图,一边了解一边行路。

附图

这个黑球就是阿赖耶识(附图),白球就是阿赖耶识里面那些种子力量足够大、相互组合呈现出来的一个活动的状态,也就是现行,现行包括了整个三界。这个黄点就是在现行当中解读出的五蕴,因为所有现行出来的其实都带有我法二执的信息,是不是?那个信息是一个无明障碍,障碍住了见到整个现行信息,你只能见到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的内容。因为你以前记的时候就是这样记的,我眼睛能看,我耳朵能听…已经是设定了局限了,所以我们眼睛只能看,耳朵只能听,其实六根背后只有一个意识,只是一个心而已,但我们把它给困在了六个根上。所以我们的眼睛看的范围很小,耳朵听的范围很小,其他的也是一样的,甚至吃东西不拿在嘴里舌头不接触还不知道味道。

这种局限都是因为我法二执的无明导致的。第一,局限你见真相、能起作用的心,就算你正在用那个心,你都见不到。第二个你见到的这个范围很窄很窄,你的心显现出来的整个三界你见不到,你只见得到你当下的六根所对的境界,而且见到的完全还是幻觉显现出来的幻境,自心做出来的一个梦境。要是搞懂了这个道理,你不发菩提心是不可能的。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颠倒以后,我们的菩提心才能真正地发得起来。否则的话一天到晚在那自以为是,你怎么发菩提心?嘴巴上叫一叫可以的,心里面是没有真正的动力的。

这个就是我们凡夫一个颠倒的生命状态。然后圣者告诉我们,你现在怎么转这个情况呢?你要听已经觉醒的人告诉你的——你凡夫认为有能所二元对立,有我法二执显现出来的五蕴境界,但是现在告诉你没有!这就把你的病根给抓出来了,告诉你了你的病根在哪里。而且这个病根很有意思,它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它就是一个无明迷惑。迷惑,发现后是不是马上就可以转了?

当你发现自己我法二执在起颠倒的时候——认为有我认为有法,当你接受了佛陀的教法的时候,在修行过程当中,你忘了没关系,如果突然想起来,这时是不是马上就可以放松我法二执?所以就是不断地提,不断地提…到一定的时候就成了自然了。因为我们的心本身就能熏的嘛!你熏什么,它就形成一种惯性。你熏正法,正法就成了一种自动化的运作惯性,后面修行就很容易了。所以刚开始很难,因为你要对治原有的凡夫我法二执的习惯习气,很难,所以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了。一旦你坚持下去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不难了,你就随时都提,随时提就有力量。提多了,熏进去的种子力量足够大了,它就在后台潜意识阿赖耶识里面转化,就形成一股新的正见的力量,就对治了那种迷惑颠倒的无明的业力。那对治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让你的那些我法二执的无明的种子不起现行了,不造五蕴的梦了。不造五蕴的梦当下你就把那个见真心的障碍给消除了,你就能见到自己的真心了。见到了以后,从此心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运作状态,再也不会做迷惑颠倒五蕴的梦境,再也不会做六道轮回的梦了,你的心就开始是以正见、正智、智慧在运作了。智慧运作的同时,那些原先存到心里面的阿赖耶识的染污的种子,即五蕴实有见的种子还在,但是构不成威胁了,它不会再现行造梦出来了,因为你已经觉醒了,知道吗?

一个觉醒的人不会再迷糊的。如果说我觉醒了,我又迷糊了,那就说明没有真觉醒。真觉醒见真相的人,绝对不会再迷迷糊糊地做六道轮回的梦了,绝对不可能了!他不再做梦了,他直接能见到阿赖耶识里面染污的那些邪见种子,那他对治起来就很方便。所以从觉醒登初地到最后成佛两大阿僧祇劫,决定成佛,所以佛就可以给你授记的,已经是铁板定钉了。这样子去修,这个路就是一帆风顺的。其实,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归到最后,就是刚才讲的这样修法。舍了这一个方法以外,没有其他第二条路,可以这样讲,绝对没有,有的话佛一定告诉我们。

至于有人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不是一个不需要这样漫长修行的过程吗?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但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首先受众的根基要非常深厚,已经能接受五蕴皆空了,他不会在五蕴上再着力了。说简单点直白一点,这样的人,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了,他不会把物当自己了。还有强烈寻求真相的菩提心,这个时候告诉他,你的生命是有真相的,就是你有心呐,知道吧?直指人心嘛,有心,心才是你生命的真相,他就能接受,因为他已经不在乎物了嘛,甚至都不在乎因为物起来的感受、想法、心理活动,所有五蕴他都不在乎了,这样的人可以直指。是不是一指他就见到了?不一定。指了以后他才知道一个正确的修行方向,才开始可以真的观修了。

修行成就达到的标准是什么?见性。见什么性?见空性,见五蕴皆空,证五蕴皆空。你知道五蕴皆空,你不在乎,那没有用,你一定要证得它空,真的空了,不起来了,就是五蕴的梦境永远消失了,这个时候你就登初地了,才真正地算是觉醒成就了。所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对上根利智的人的一个教法。至于其他不同的说法,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主要说一个含义,就是不管修什么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归根结底到最后就是转依,就是破五蕴,把遮蔽真相前面的障碍排除就可以了,不需要在五蕴里去找真东西。

但是这个道理,如果佛不讲,没有一个人知道,谁知道自己有能成佛的心?这个心不受生死谁知道?没有觉醒的人谁知道?佛不讲谁知道?世界那么多追求真相的哲学家科学家,你总结一下人类历史到现在几千年,谁找到了?除了佛陀,谁都没找到!很多人知道是梦,现在活着应该是很荒谬的,他发现了很多荒谬的地方,他发现不对劲,这可能就是个梦,或他确定是梦,但是他不知道怎么醒来。只有佛陀确定了是梦又知道怎么醒来,而且知道醒来的标准是什么。

所以这个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宝。佛法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点都没夸张的。所以我们说修行,认识自己的心,这不是一个猜测的意境,心不是一个猜测出来的意境,或者说一种心理状态,比如说念头不起来。其实不是没念头,是你没发现。你只要在那里感觉明明了了,就是第六意识在起作用。第六意识不起作用,是没有明了的状态出现的。晚上睡觉睡着了没做梦的时候,你的明了去哪里了?你说我一动你又明了了,我一喊你又明了了,说明明了性在啊,不对,那是你猜出来的。你没有一直明了下去。你现在感觉明了,说明是第六意识在起微细的分别作用了。这个分别情况很微细的,背后的道理也非常深细。

所以修行修到最后,一定是要把凡夫的妄觉,包括刚才讲的第六意识明了的分别,都要把它给破过去的。佛法总结的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全部消失。至于消失以后的真心是什么样的,没办法讲,消失了你就知道,那个时候不需要讲的。这个就是我们学习佛法、学习心法、唯识很粗的一个表达,但是很重要,先把骨架这样介绍一下。


新课讲解

第八识——阿赖耶识介绍

接下来我们就从第八识了解一下,之前是有学过的,但是我们今天也大概地复习一下。

阿赖耶识含义,《摄大乘论》里面引佛说的:

【“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

一句一句解释一下。“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一切法都是因为阿赖耶识累积了种子而显现出来的。不管什么法,你凡夫感觉到的什么心法、色法、有为法、无为法,什么不相应行法全都是、整个都是阿赖耶识摄藏的信息。我们讲通俗一点就是记忆信息综合作用显现出来的境界。显现境界同时又熏成种子,所以“故名阿赖耶”,阿赖耶的梵语音译,就是藏的意思,把一切都含藏在里面。“胜者我开示”就是说那些有智慧的人,我对他开示。

【复何缘故此识说名阿赖耶识?】

还有什么原因说这个识(心识)叫做阿赖耶识(藏识)呢?

【一切有生杂染品法于此摄藏为果性故,】 就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染污法,是阿赖耶识把它摄藏为一个结果,一个果报。什么意思呢?所有有情众生的染污的现行起来以后,同时又熏回去,熏回去以后是会留下种子的,种子全部收到阿赖耶识里面。整个阿赖耶识就是这样熏习后的一个结果,从这个角度讲就叫果报。阿赖耶识也叫异熟识,也叫果报体。真正的果报就是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作会形成一个结果,保存在阿赖耶识里面,这就是一个结果。所以做了什么都有果报,当下就留下了果报,就是熏到种子在阿赖耶识里面保存下来了,这是真正的果报。同时它又是生起将来现行的因。所以从累积了、收集了整个果报的角度来讲,可以叫做所藏。阿赖耶识有所藏的功能。

【又即此识于彼摄藏为因性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

“又即此识于彼”,这个彼就是前面讲的一切有生杂染品法,就是杂染的现行、染污的现行,说白了就是凡夫的现行。“摄藏为因性故”,就是能把那些所有现行起来的情况熏回去成为种子,熏回种子收进去,从这个角度讲就叫能藏,把它收进去,成为生起将来果报的因。“是故说名阿赖耶识”,也是藏识。

【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是故说名阿赖耶识。】

“或诸有情摄藏此识为自我故”,就是我们这些凡夫的有情众生,潜意识里面就把心里面的种子、第八识种子执着为自我。所以我们的我执是有依据的,看到了吧?它也不是完全无缘无故的,它只是错误的执著了。但是它背后有依据,是什么呢?就是第八识,就是种子,就是把那些心识种子,稀里糊涂的认为是个常一不变的自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就是因为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种子非常微细,就像急流水,你表面看上去好象没动,下面动得可快了。但是第七识很愚痴,它就认为有一个常一不变的东西在那里,那个就是我呀!错在这里。


关于第八阿赖耶识,我们看一下《成唯识论》里面的用白话讲的:

【第八阿赖耶识,译为藏识,藏有三义,即有能藏、所藏、执藏。一者能藏,是就阿赖耶与种子的关系而言,阿赖耶识乃微细任运相续,无始终亦无间断,能摄藏诸法种子而不失,故谓能藏,而种子为所藏。二者所藏,是就能熏之七转识与所熏之阿赖耶识之关系而言,能熏是能藏,所熏是所藏。现行之胜用有七转识,于现行同时必熏附其种子于第八阿赖耶识,而称新熏种。三者执藏,谓染污之第七末那识执其为“内我”之义。“我”,为常一主宰之义。第八识生灭相续而非常一主宰,然其相续之相微细,恰似常一主宰,故第七末那识误以为实我而妄加执著,此乃我见之根源。如是执著,称为执藏。——见《成唯识论述记》卷二。】

《成唯识论》里面的通俗的说法。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三个角度讲阿赖耶识,即能藏、所藏、执藏。我们重点讲一下执藏,就是说把第七识,安立为我执,就是末那识,它执阿赖耶识的种子为自我。其实第七识末那识,它跟种子有区别吗?是分开出来的吗?不是,其实就是阿赖耶识里面我执的种子,就是执著有我的种子现行了!因为种子本身的变化非常微细,不明显,那么这个时候因为没有智慧的原因,看不清,就把种子的状态、心识种子执著为常一不变的自我,这种执着同时又熏成新种子,以后又起现行,所以这种执著是刹那相续不断的,种子也是刹那相续变化的,但第七识感觉种子是常住的。它就持续延续这种错误的执著,一直这样相续下去。所以就导致了我们醒不过来,生生世世都是因为有这个我执。这里要注意!我执的同时一定有法执,因为我执不会凭空执有个东西为我,他一定是感知到了一个对象,一定是有法的存在,他把那个法执为我。就像我们执著身体为自我一样的,如果我们连身体都没有,可能我们就不会执著身体为我。如果连种子都没有,他就不会执著种子为自我,所以说明他感知到了有法的存在。所以有我执的时候就一定有法执,所以有我法二执就会现幻相,就是无明的根。

通常讲的时候只讲我执,为什么只讲我执不讲法执呢?因为我执最明显,就是说它的执着最突出。所以小乘人修行只要把我执给放下来,就可以得到在三界里面休息的果报。法执有没有,他可以不管。因为法执其实比我执,表面上看上去好像粗,其实比我执更微细、更难断。这个道理怎么说?因为阿赖耶识里有真实存在的心体,有真实存在的真相,不会断灭的。但是因为我们无明的缘故,我们熏了很多染污的心识。识是有染污相的,但是这个染污相又是跟真的东西在一起的,离不开的。因为真相不会断灭,跟它在一起的假相,是不是总在那里?但是常一不变的人我,压根就没有一点真实性,完全是个错觉。虽然说法我也是错觉,但是它是依附在一个真实有的实相上的。我们这样讲好了,像衣服上沾了脏东西一样的,真的衣服消失不了、灭不了,所以粘在衣服上的脏兮兮的东西、图案、乱七八糟的东西,你是不是觉得粘在衣服上的脏东西好像也很真实?跟衣服在一起永远很真实一样,是不是?所以法执难断。为什么修大乘的佛法时间要长啊?这个太微细了!

相比较而言,我执好断。因为只要把我执的问题说清楚了,你去观察,你心甘情愿能放下我执,就真的放下了。但是你放下我执不起现行了以后,五蕴境界还在,不是说你想不要就不要。所以阿罗汉为什么没见真相?就是因为他认为有法的存在嘛!是这个微细的障碍障碍住了真相!所以阿罗汉修行证果只要几生就行了,很快的,因为放下我相对容易。因为人我本来就没有,只是一个错觉,把错觉心甘情愿放下来就可以解脱。但是这个法我真不容易消除的。需要用五蕴皆空的正见不断地熏、不断地熏,熏到后面,改阿赖耶识认为有法的种子起现行的程序,把程序给改了,不让它起现行了,你才能够真正地证到真相。 

同时你只要把法执断了,我执就跟着断,所以大乘佛法,不用特别地去断我执。直接告诉你去观修五蕴皆空就可以了。首先我们知道五蕴里面包括了我们那个识,那个识就有点像人我的精神主体,凡夫有那种执着在里面的,实际上不是。而阿罗汉他证到了人无我以后,他那个识还是在起作用,他还是能见、还是能听、还是能闻。是谁在闻?是谁在起作用?是背后真的有的心在起颠倒的作用,但是那个心不是我们凡夫认为的那个自我,不是。所以阿罗汉放下的是那种自我的错觉,他并没有把真有但在起颠倒作用的心识给灭掉,他灭不掉的。 

所以你看大乘佛法只要证到五蕴皆空,只要你证到法无我,同时基于法起来的自我意识、错觉跟着也就消除了。所以大乘佛法修行是很直接的,不需要绕弯子,不要走弯路,但是需要很长时间,就是这样子的。虽然大乘佛法修行时间长,但是能见真相的,是值得的。就这样稍微把八识的情况,说一下。

这里还有一段就是《摄大乘论》里面讲的: 【复次,阿赖耶识与彼杂染诸法同时更互为因云何可见?譬如明灯焰炷生烧同时更互,又如芦束互相依持同时不倒,应观此中更互为因道理亦尔。如阿赖耶识为杂染诸法因,杂染诸法亦为阿赖耶识因,唯就如是安立因缘,所余因缘不可得故。】

这一段之前学过的,这里再提出来复习一下,强化一下。意思就是说我们阿赖耶识的种子,跟我们现行的那些五蕴的境界,这些凡夫无明颠倒的现行,两者相互同时为因果的。种子起了现行、现行的同时熏成了新的种子。这一个过程,它们两者相互为因的过程,就像油灯的灯柱跟火的关系一样。火要烧起来是要依止灯柱,灯柱就像种子一样的,烧起来就像起现行了,那么起现行的同时又在烧灯柱,这个是种子跟现行的关系,就这样子不断地进行下去了。但它这里没有明确地说心熏种的问题。但是他前面已经包含了那个意思。

你看后面,他讲阿赖耶识为杂染诸法因,杂染诸法亦为阿赖耶识因,这里就是讲心熏种子。佛讲的因缘,真正的因缘就是这个因缘,除了这个因缘之外的所有都是方便讲。为什么叫方便讲?因为不存在。但是如果不方便安立,有些时候没办法跟我们凡夫交流了,讲不了法了。因为我们的境界就是在五蕴的假因缘当中的嘛,所以有时候也安立一些比如“此有故彼有”、“诸法缘起”、“因缘条件构成”…是不是听上去也是讲的因缘?其实那个都是哄小孩的,你真的学清楚了以后,你就知道完全是方便讲的。没办法,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话,你不这样讲怎么讲。但是他读到大学了,你还要再跟他这样讲,肯定不行了,解决不了他的问题了。所以到了三时了义教法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们,我圣者亲自看到了阿赖耶识缘起,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这个是真实的因缘,这是缘起整个凡夫三界背后真实的因缘。

你做六道轮回的梦,背后有个真实的运作机制,真实的因缘在活动,不断地在运作,你是不知道的,就是种子现行,现行的同时又熏新的种子!但我们凡夫因为见不到这个真相,然后又有无始以来累积到心里面的错误的认知——我法二执,就把感知到的一切错误地解读成了五蕴的境界,也就是我们六道轮回的境界。所以说你错误解读出来的六道轮回层面的、五蕴层面的境界,它们相互之间的因缘是假的,就像电影屏幕上的动画之间的因果关系一样的虚妄,真正背后的因果关系是底片上面。而底片投影出来的电影荧幕上动画之间的因果关系,真的一点都没有,完全是个假象。这个底片的活动就是阿赖耶识缘起,是圣者见到的真正的缘起。但是,不是说这真正的缘起就是彻底的真相了,不是的。是说是圣者见到的,缘起我们三界六道轮回背后的真实因缘,是需要怎么样?需要转的。不能灭,灭不了。只需转染污的错误的颠倒认知为正确的智慧。

这里就是引经来告诉大家,阿赖耶识是我们凡夫见不到的,《楞伽经》说:

【大慧,如是藏识行相微细,唯除诸佛及住地菩萨;其余一切二乘、外道定慧之力,皆不能知。】

阿赖耶识缘起的形象非常的微细,只有从大乘登地的、能够百佛世界示现化身的菩萨开始,才能见到,越到上面见得越清楚,见得范围越广,佛是全部见,所有众生的阿赖耶识全部圆满见,没有一丁点的死角。只有大乘的圣者才能见,其他的外道、二乘的阿罗汉,他们灭尽定、什么定,全部见不到,都不知道有这个情况。

所以《解深密经》里面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你看,佛不跟凡愚讲,因为讲了他们见不到。同时,本来那些修小乘佛法的人,他就是执着有个我,他就想破这个我,破这个我就可以了,他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跟他讲这么深的东西了。就告诉他没有这个我,你去观察,确认了,放下了,你就可以在六道里面休息了,可以消除贪嗔痴的痛苦。所以那个时候,小乘佛法里面不跟他讲这些东西的,只有对发了菩提心的大乘的这些善根深厚的人,佛才讲。


心、意、识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心、意、识,这几个词是常遇到的,其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狭义的,一个是广义的。

我们看一下狭义的:

心,种子的状态(真识或了别识,第八、隐);

意,现行的状态(现识或了别识,第七、显);

识,和对现行的感知或者说解读(分别事识或辨别识,前六、对境)。

心——就是种子的状态,就是指第八识。我们通常讲的狭义的心就是指种子的状态,也叫真识或了别识,就是第八识。它是属于一种隐藏的状态,我们凡夫看不到的。

意——就是指现行的状态,就是现行识或者了别识,是我们通常讲的第七识,它是现行,这个现行的“显”是相对于种子位的“隐”来讲的,这个“显”不是我们凡夫能见到的显,我们凡夫还是见不到七识的现行,见不到。

识——就是对现行的感知,现行起来了,我们心活动了,其实我们是可以感知的,但是我们因为有无明颠倒的缘故,感知了以后我们把它解读成了一种现在的这种五蕴身心世界。感知到的状态是一个错觉显现出来的境界,这个可以叫做分别事识或辨别识,也就是前六识。前六识不是心识本身,是心的对境!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强调,可能有些人还反应不过来。我们说的前六识,我们能感知到前六识,其实是这个话是方便讲,没讲完全。如果讲完全了,应该是说,前六识这个识本身的实体,识自身我们见不到,我们能见到的是识在起的颠倒作用。比如说我们能见色、能听声音,第六意识通过五根能起五种作用,同时我们离开了五种境界,我们还可以独自地想。其实你细心去听,你就知道,我们感知到的这一切全是一个现象,包括你头脑里面的概念,你痛苦快乐的感受,全是你感受到的一个对境,是心的对立面的一个境界。不管是色身香味触,还是你头脑里面的受想行,这些分别的动作、分别的过程,全是我们能感知到的一个对象,是所感知到的,不是背后能感知的心。所以你要知道,我们讲第六意识,其实我们是没见到意识本身的,我们只是感知到了意识感知到的对象。所以这个对境是广义的对境,不是仅指外境,这个对境是把整个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全包括了的。这就是狭义的心意识的一个通常的说法。

还有一种广义的心、意、识,就是画等号的:

心=意=识。

这个是比较粗的说法,也是比较了义的说法,是就着真相来讲的。

所以有时候我们在经典里面,或者说我们听到讲课的时候,讲心、意、识三个词语的时候,你就要分别一下,到底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不要误会了。

【量:唯现量(方便安立)圣者真现量。

性:无覆无记性

地:通界内界外,八地舍阿赖耶识名,成佛时全净。

相应心所:遍行5(方便安立,程序)

转:大圆镜智(彻见唯心、正遍知)】

好,我们看一下第八识在三量里面的属于哪一量呢?之前我们学了三量,有比量、现量、非量。这里讲是第八识叫“唯现量”,但是这个是一种方便说法,因为第八意识没起现行,无分别的作用,我们凡夫和二乘的阿罗汉都不知道的,都见不到。所以很多时候没办法,佛菩萨就方便安立,就是给我们一个合理的说法,让我们不要有新的疑惑,同时又能安心地去修行,是出于这个目的。其实都无分别,那有什么现量不现量,是不是?但是对于佛菩萨圣者来讲,真的是现量。

第八识与三性怎么对应?三性包括善、恶、无记性,第八识在三性里面是属于无覆无记性。就是说第八识不会去障碍我们见到真相,不会的,它没有善恶的性质,它是中性的,它不会固守着一种状态。换句话说,比如说它一定要善,那就没有恶的时刻,就不可能熏恶的种子,是不是?但事实上我们熏了不少,都有熏恶的种子;如果它一定是恶的话,那善的就熏不进去了,是不是?所以它也不是善,也不是恶,又能熏善又能熏恶,同时它又不障碍我们见真相。为什么不障碍我们见真相?你熏清净觉悟的佛法种子,它就让你显现觉悟的状态嘛。所以第八识不覆障我们见到真相,所以叫无覆无记。

再看第八识与三界九地对应。第八识在三界九地都通的,同时它还通三界外。第八识通三界外,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即便你证到初地了,你还是有阿赖耶识的种子,只有到了第八地,这个时候因为整个心起了一个质变,可以说阿赖耶识清净得差不多,不是完全清净,这个时候从它主要的大体上来讲,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他舍掉阿赖耶识了,没有阿赖耶识了。但是还没有完全清净,完全清净要等成佛。成佛就叫阿赖耶识全舍掉了,那个时候也可以叫第九识叫无垢识。其实就是佛的大圆镜智,全是智慧,没有能所分别的污染意识了。

第八识所对应的心所法有哪些呢?这个也是方便安立的——遍行五,为什么要这么安立?因为当时很多小乘人问佛,你立第八阿赖耶识,既然是心识,心识一定有作用,那有什么作用呢?这个时候佛菩萨就方便讲有五种作用,五个心理作用、心理功能,什么呢?遍行心所,我们后面会学的,这里先简单讲一下,就是作意、触、受、想、思这五个作用,是心运行的五个程序,就是心活动的一个启动程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也是为了让小乘人安心的一个方便说,因为在凡夫位第八识种子位是没有现行,没现行是没有作用的,知道吗?没有分别认识作用的。因为它就是种子位,在那里像河水潜流一样的微细的等流,它没有起现行、没有起作用,凡夫根本就感觉不到。所以你看都是方便安立,方便安立的目的是为了一步一步把这些学习佛法的人引到修证,引到最后了义的角度来。它最后转依就是转为大圆镜智,我们可以说彻底点,转大圆镜智就是见到了唯心,就是把阿赖耶识里面认为有我有法的种子彻底净化干净了,彻底净化干净了就是彻证唯心了,彻证唯心了以后这个心是没有障碍的。像大圆镜子一样的,把所有众生,佛菩萨、圣者、凡夫,所有有情的心识里面的信息全部照得一清二楚,就像个透明立体的大圆镜,这是比喻,其实是没有形状的,超出了我们凡夫的思议。这个时候就叫正遍知,所以佛又叫正遍知。这是第八识的情况,简单这样介绍一下。


第七识——末那识

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就是意识。我们汉语翻译过来就是意识。心识的运作有三个层面,从这个角度讲,就可以把它叫做第七识。 

它的本意末那是梵语,梵语音发音就叫manas,就是意识。但是玄奘法师为什么不把它直接翻为意识,要翻成末那呢?因为他要跟后面的第六意识做一个区分,这就是他出于慈悲心的考虑而翻译的,尽可能的把佛法的真实义体现出来。如果不这样翻的话,即第六意识也叫末那,第七识也叫末那,就是一个末那,就是一个意识,我们就很容易搞混淆。其实第六意识跟第七识就是一个词,就是末那,就是意识。玄奘法师把它一个音译一个意译做一个区分,梵文里面要区分到底是第七识还是第六意识,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那通过玄奘法师把这个词一个音译一个意译,我们一看就知道是第六识还是第七识,这样就方便很多,所以末那识其实就是意识——第七识。

我们看一下《摄大乘论》那里怎么介绍末那识的:

【如世尊说:心意识三。此中意有二种:

第一与作等无间缘所依止性无间灭识,能与意识作生依止;

第二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一者萨迦耶见,二者我慢,三者我爱,四者无明,此即是识杂染所依。

识复由彼第一依生,第二杂染,了别境义故。等无间义故,思量义故,意成二种。】

“如世尊说:心意识三。此中意有二种:”。“心意识三”就是八识、七识、前六识。这里讲意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种是对小乘方便讲的,“第一与作等无间缘所依止性无间灭识,能与意识作生依止。”这句话简单讲,就是说第七识作等无间缘。这个等无间缘和所依止性和无间灭识是说的同一个事情,就是说意识。意识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无间缘,作等无间缘,作谁的等无间缘?作第六意识的等无间缘,因为第六意识要依止七识起来。这是对小乘讲的,小乘那个时候还没讲第八阿赖耶识,他就说这个七识是什么情况?六识是怎么生出来的?佛就跟他讲,六识前面有个根就是第七识。这个第六意识是要贴着第七识没有间隔的才生得起来。七识一灭,六识就生起来了,就相续地出来了,之间没有间隔,所以说对于后面生起来的第六意识来讲,前面的那一念就叫等无间缘,是生起第六意识的一个条件,它必须得灭,如果它不灭,后面的意识生不出来,这就叫等无间缘。同时它必须得不间断地去灭掉,所以叫无间灭识。同时它又是后面的第六意识所依止的自体,所依止的那个东西,这个性就是自性自体,就是第六意识依止生起来的那个意识。你看后面讲“能与意识做依止生”,你一听就是方便讲,前面一念是后面一念的意根,把前面一念安立为第七识,后面一念生起来的叫第六意识。其实,如果你换一个角度讲,前面的一念还不是更前面的一念生出来的吗?所以有时候要对小乘人方便讲的!为什么要这么讲?因为跟小乘人不讲阿赖耶识的,但是又要解释这个心识是怎么运作的,如果跟小乘人讲阿赖耶识很麻烦,他会执着为我,那么破他的我执就破不掉了,所以是存在这个问题。

后面就是大乘的真实的一个说法,“第二染污意”,第七识又叫染污意。“与四烦恼恒共相应”,就是与四种烦恼一直是在相应,其实一直在起作用。哪四烦恼?“一者萨迦耶见,二者我慢,三者我爱,四者无明,此即是识杂染所依。”。第一个就是萨迦耶见,萨迦耶是音译,翻译过来就是蕴的意思,就是身体蕴集在一起,集聚在一起的意思。我们讲五蕴,五蕴就是五大堆聚积在一起。那么这个萨迦耶就是聚集,也称为身,身体的身,这个身见引申出来就是我见,因为我们一般凡夫都执着身体为我嘛,所以萨迦耶见也就是我见,就是认为有个我。那么有了我以后,我就很重要了,我比别人谁都重要,比谁都要宝贵宝贝,就产生了我慢,慢就是高慢,抬高了自己才叫慢,傲慢。我最重要,那我一定就慢。我慢了以后就有我爱,我的贪爱,我要保护自己,维护自己,这就是我爱,贪爱出来了。四者是无明,也有叫我痴的。什么意思呢?没有我,你认为有,没有我所对的一切法,你认为有我所的对的一切法。说全了,就是我法二执,就是无明。这个第七识,其实不是说离开了四烦恼,还有一个第七识,不是,第七识就是这四方面的内容,就是这些东西。同时它是“此即是识杂染所依”,它还是第六意识被染污的一个原因。第六意识是从第七识生起来的,第七识既然都是杂染的,第六意识还清净得起来吗?清净不起来,所以第六意识——凡夫的起心动念都是什么?都是罪业、都是颠倒。

后面总结“识复由彼第一依生”,这是讲前面小乘的说法。“第二杂染”是大乘的角度讲的。“了别境义故”,就是了别人我诸法的差别,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等。这个就是总结上面说的内容。

后面他就做个小结,说“等无间义故,思量义故,意成二种。”,就是说它有等无间缘的作用,从小乘的角度讲,能够生起后面的第六意识,从这个角度讲安立为第七识,也叫意根,生起意识的根。同时它有一个思量义故,思量什么?思量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上面所说的四烦恼)。简单地讲叫恒审思量,这个思量不会间断的,因为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是刹那刹那的种子,像激流水,刹那不断地,所以这个第七识执着我,然后生起了四种烦恼也是没有间断的。你看其实真的是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第七识,其实就是这四方面的内容安立为第七识。第七识现行出来的就是这些,我呀法呀——就是我法的境界,能所的境界,就是能所分别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完全是一个幻觉,是一个错觉。

【量:唯非量

性:有覆无记性~我法二执无明惑。

地:通三界九地

相应心所:遍行5程序,烦恼4~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别慧)

转:小乘四果分断;大乘~平等性智(证我法二空众生平等)】

所以第七识属于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里面是什么量?只是非量而已。非量就是错误的认识结果。从这个角度你再扩展一下去想,既然第七识是非量,那安立前六识为有现量与比量,是不是方便安立的?对。在凡夫的错误的幻境里面安立了一个第一念没分别的现量,后面起念有分别,要么分别对了,要么分别错了,分别对了叫比量,分别错了叫非量。其实是在错误的境界当中又方便安立了现量、比量、非量。其实本质上是什么?都是非量。所以凡夫没有一法是对的。如果你不学唯识,你怎么知道,一上来就说你凡夫是一无是处,谁能接受?接受不了是不是?因为你认识不到问题嘛,认识不到自己错在哪里,认识到了,你就死心塌地心服口服了。同时你认识不到这些情况的话,有些人跟你讲,你当下就是佛,你是不是也信啦?对吧?对,因为你都不知道你错在哪里,你听到人家说出来的话,正好与你的内心的我法二执无明相应,那不是一拍即合吗?这种情况相当于你被人卖了,还不知道,还帮他数钱,被人坑了,你还在那里感谢他,坑到你在六道里面永远出不去,问题真的有这么严重的。

第七识的属于三性(善、恶、无记性)里面什么性?有覆无记性。为什么有覆无记?因为它会障碍我们见真相。它都是非量,执着一个非量的错误的认知见解,错误的执着嘛,那它不就是障碍了我们见真相了吗?同时因为它背后起作用很微细的,是自动化运作的,所以它没有一个很粗的主动地造恶的或者说行善的一个行为,没有,所以把第七识安立为无记性。了义讲,第七识就是烦恼、就是恶的。所以你要分开几个层面去理解,这能帮助我们打开思路,要不然就会固执在文字上了。小结一下,第七识是有覆无记性,因为有我法二执的无明或障碍我们见到真相,同时这种第七识的运作是背后很潜秘、很隐秘的一个微细的状态,没有粗重的善恶,故安立为有覆无记,但是从佛法了义角度来讲,第七识本质上就是恶的。

第七识的活动的范围是什么?九地里面的哪地?通三界九地,就是整个凡夫境界全都有。你就是入了非想非非想处定八万大劫,它还在那里活动,还在背后微细地活动。

相应心所,有遍行五个程序,就是作意、触、受、想、思。烦恼有四烦恼,就是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同时有一些说法说有一个慧心所,即欲、胜解、念、定、慧这五别境里的慧心所,有时候也不把慧心所放在里面,参考一下就可以了。为什么有慧呢?因为它能够攀缘能够认识对象,但是只是认识错了,没我,它认为有我。虽然是一个智慧,能认识能缘,但是它缘错了,所以可以说它是一种邪慧。就像有些人做坏事也很有智慧的,做得很熟练的,效率很高,那是属于一种智慧,但是是邪慧。

转依。第七识修行转依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情况?小乘就是四果分断,初果——断我见,那么继续修,修到最后四果阿罗汉,我执就不现行了,但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是没有动的,还是一直在的,他见不到阿赖耶识,他对治不了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大乘就是转为平等性智了,就是把我法全部证到了本空,就是见到了真相,见到了我们这个生命背后的真实相,看到了一切众生都平等的那一面。首先都没有我、没有法,平等了,同时都有真实的什么?——都有心,这个都是平等,从两个角度讲都是平等。这个就是一种平等性智,见到真实性的智慧。这是第七末那识的一个情况。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解第16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bc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