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果寺则金法师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于妙果寺宿觉讲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各位同修晚上好,阿弥陀佛!
上讲回顾——第六识
今天晚上我们继续来学习《大乘百法明门论》,上一讲主要把第六识介绍了一下。关于第六意识,刚才打坐的时候稍微复习了一点点,这里再强调一下,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是见不到第六意识的,我们见到的是第六意识分别出来的对境,包括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色受想行识全都是第六意识分别(认识)出来的。五蕴里面的识是什么呢?就是分别(认识)的意思,并不是指那个真实的识体,我们凡夫见不到的识自体。第六意识又叫五俱意识,就是跟着前面的眼耳鼻舌身,跟着五识同时起作用。
五俱意识有了义的说,有不了义的说。了义的说就是现行,色身香味触一起来的时候,那一刹那它显现了,说简单一点就是在心里呈现了,这就安立说已经有意识跟它一起起来了,这个是了义的五俱意识的说法。还有一种不了义通常的说法,就是我们通过眼根见色的同时,第六意识跟它配合的起作用;耳根听声音起作用的时候,意识跟它配合着起作用;其他的识都一样,都是由第六意识配合它才能起作用,才能认识对境,这就是所谓的五俱意识,是一般通常但不了义的说法。
还有五后意识,五后意识就是前面五根分析境界,那境界已经过去了,但是第六意识还延续五根取回来的影象,还在那里想,还在那分别,这是所谓的五后意识。
我们还学了第六意识生起来的时候,有五个过程,有五种心:第一个就是率尔心,就是第六意识配合前五根起作用的时候,比如说配合眼睛起作用,第一刹那,率尔心就像照镜子这样的把东西显现出来,把对境显现出来,这是一刹那就过去了,停不下来的;接着就是寻求心,就开始分别了,开始寻思了,去想那是什么,要开始起分别;分别以后就得出了一个决定的认识,叫决定心;那么有了决定心以后就有染净心,染净心就是说分别这个东西是善的恶的,就要起贪了,要起嗔了;然后有等流心跟着就起来了,这种生起来的或染的心或净的心,就是或善或恶的或美或丑的,只要你分别出来了一个情况,生起了相应的心理情绪,他就会延续这种状态下去,就会相续等流下去。这样子就有五种心起来了,其实这就是第六意识的功能。
我们再看一下,除了五俱意识和五后意识,还有独头意识,这是第六意识非常明显的一个作用。它独自起来,包括了三方面,就是定中独头意识,就是在欲界以上的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两界。是定境,他们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四禅八定的状态。那么在这种状态当中是有第六意识一直在活动的,除了无想天无想定。那么散位独头意识就是指我们现在欲界众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在进行的,最通常的说法就是打妄想。还有梦中独头意识,也是我们欲界众生才有的,睡着了开始做梦了,梦中种种意识活动,这个都是第六意识。
所以说第六意识通现量,比如说配合眼识生起一刹那的率尔心,没有起分别,就像镜子照物一样的,这一念就叫现量。但这是假安立的,因为第六意识整个是在七识的基础上起来的,七识是非量的,所以第六意识的现量是方便安立的,为了好分析、好介绍它而安立的。
还有比量,比量是它最突出的功能,它会推理会分析思维想象判断得出一个结果。非量就是错误的认知结果,经验不足、判断失误得出的结果就叫非量。其实整个来讲全是非量了,了义讲整个第六意识的认识结果全是非量。
那么善恶无记性也是一个方便安立的。善,因为他会起一些善的心来帮助别人,或者起这种修行佛法的心,求觉悟的心,这可以安立为一种善的心。恶,造恶起烦恼了,伤害自己伤害别人。还有无记就是善恶不明显的。这个都是方便安立的三性,因为本质上它就是七识的我执上起来的东西,逃不开我法二执。所以从了义的、见真相的角度来讲,它是背离了实相的,障碍我们见实相的,所以它是恶的。
通三界九地,第六意识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有。四禅八定还有一个欲界五趣杂居地,一共九个生命境界,三界里面,都有它在起作用。
那么它的心所就是百法里面介绍的,五十一个心所全部有,它的活动内容最多,起的功能作用最多。
这些就是第六意识的一个大概的情况。所以我们从上面介绍的内容就可以看得出来,第六意识是从凡夫能感知到的一个现象上来安立的。
新课讲解——前五识
【含义:随根立名。根有净色根,扶尘根。(方便安立)】
好,今天我们就看前五识,前五识是根据五根来安立它的名字的。依眼根立眼识,依耳根立耳识,依舌根立舌识,依鼻根立鼻识,依身根立身识。根有净色根和浮尘根。什么叫净色根,什么叫浮尘根?我们来看一下,但是先要了解它,它是方便安立的,也是为了给我们凡夫介绍我们有这种现象,来给它安立一些名词。
先看净色根:
【净色根:又名内根,亦称胜义根,是一种透明的、清净的物质,是四大净色所造,经云:净色根质净而细,有如琉璃,肉眼不可见,惟佛眼天眼可见之。(方便安立)】
就是说一种清净的四大色,还是属于物质,但是是很微细很清静很微妙的,我们欲界凡夫看不见,天人天眼看得见,这样一种物质、清净四大形成了一种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打个比方说根就像一种透明的物质,像琉璃,但很微细难见,这个都是方便安立的。我们学过来就知道,唯有心是不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四大,你学了了义,你一看这些东西,你就知道是方便讲的。
看扶根尘:
【浮尘根又名外根,是四大粗色所造,就是我人彼此可见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五种感觉器官。但这是外在的根,没有生识的功能,其作用在于扶持内根,故又名扶根尘(扶持内根的尘法)。】
这个又是方便的安立的,对吧?为什么要这样方便安立?因为佛最初跟小乘人讲法,乃至于跟人天乘的人讲法,没有讲到了义的时候,他只能根据我们这些众生的这种情况,这种认知水平来讲法,是不是?要不然没法讲。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慢慢接引的过程,一个台阶,所以很多方便讲是没办法而方便开出来的。这种扶根尘大家很容易理解,就是我们看得见的眼耳鼻舌身,就是现在眼睛见得到的。
那么净色根不好理解,净色根它说是怎么回事呢?附在我们的扶根尘上面的,比如说净色根的眼根,眼净色根它就附在我们眼球上,也跟眼球一样的形状。那么耳根、鼻根、舌根、身根都是一样的。那么身根是不是像个人体一样的、人形一样的净色根附在身体上,对吧?这个都是方便讲的。或者说天眼可以看得到有这样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不是物质,还是意生身。我们学了唯识就知道只是意生身,是我们凡夫执着有五蕴身体,是不是?那个意识就会制造出这个影像出来。这个影像很微细,我们凡夫看不到,但是天人看得到。当然佛菩萨更都知道。但是这种根有些人能看到,比如说我们这一期生命死了以后,身体坏了,粗大的身体是坏了,好像有一个身体出来了,是吧?有人感觉看得到,但这是种意生身或者说中阴身,本质上就是意生身。其实它就是一种心识执着出来的一个幻象,不是什么物质,大家要分清楚。那么扶根尘我们就更清楚了,身体一坏要不了多久就烂了,对吧?就消失了,这些就是一个很方便的一个说法。
我们看后面,安慧菩萨在《大乘广五蕴论》里面给我们先介绍一下什么叫五根,安慧菩萨是世亲菩萨的徒弟,也是弘扬唯识古义的。
【五根~安慧菩萨《大乘广五蕴论》:云何眼根?谓以色为境,净色为性。谓于眼中,一分净色如净醍醐。此性有故,眼识得生,无即不生。】
他就说什么叫眼根呢?就是以色为境,就是以认识外在的色尘为对境。净色为性,什么叫净色为性?就是清净的这种物质为它的自性,为它本身。就是在我们的这种粗的扶根尘的眼球上,有一分这样的净色根,它的形状就跟眼球一样的,但是它清净就像醍醐一样的,上面讲的叫琉璃,这里叫醍醐。醍醐是什么意思?我查了一下,醍醐是很多佛经里面有讲的,这里《大般涅槃经》里面讲:
【《大般涅盘经》: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稣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
就是从牛奶里面提炼出来的一种物质。
我查了一下古文里面的说法,他说什么叫醍?
【醍~《说文新附·酉部》说:“醍,清酒也。”】
就是一种酒,清澈的酒
【醍~《玉篇·酉部》:“醍,酒红色。”】
是一种颜色稍微带点微红,就带点微黄,醍义。
这个醐就是什么意思呢?
【醐~“醐”与“餬”是同源字,指糊状液体。】
就是指一种液体,但是不是纯粹的像水一样的,有点浓度的。
【醍醐~一字表颜色、一字表形状,合为赤黄色的精炼奶油。】
醍醐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说一个表颜色,一个表形状,合在一起称为赤黄色的精炼奶油。其实它不光是奶油,比奶油还纯。这种东西就是形容净色根很微细很纯,这也是方便讲的,所以我们凡夫看不到。但是我们之所以能看见这种外界的色尘,外在的境界,就是因为有净色根在起作用。如果没有这个净色根我们就看不了,你光有眼球看不了,有些人睁着眼睛也看不了,他就说净色根坏了。但是有些人眼球坏了,扶根尘坏了,但是他还能看得到,有天眼的人可以看得到,不需要眼睛,佛陀有个弟子叫阿那律,眼睛坏了以后,佛教他修行修天眼,他天眼第一,他不需要眼球也能看得到,他说净色根在起作用,做这样一个解释,这样就说得通,一些现象就解释通了。所以这个都是接引初学者的一个方便安立的教法。
【云何耳根?谓以声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耳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耳识得生,无即不生。】
以声音为对境,清净的四大色为它的自性,在耳朵当中有这样的一种清净的净色根。有清净的净色根在,所以耳识才生得起来,我们才能听得见声音。没有净色根就听不到声音,就是聋子了。
【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同样的道理,以闻香为对境,它所缘的境界是香味。那么清净的四大为它的自性,在鼻子中间有这样一种清净的四大,那么有清净的四大存在,所以我们的鼻子能闻到味道,闻到香味,如果没有清净的四大,就闻不到。
【云何舌根?谓以味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舌上,周遍净色。有说,此于舌上,有少不遍,如一毛端。此性有故,舌识得生,无即不生。】
还是一样的,就是以味道为它的认识对境,清净四大色为它自性。就是在我们舌头上,周遍净色就是说遍满了整个舌头,清净四大遍满了整个舌头。但是有一种说法,说在舌头上有一点点还没有遍满的,就是说舌头上有些地方尝不到味道的,舌尖舌中间舌后也各有各种不同的味觉效果。有舌根净色根,所以我们有舌识才能分别味道,没有的话就不行了。
【云何身根?谓以触为境,净色为性。谓于身中,周遍净色。此性有故,身识得生,无即不生。】
同样的道理,以触(感触、触觉)比如摸着桌子什么感觉,要接触。以这样的一个境界为对境,那么清净的四大色为它的自性。就是在我们整个身体上,周遍了整个身体,这样一种清净色。那么有清净的身根,所以身体才会有感触的作用,才会分别分辨这种外境,没有的话就不行。为什么要这样安立?因为当时印度很多一些修行人,包括外道,他们的水平很高的,他知道这个身体不是自己,身体是物质是不会自己感觉的。一口气不来,身体就像一块石头一样的,没知觉的。他说身体没有知觉,是很粗的物质,但是我们现在能知觉,当中一定还有别的东西,就根据这样的一种推理,甚至他在禅定当中看到的一些意生身活动的情况,就把五根净色根安立出来了。
从我们学了唯识的了义的教法的角度来看,你就知道这个全是方便安立,全是就着五蕴的假象来安立这些教法和名词概念的。那么一步一步接引到后面去,让你去学到了义教法,这样你就知道了。
好,我们看一下,后面《瑜伽师地论》里面介绍一下:
【《瑜伽师地论》卷一 ~云何名为五识身耶?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身者,体义、依义、聚义。】
云何为五识身,五识身什么意思?就是刚才前面的眼耳鼻舌身五识总和在一起,聚集在一起,可以称为五识身。或者说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五个分别开来也可以单独叫身,比如说眼识身、耳识身、鼻识身、舌识身、身识身,为什么可以这样叫?比如眼睛分别认识了很多内容,聚集在一起,给它称为眼识身,其他的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它不只是认识一个对境,全是很多信息聚集在一起。
我们看一下“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身者体的含义、依的含义、聚的含义”。先看体的含义:
【身者:体义~即前五识的体就是它眼识等各自身;】
比如说眼识,眼识的体是什么呢?就是根据眼耳鼻舌身,根据他们的这种自体分类,说眼识就是指眼净色根认识到的情况,安立为眼识。说耳识就是耳根认识声音安立为耳识,其他的同样的一个道理。
【依义~根;】
那么依的含义就是根,根本的根。这个识之所以起得来,它是依后面的净色根;眼识之所以起得来,它一定是以眼净色根为它的根基、根本。
【聚义~同类集合,即五种只缘无虑的直觉。五识同类聚合统称“五识身”。】
聚义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同类的集合,就是五种只缘无虑的直觉。就是指眼耳鼻舌身这五种识它是只缘,只缘是什么意思呢?它只反应对境,反应完了就完了,它不去思考分析判断,它没这个功能,所以叫只缘无虑,不思虑。所以把它安立为现量,就像照镜子这样的现量。比如说色彩呈现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在前面全部都顿现了?它不需要分别,顿现一下。声音,是不是所有的声音一起来的时候都同时听到了?所以它不分别,它只管像镜子照物一样的,只管这样子缘就可以了。那么眼缘色境,耳缘声境,鼻缘香味,舌缘味,身缘触,它各有各的这种对境。所以这种只缘不虑的识聚合在一起,称为五识身。它只是五种直觉,所以把它称为五识身。
【《瑜伽师地论》:五识了别性有三
一、唯缘自相。它只能够攀缘诸法的自相,不能攀缘共相,唯缘自相,缘自识体相。
二、唯缘现在。现已、未现不缘,唯缘现在。
三、唯缘刹那。根尘接触第一刹那。六识不起则退失。】
那么五识了别的情况有三种。
“一、唯缘自相。它只能够攀缘诸法的自相,不能攀缘共相,唯缘自相,缘自识体相。”什么意思呢?自相就是一个事物本身,还记得吗?共相是一类事物抽象出来的一种认知。所以,既然五识不思考、不分析,它只缘不虑,所以它只能够缘到事物的自相,它不去抽象它的概念,它不抽象、不归类共相。只缘自识体相是什么意思?就比如说,眼睛只缘它所缘的对境,自识体相是什么?色,色法。它不缘声音的。那么耳识只缘声音、不缘香、味、触、色。它只负责它自己的事情,“缘自识体相”,它只缘它自己的范围内的认识对境,是这样子的。
“二、唯缘现在。现已、未现不缘,唯缘现在。”它所认识的对境已经显现完了、结束了、过去了,它缘不了了,那个是第六意识的事情了。而且还没有显现出来的对境,它也缘不了,那个也是第六意识的事情。它只缘现在显现出来的,就是当下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说,不对,你看我们在这里一个多小时,我不都缘到了吗?你前面的五识只能缘每一个刹那的当下。但是我们的心太粗了,我们发现不了。所以我们感觉到好像是这样相续过来的,从开始到结束相续过来的都缘到了,那个是第六意识脑补出来的,是第六意识的功能。其实前五识只是当下一刹那,这一刹那非常短,所以我们凡夫其实是没有现量的,根本感觉不到。
所以我们认识到的事物,其实是刹那在变、刹那在变的。但是我们是不是感觉没变呐?这就是说我们的心太粗了,我们发现不了它在变。
【量:唯现量(方便安立,五种主观直觉,实为第六意识第一念率尔心,相对应后起的分别比量而言)
性:善、恶、无记性(方便安立。助、随第六意识转故)
地:具行欲界,初禅无鼻、舌识,二禅以上无五识皆无。
相应心所:遍行5
转:成所作智(自在化身)】
好。那么三量里面,它就是唯现量。它只缘当下一刹那,是什么显什么,好像镜子照物一样的,不思考、不分别、不判断。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地顿然的一下呈现出来。所以我们早上睡醒了一睁眼,是不是整个房间的情景就展现了?不需要去想,顿现在眼前。声音也一样的,一听到声音醒过来了,是不是所有的声音一下都听到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就叫做现量。其实还是方便安立的,已经是潜意识当中分别结束了,呈现出来的一个境界。
那么它的性质是善、恶、无记性。也是方便安立的,为什么呢?它自己都不造业,它造不了业,它不考虑问题,它只像镜子照物一样的呈现,所以它就是跟着前面的第六意识来安立。第六意识起善、起恶、起无记,它就跟着它来确定它的性质。
它的活动的范围,欲界是全部有。欲界是地狱、恶鬼、畜生、人、阿修罗、六欲天,都有它在起作用。但是一到了色界,初禅开始就没有了鼻和舌这个二识,鼻根跟舌根不起作用、不分别了,成了一个摆设。所以说入了初禅以后,判断标准之一是什么?看还有没有鼻识和舌识。你鼻和舌还能感知、还在分别、还在起作用,那你没有入初禅,这是硬标准。真正入禅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初禅。初禅之前的种种感觉都不算禅定。那么到了二禅开始就没有五识了,眼、耳、鼻、舌、身这五识都不起作用了。就是人身体的这种感觉,五根的感觉消失了、不分别了。只有第六意识在活动,但是后面的七识、八识肯定有。所以有人说他入二禅了,入二禅的标准就判断前五识还有没有起作用?还在不在工作?前五识还在工作,还有身体的感觉,那还差得远。你打坐在那里,还觉得身上很麻又很痒,或者说很轻松,你说我入了什么定、几禅几禅,没有的!你要搞清楚入禅定的标准。这是从前五识上来讲的。二禅就没有了,同时二禅也没有了寻、伺,什么叫寻、伺?我们等一下会学。就是第六意识的寻找,在搜索信息,在分别,在心里面搜索。伺就是很微细地在那里看着,就像一盏灯一样,在那观。二禅连第六意识的寻、伺都没有了。
这个是前五识的情况,前五识的情况内容不多,因为它比较简单,所以我们就先学到这里可以了。但是从这个地方你就看得出来,前五识是方便安立的,有的只有什么?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在支持它在作用。所以前五识是没办法主动造业,看第六意识怎么用它。
小结回顾——心、意、识
那么这就是把八识七识六识前五识都简单介绍了一下,下面我们把整个的心意识再回顾一下,就用这个图(心意识图)来讲。
心意识整个八识就是我们心里面所有累积的种子信息,生生世世、无始劫以来,累积到心里面的记忆信息种子。凡夫没办法看得见,只有登地的、初地菩萨以上的圣人才看得见。那么这么多种子在活动,那个种子被重复得多,信号很强的,活动是不是就很厉害啦?它就要显现境界出来了。显现境界出来这个时候说起现行了,就是(图中)白色的部分,就起现行了。比如说人道的业力很重,我们现在做人了,就说我们人道的业种子起现行了,其实种子起现行不是说多出东西来了,不是!是种子从潜伏的状态变成了一种显现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就说叫起现行了,其实还是那些种子,它相互组合嘛。你千万不要把种子理解成一个,而是一批批、无数的。比如说做人了,就是做人的这些大量的种子综合作用以后,呈现出来的人道的境界。
那么起人道的现行了以后,其实是包括了整个三界的。但是我们做人的时候,只在整个现行当中解读出来一点点人道感知到的境界——就是我们现在感知到的六根、六尘、六识这些境界。但是这些境界只是现行当中极小的一部分,而且同时是因为我们有我法二执的缘故,我们感知到的就一定还是我法二执的现象,就是五蕴嘛,五蕴里面不就是我法二执的内容嘛?所以现行本来是心识境界,是心识境界呀!我们听起来有点抽象,因为我们从来没看过心识,但是你只能抽象地去想一想。就指不是物质,本质上是心识境界!就像电脑里面的数据,不是电脑屏幕上显现出来的境界,是电脑硬盘里面的数据的那种存在形态,是它们在运作。
那么心在运作了以后,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就有我法二执的无明,就会很自然地把心识境界显现为感知成现在这种色、受、想、行、识的五蕴境界。这个五蕴境界不是心识!我一直在强调这个问题,它是精神和物质现象。虽然我们的意识现在在起现行作用,起现行了心才有感知嘛。但是这个感知到的是五蕴,背后能感知的心你见到过吗?没有。现行本来是一个,不分第六和第七的。从我们凡夫能感知境界的角度,把它安立为第六意识,后面感知不到的那一部分安立为第七识。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在起虚妄分别——执著有我、执著有法,虚妄分别、能所对立嘛!这样子呈现出来了一个现在感知到的五蕴的境界。这个五蕴的境界完全是依据什么起来的?依据阿赖耶识起现行的心识境界,扭曲显现出来的,所以叫虚妄分别显现,不是如实显现。如实显现的就是什么?心识境界,就是现行本身,那样就没有扭曲解读它了。但是我们现在感知到的只有五蕴的表相,就是无明的我法二执导致的一种境界出来了,这个境界完全就是一种幻觉显现,在真实的因缘当中是没有的。不是说假不假的问题,是不存在的问题!佛菩萨直接看到现行的时候,看到我们心识在运作的时候,这个当中压根没有我们现在感知到的五蕴,没有!一旦我们把五蕴消除了,见到了心识境界的本身,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很自在了?随心所欲嘛,因为是心识境界嘛,所以你就可以很自在地起作用了。同时就意味着你已经从五蕴的梦中醒了,你不再做五蕴的梦了。这个时候你见到的现行,其实已经变成什么现行了?变成了智慧在现行了,这个时候就不是虚妄分别执著五蕴有的染污种子在起现行了。虽然已经不是执著五蕴有的种子在起现行,但是你还是可以见得到那些阿赖耶识里面执著五蕴有的种子,还是可以见得到的,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智慧本身在现行了,智慧本身就是能见心识的!这样说可能有点绕,能理解吗?我看有些人能理解,有些人理解不了,这个是佛法里面最深的道理,不要指望一听就懂,要反反复复地用心听,才能慢慢听明白一些的。
那么这样的一种情况,一旦我们见到现行了,就意味着你已经醒了,就意味着你已经是大乘的初地菩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你说错误扭曲出来的五蕴境界有一点踪影存在吗?没有。它一粒灰尘的真实性都没有。所以为什么佛说我们叫无明凡夫呢?因为我们无始以来执著有我有法的存在。而且我是能认识的,法是所认识的对境,能所二元对立。一旦你了解到只有心在运作,心当中压根就没有那个能所,只是心在运作。这个时候你见到这个真相了,那你就是大乘初地菩萨,就是圣人了,这是佛定的标准,是已经醒过来的人讲的。
这些道理要理解了以后,对五蕴就没有一丝一毫的留恋了,就知道五蕴真的是幻觉显现出来的幻境。佛菩萨为什么还可以来到我们五蕴的幻境里面,来示现成佛,来讲法度众生?你以为释迦牟尼佛那是真佛吗?那是化身佛!化身佛意味着不是真的,是变化出来的。但是已经醒过来的大乘圣者,见到释迦牟尼佛就是真佛。我们凡夫被五蕴障碍的、执著五蕴是真的,在没有把五蕴幻觉消除的情况下,见到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跟我们一样的五蕴身心、有血有肉、有生有死。所以不是没有真佛显现,是我们被五蕴障碍了,我们自己的业力解读出来了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五蕴身心的佛。
所以本质上真实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你看我们五蕴后面就是我们的心在运作,我们都看不到!我们之所以看不到真实的因缘,看不见真实的心在运作的情况,就是因为被五蕴障碍了。所以五蕴障碍了心,你看到别人也是五蕴,就像戴了一个五蕴的有色眼镜,是不是看到没有颜色的人也成了有颜色了?所以凡夫看圣人都是凡夫。那圣人看我们凡夫,他能见到我们有与圣人相同的那个心体,他能直接见到我们的心在运作,他不是见五蕴的。你不要以为来到这个世界上跟我们讲佛法的释迦牟尼佛,看到的是我们大家相互之间看到的一样的五蕴身心,不是的,他是直接看心在运作的。心运作同时,凡夫显现出来的就是相对应的五蕴。畜生有畜生的五蕴,人有人的五蕴,鬼有鬼的五蕴,天人有天人的五蕴,所以他都一清二楚。所以我们就不要以自己凡夫的知见去揣度圣人:圣人跟我们一样,都是眼前这样的五蕴境界,只是他不执著了。这个真的很离谱!你说圣人是我们凡夫这样子,只是不执著,区别只是在这里的话,那世间很多不执著的人都可以叫成佛了。世间有不执著的、淡泊名利的人,多得很呐!或者说没心没肺的,他不计较,事情过了就过了,他很大器、不执著,这样的人很多,你说他成佛了吗?所以圣人跟凡夫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晰一下。
今天的时间也不多了,我们再说一下心、意、识的问题。心、意、识就是说明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不光这个世界,我们用一个大一点的概念叫法界,或者说唯一真实存在的只有心,但是这个心会活动、会运行、会有作用显现出来。那么在凡夫的角度也还是唯有心,但是凡夫因为无始以来执著有我有法——我是真的,独立常一的我,有自我;有我所对的境界、一切境界就是法。这都是真实有的。你认为它真实有的,这个心它就给你显现出来那个觉得真是有的境界,这是你认知出来的。所以整个六道轮回、五蕴身心世界全是我们的背后我法二执的邪见认知出来的,你认为有,它就可以显现为有。
但是有人说不对,我现在认为我有黄金,怎么黄金没显现出来?你要知道我法二执无明邪见导致出来你现在认为有身心的五蕴,这个情况是无量劫以来累积到现在的,知道吗?这个力量累积过来的,已经形成了一种自动化的运作。如果你入禅定,你的心力足够,你说我要黄金就可以现黄金出来给你。你没这个功夫,那你不能怪佛说的道理不行,你只能说你没用,是不是?济公你们听说过吧?历史上那些奇奇怪怪的事,听过很多嘛。济公就可以很自在地变呐。其实阿罗汉就可以把石头变成金子,但是他变的金子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变回石头。但是大乘的八地菩萨变出来的金子就可以一直是金子。你看,智慧力量各方面不同,他的心起的作用也不同。
因为我们凡夫现在不得自在,我们是被困在五蕴当中的,是被动造业受报显现五蕴境界的,所以不是说动个妄念,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是被五蕴幻境给困住了,知道吧?所以当我们有一天把这个幻境突破了以后,比如说就像大乘的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就可以同时在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同时化身度众生。不要说变一块金子了,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世界都要化一个身!这个是不是很自在,是不是随心所欲?这个还是刚刚登初地的,还是一年级的人,到了成佛以后就叫千百亿、无量亿化身。所以从这个角度就知道法界唯有心,把心真的证到了,那就叫得大自在,所以佛叫什么?正遍知…佛有十号,一说你们都会背。如果法界有心还有境,那这个道理说得通吗?肯定说不通了。真理成了二元的,而且还是对立的。心跟境完全不一样嘛,是不是?不是一码事,从这个角度你就知道,那些纠结在五蕴有没有,境有没有,境是什么样的;还在这个层面在纠结在分析的,你就知道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佛的本怀。
所以大家其实很有福报,很有因缘,一下子就听到佛讲的唯心无境这一最深的法。当我们把这个道理清晰掌握了以后,我们去修行,是不是就可以把那些五蕴境界有没有的这些犹豫、这些矛盾、这些纠结全部就撇下了?是不是修行就得了一个决定的知见、见解了?这个决定的见解一旦具备了,修行就真的上路了,就不需要为了那些五蕴那些事情去纠心了,是不是?你就不需要去在意它了。
这个道理懂了,但是不是说你马上就能体会到的,你需要反复地去思维去观察,去熏习,熏到一定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五蕴原来真的可以很轻松的就放下了。你就感觉这些五蕴像浮在水面的那些泡沫一样的,这个时候你的心就不会被他们带着跑了。当然你还没证初地前,它还会不停地往外冒,还会显现五蕴境界,但你一直就知道它是假的,那你就不停地在往阿赖耶识里面熏习五蕴皆空的种子了啊?这种修行就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知道吗?这个良性循环,不断地往阿赖耶识里面熏习五蕴皆空的觉悟的种子,熏到一定的时候,五蕴就真的可以消失的。五蕴一旦彻底消失永无有相,那就是大乘的初地菩萨了,当下就见真实有的心。理就这么简单,所以修行有什么复杂的吗!你搞清楚了这些原理,修行很简单。但是这个过程要多久,每个人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善根不一样,累积的资粮不一样,但是能听到这个法就说明善根已经不得了了,修大乘佛法已经累积了很长时间了,多劫了。不然的话你怎么可能坐下来听这些话,你不说我神经病都不错了。所以这些道理不是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听得到的。也不是一听就会觉得还有点道理,不是的。是宿世已经熏习了无数次正法了,你才是有现在这种状态!你才不会站起来拍屁股走人。因缘、因果就是这样子的,丝毫不差的。
所以懂得这些道理以后,就可以安住在《般若经》教我们的修行方法上了。《般若经》600卷,有很多人在诵,通篇下来就没有一句话说五蕴有的,全是说五蕴皆空!从各个角度来跟我们讲五蕴是空的,无所有、不可得。为什么佛要这样反反复复讲?讲清楚了,你认可了,你的修行才能真正踏得上一个正确的起跑线,这个时候你才谈得上累积成佛的资粮。这个之前只能说跟佛法结缘,还谈不上累积成佛的资粮,甚至累积的是无明邪见种子,我法二执五蕴实有见嘛,还不是这些内容吗?所以为什么说般若可以成佛,般若是佛母嘛,这个话绝对不是随便讲的,这是佛亲自证到的。
从这个角度就知道,佛讲法分三个时段。初时,跟那些发不起成佛心的人,只想断烦恼自己解脱轮回的那些小乘人讲四谛十二因缘,讲人无我,只要把人无我讲清楚,让他去修,他就可以达到他的目标,就可以在轮回当中休息。但是那个真的是方便了,没办法,说深了他接受不了。先满足一下他眼前的需求,所以小乘人的涅槃本质上不是涅槃,是入灭尽定,他只是证到了灭尽定而已。这是依据了义经典《楞伽经》来讲的,佛讲真话了。其实《法华经》也讲了真话了,说小乘人的所证涅槃非真实,是化城,只是说得不详细而已。《楞伽经》讲的很详细。
所以你就知道先讲人无我的初时教法;到了第二时讲人法皆空,就是大乘的般若,起步就是人法皆空;讲人法皆空以后,最后第三时讲为什么人法皆空?这个背后是有原因的,背后的原因就是阿赖耶识缘起的甚深的机制。这个真实的因缘,三界六道之所以转起来让我们感觉到了,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有心,我们心里面熏习了无始劫以来的我法二执的种子,这个种子在后台运作,同时凡夫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在显现六道轮回的同时,又往里面熏进去了我法二执的种子。所以这样子,种子起现行已经消耗了,同时又熏进去了新的种子,那么种子现行种子现行是不是就像个滚雪球一样地没完没了,就这样循环下去了?那这样循环下去,你凡夫还想出来吗?出不来。只有知道五蕴是空的时候你才出得来。知道五蕴是空的,我法二执是不存在的,是一个幻觉,那这样的一个清醒的正知见熏回去的时候是不是就在改变恶性循环呢?改变是不是需要时间呢?都熏了无量劫的认为有我有法,已经成了自动化运作的程序了。你想一两句佛法就给改了,不是做梦吗?因果上讲不通,是不是?因果上讲不通,因为熏进去的正法的力量不够,它就没有让你醒来的效果嘛。
所以你必须得熏回去那些正知见,五蕴皆空的正知见熏回去以后,当它的信息量达到一定的时候,这个标准就是可以让五蕴现行停下来了。这一生不是在五蕴起现行吗?或者说你醒来的那一生,你只要让那一生的五蕴的现行不起来就可以了,并不是说要把阿赖耶识里面种子全部净化完,全部转化完,不是的,净化到让本来要起现行的那些表层的阿赖耶识的种子不起现行了就可以了,其实不需要很多的。所以如果说阿赖耶识划十个单位的话,你证初地的时候才净化了十分之一,所以修行是有希望的。
那么这样子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去正儿八经的实修,修了以后,一旦把认为五蕴有的、有我有法的这些阿赖耶识染污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情况给改了以后,证到当下五蕴皆空永无有性的时候,那个见到真相的智慧就在开始起作用了。心的运作模式就变了,从此以后变成了智慧在运作!见到真相了!你见到背后的心运作的真实因缘了,能见到阿赖耶识的种子了,同时见到了那个种子为什么可以熏成种子的最核心的心体——本来清净的心。这个是一切众生,佛菩萨都平等具有的心。这个心见到了,心里面熏进去的阿赖耶识种子也见到了,这个时候就不会再犯迷糊,不会让五蕴有的种子起现行再去造梦了,永远都不可能了。从此以后心的运作就进入到了一个正常的良性运转的模式了。这个时候就一直到成佛都不退了。成佛以后是什么情况呢?是整个阿赖耶识里面染污的种子全部净化彻底了,这个时候,他的能力就遍满了整个法界,没有障碍了!同时其他所有众生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信息,对于佛来讲就没有种子的问题,全是现显的,全是看得清清楚楚的。这个时候是不是对佛来讲就没有秘密了?所以佛叫正遍知是不是?正确遍知一切法,因为法界只有心,只有心里面的信息。正确遍知一切法,就是知道所有众生若干种心。那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是不是就大自在啊?是不是就觉悟真相啦?那就没事干了嘛,剩下的是干什么?对,哪个众生的心里面有需求,善根成熟了,可以接受佛的教法了,佛就像天上的月亮在水中映一个影子一样化身度众生了。这个时候就是真正的成佛了。
你看,凡夫跟圣人本来都有能起作用的心,我们凡夫就迷惑颠倒,执着有我有法,把它起了一个颠倒的很痛苦的一种作用。而圣人是起了一个随顺真相的作用,所以他就得大自在。所以从古以来有一些教导方法,所谓的直指人心,听过吧?其实它所接引的是上根利智的人,那种人才接受得了这个法。但是指的人和接受的人都要懂理,都要明白这个道理才行,不然是瞎指。因为一旦让体会到了这些道理原来是这样子的,那是不是就可以把五蕴全部放下了?只要安住在五蕴皆空,唯有心的这个真理上观修就可以。虽然这个时候还见不到那个心,但是相信了,真理解了,是这么回事。那是不是就可以以这个心作为一个比量的、方便安住的地方?以这个为方便安住观修,就是观唯有心。那么在这个见地上、基础上,是不是就可以把五蕴,这些不是心的东西全部给放掉了?随时都可以放!这个时候是不是不断地往心里面累积正法的、正见的种子啊?累积到一定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真的证到五蕴皆空呀?五蕴皆空的同时,心是不是就显现啦?这个以前一直在讲的是不是?证到五蕴皆空真正的永无有相的时候,不是有一个空荡境界安住,然后你才证真心的,不是!是同时的,没有间隔的。这就知道了,有些人说我证到五蕴皆空了,可以停在一种空的状态当中,你就知道这个不是五蕴皆空,是不是?这个还是第六意识层面的意境。真正的五蕴皆空是五蕴永无有相了,从此再也不会有五蕴的梦了,同时真实的心显现了!同时的。同时心显现了以后,就可以化身百佛世界,就可以见自他的阿赖耶识种子。所以当这些道理都懂的时候,这种人就可以直指——你体会一下,当下不是正在起见闻觉知的作用吗?是不是?就说明你有心,对吧?但是五蕴不空的话,见的是不是全部是五蕴境界?见的全是五蕴境界,是不是就证明了没见到心?但是比量的体会知道一定是有心的,能认可了,剩下的该干嘛呀?放五蕴嘛!放我法二执嘛!那是不是就可以死心塌地,踏踏实实地修行了?就可以破除五蕴的业障了,是不是?所以直指人心了以后,接下去才有一个正确的修行下手处!后面还有一句叫见性成佛,是不是?见什么性?对,见空性,亲自证到五蕴皆空才能成佛,这个是《般若经》讲的,是不是?照见五蕴皆空才能成佛呀!《般若经》大家好好读一读去看看,到处在讲这个道理。不照见五蕴皆空,你想成佛,想见真实性,那真的是做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要以照见五蕴皆空才能成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究竟涅槃,究竟涅槃就是彻底真实的大乘见实相的涅槃。
那这样整个情况,是不是修行的理路就很清晰了呀?这一套理论是佛在了义经典里面讲得清清楚楚的。了义经,不是随便拿起来都能看得懂的,必须要以佛的三时判教来看,才看得懂。因为三时判教是佛自己判的——佛对他自己讲的一代佛法,自己做了一个说明书,一个导读指南。依此去看,才真的能理解到佛法他要讲的意思。不按这个去指导,凭自己来读佛经,不管是谁,不管看多久,都不能最大程度地接近佛法讲的本怀。因为佛经确实是太庞大了,这个体系它要讲清楚的事情太深密了,梦中凡夫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真的是钻研不出来的。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