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我在扶余市党史研究室工作期间,主持实施了两大工程,一是革命纪念馆建设工程,另一个是革命烈士墓修复工程。
关于革命纪念馆建设工程,我已经在历史||我主持建设纪念馆的那些事儿一文中做过介绍,今天,对修复革命烈士墓的经历做一些回忆。
作为党史教育“六进一建”内容之一,“一建”指的是建设党史教育基地。
2007年7至11月,我和党史研究室的两名同志历时4个月,对各乡镇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踏查,足迹遍布全县所有象乡镇的烈士陵园和零星的烈士墓。
通过普查,全面掌握了我县革命遗址存有情况:陵园3处、惨案遗址2处、党早期活动遗址2处、名人故居2处、革命烈士墓群(碑)18处。27处革命遗址分布于13个乡镇。
在踏查中,我们发现各地的革命遗址保存和维护情况不尽人意,有的烈士墓墓碑残缺,有的烈士墓墓穴损毁。27处革命遗址中严重破损的有12处,占44%,有4处遗址已经不复存在。
为此,我撰写了《关于加强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在全县修复革命烈士墓。
我的建议得到市委领导的重视,主要领导同意由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各乡镇对烈士陵园和烈士墓进行修复。
我们制订了《扶余县党史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对烈士陵园和烈士墓修复工作提出了要求,规定了验收时间,要求各乡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复工作。
我们将各乡镇的党史教育基地分成三类,一类是原来就是烈士陵园的,一类是烈士墓相对集中可以升级建成陵园的,最后一类是只有一座或者三座以下烈士墓的。
此后,我开着微型车拉着两名同事一个乡镇一个乡镇指导,帮助提出修复建议,修改修复方案,为修复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由于各乡镇财力有限,县委县政府又没有拿出专门的修复资金,一开始各乡镇有很大的畏难情绪,很多乡镇都在观望,等待镇府在修复资金方面有确切的说法,修复工作进展缓慢。
几次汇报后,县委主要领导委托组织部长召开协调会,明确修复烈士墓不给专门资金,由各乡镇自行解决,不按期完成修复工作任务的,由组织部门追责。
县委的表态,为我们推进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各乡镇立即进入施工阶段。修陵园围墙、修缮纪念碑、更换墓碑、翻修烈士墓……
经过近两个月的密集施工,各地基本完成了修复工作任务。
修复结束后,我们下发《革命遗址修复工作检查验收方案》,拎着摄像机、照相机逐一验收,对不满意的提出进一步修缮的建议。

各乡镇完成整改后,我们对这项工程进行了全面总结。
我亲自绘制了《扶余县革命遗址分布图》,在扶余县地图上标注了所有烈士陵园和烈士墓的具体位置。
我制作了《扶余县革命遗址图片集》,对扶余县一处革命纪念馆、两大惨案遗址、三处烈士陵园和18处革命烈士墓进行了全面介绍。介绍中有修复前后对比照片,有烈士陵园(烈士墓)的详细说明和烈士牺牲的经过介绍。
我县党史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向省委和松原市委报告后,得到了上级党史研究室部门领导的高度赞扬,当年全省党史工作会议上,我代表松原市介绍了我县党史教育基地建设的经验。

有两件事儿觉得有必要记录一下:
一是松原市委党史研究室获得全国党史工作先进集体有我们的一份功劳。
2009年,松原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有幸参加了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松原市为党史研究室多年来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取得丰硕成果的结果,也与扶余县实施革命纪念馆建设工程和烈士墓修复工程所取得成绩和所做的贡献有一定的关系。
二是我个人曾和省级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擦肩而过。
2010年9月,在我将要离开党史研究室奔赴新的工作岗位之前,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人社厅给松原市一名党史劳模的指标,当时松原党史研究室的领导指定把这个劳模给我。
因为我要离开党史工作岗位,组织部分管党史工作的副部长找我谈话希望我能够让出这个指标给其他同事,我发扬风格同意了。上报松原市后,因拟参选劳模的同志资历和事迹不突出,松原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权衡后把指标调整给了前郭县的一名同志。
就这样,我第一次与省劳模擦肩而过。
第二次发扬风格让劳模的事儿且听下回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