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曾国藩的权谋之策

曾国藩的权谋之策

作者: 胡军锋 | 来源:发表于2022-05-23 22:13 被阅读0次

第一,对领导的命令,不要急于表态。能得到领导的重用,是对你的信任和器重,但对于一些没有把握的事情,千万不要急于表态,夸下海口,否则,当你未能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时,就会被领导抓到把柄,处于被动之中。

从曾国藩给朝廷回旨的时间来看,他应该是思考了很久,直到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六月二日才回奏朝廷,认为要想迅速出兵,并不现实。

攻下金陵后,曾国藩直接指挥的湘军,已经裁撤大部分,他的手中,仅仅只有三千人马。而要想出征北上剿捻,就必须依靠淮军了。而调兵遣将,也需要一些时日。但是,即使调走淮军两万余人马,兵力依旧不足,因此,必须再招募一些兵勇,训练也需要一些时间。

另外,筹备战马等战略物资,也需要一些时间。由于僧格林沁率领的骑兵已经土崩瓦解,要想对付捻军的骑兵,就必须组建骑兵来对抗。

当然,曾国藩所说的这些困难,是为第二点做好铺垫。

第二,对领导交办的事情,要有后退之策。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免得难以收场。在给朝廷的奏折中,曾国藩不仅接受了朝廷的命令,也为自己找好了退路,那就是大谈他的军事战略主张。

曾国藩依旧采取攻打太平军稳打稳扎的战术,他认为这是湘、淮军的特点,因此,请朝廷划分不同的战区,他负责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四省交界处的主要战场,其余区域则由各省的巡抚负责。为了不太过于招摇,曾国藩甚至恳求朝廷派人来督办军务,他甘愿不要任何名和利,在军中效力即可。

当然,朝廷自然不会答应,而且,还给予他更大的权限,“所有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旗、绿各营及地方文武官员,均著曾国藩节制调遣。”这也可以看出,朝廷是想以最快的速度消灭捻军。其实,此时的曾国藩,即使裁撤了湘军,但他的实力依旧很雄厚,虽然北上剿捻的军队主要为淮军,但淮军却是湘军的分支,其统帅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学生。

曾国藩北上后,李鸿章接替曾国藩的位置成为两江总督,负责筹集粮饷,至少,曾国藩不会为粮饷的事情担忧了。

但是,曾国藩善于权谋,他看问题总是很长远,即使还未出征,就已经想好退路了。此时的曾国藩,已经封侯拜相,官职达到了顶峰,他要做的,就是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而不是再图进取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的权谋之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ed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