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于永正著)读后感
我今天看了一本特别好的书,想把书里的一些金句和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书名是《我的教育故事》(于永正著)。书中分为四辑,第一辑是“我的教育故事”,第二辑是“我就是语文”,第三辑是“我的小学老师”,第四辑是“‘病’中吟”。我看的最细的是第一辑,因为这一辑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看的最深的是第四辑,这一辑最令人感动。第二辑因为更偏向语文教学,倒是没怎么细看,得闲的时候还是应该仔细阅读,科学课堂也需要语文教学的智慧。第三辑看得最轻松,因为好玩、有趣。书中有一些金句,先将其摘录,再谈自己的“所获”。
一、书中摘录
1、儿童往往因错误而美丽。
2、弱者更渴望老师的同情和体贴,更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次真情的谈话,往往能让弱者有了信心,使他们的内线变得强大起来。
3、因为我把学生当作朋友,学生也把我当作朋友,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场合,教育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我窥见了学生,也窥见了自己。
4、老师亲近“学困生”,学生就亲近“学困生”;老师尊重弱者,学生就尊重弱者。
5、“不让地里长草,就种上庄稼。”为了让“地里不长草”,老师除了培养读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外,还得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了,班级学习氛围浓厚了,“野草”就失去了生长的气候和土壤。
6、要善待学生,对学生要宽容,进而包容。
7、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活动,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如果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那么,没有活动、没有游戏的教育,则是压抑甚至是摧残儿童成长的教育。
8、老师的一句话——有时甚至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能成就一个人。
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10、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教师素质的教育,即教师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二、自省自思
1、教育初心
“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我所执教的学科可以为这个目标做哪些努力”?这是我在这个寒假让自己认真思考的问题。“不求人人成人,但求人人成才”,这句话一度是我工作中信奉的金句。前两年的工作里,我也一直依照这句话去培养学生,因为对学生保持着理性的判别,我对于学生的包容度会更高,也更关注每一个孩子成绩之外技能的发展。而去年秋季学期,我换了一个工作环境,面对的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孩子从小接触到的事物也更加多元。这样的一群孩子,让我的要求变得很高,我试图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在过程中,我对于孩子的包容度没有那么高,关注点更多的在于孩子犯了什么错而不是孩子有什么进步。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我感觉工作很累,更感觉自己没有给学生提供太多的帮助。这让我很纳闷,我的教育初心去哪里了,我热爱的教育工作为什么会让我感到疲惫。看完这本书,看完于老师接地气、温和的表达后,我知道,我又找到了我的教育初心。不论拥有怎样生活环境的孩子,他始终是一个孩子,他不可能不犯错。不论怎样的环境,始终是会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第一名很棒,最后一名同样也不错。我们提倡要对孩子保持高期待值,但也不能忘记,孩子始终是孩子。包容、爱、理解才更应该是我的教育初心。
上次学校邀请教育戏剧的大卫老师来给我们分享,看学生上戏剧课的状态时,我突然理解了科学学科更重要的意义,是在没有那么大的成绩要求下,尽可能地关注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2、热爱生命
最近在看的几部电视剧都涉及到生老病死,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看到生老病死的画面总是难免想很多。于老师这本书是在病中完成的,书中第四辑于老师自述了自己的抗病过程,字里行间看不出患病的苦闷,满满的都是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对所处环境的调侃。我想,人如果在生命的终点,依然能保持对生命的敬畏与对生活的趣味,那才不枉活这一世。看完这本书,借由书中的这句“不怕死,争取活,活得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