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认知升级

作者: 王培帅 | 来源:发表于2018-11-02 14:25 被阅读35次

我有一点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

从前看到好链接,好文章,看到就直接转,转的多了,发现没有用的,生活没有改变,人生没有改变,该烦恼还烦恼,该痛苦还痛苦,朋友圈发了一大堆,收藏了一大堆,过几天翻自己看过的、自己收藏过的、都想不起来里面讲的是什么?又得看一遍。

不是记性差,是学习不得法。

微信上大部分的知识都是碎片化的,我们都觉得很重要,各种收藏分享,为了方便以后查找,但殊不知,以后打开的机会很少,或者收藏了,都想不起来自己收藏过,是不是?

微信好文,好链接,若有心学,就要端正态度,看一篇,是一篇,转识成智,把知识融会贯通,增长成智慧。

以下我要说明几个观点:

一、认清经验和知识。

知识是他人的经验,对自己来讲是通往真理的工具。知识不是技术,更不是智慧。

二、识别知识

分辨知识当下可使用价值,要有目标,用什么学什么。不把精力花在无用的、海量知识上。放心吧你再怎么努力背知识,也不会比百度(互联网)知道的多。

三、使用是力量

知识不是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百度知道的再多,还是不如你会用)

四、知识拼图

1通过关联,2通过重复。

要和自己的原有知识储备进行缝合,用自己看的懂的语言,概括、描述、总结、提炼,与原有经验原有知识完成缝合。即使放下工具(知识),日后也能快速查找,拿得起,放得下,得心应手的使用(知识)。

五、知识与技术

正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能够熟练使用知识成为技术(好习惯),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要想具备专业技术,要依靠日久天长的重复训练,把知识内化,得其意,而忘其形。

以下分解讲一下:

一、经验与知识

自己通过生活实践的经历,体悟出的心得体会,总结出来叫:经验。

他人的经验教训,通过语言、文字、书本,甚至网络链接这些媒介传播,自己吸收到,就叫:知识。

区别在于:自己悟到的心得、实践的经验,形成完整的应激反应,可以直接改变外在行为。所以它深刻,且直接对人生产生指导作用。

而他人总结的知识,仅仅是参考工具,不能直接作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以我们很难改变。

举个例子:

自身经验:一个孩子摸过炉子,烫到过一次,下次一定会小心,不肯再去摸,大人抓住孩子手往未燃的炉上递,孩子都极力往回缩。孩子认为炉子就是烫的。自身从前的经验告诉孩子那个炉子碰不得,孩子已经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

知识灌输:孩子没被炉子烫过,家长让孩子不要摸火炉,孩子听到这个信息,这是家长的一个经验,对孩子来讲是个新知识,仅提供参考,孩子不理解为什么不让。反而能够引起家长的极力关注,孩子享受被关注,就会越不让干什么干什么。这时家长的知识,对孩子无法起作用,孩子也就不能改变他的行为,于是被烫伤。

也就是说,他人说的知识我们不一定信,信了不一定理解深意,信了理解了,也不一定按他人说的做,或心存侥幸心理,万一我们有个体差异呢?所以行为、行持又不会改变,好习惯没有建立,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道理是道理,自己是自己,还没有实证。很多时候,古人、他人撞过的南墙我们要再撞一遍。变成亲身经验时,“我”信了。

学习知识(他人的经验)有四个步骤:信,解,行,证。首先相信前人总结的经验,其次理解前人的初衷,为什么这么做?避免什么?再次,按照前人总结的规律行动行持,最后用结果证明前人说的。

简而言之,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行为、改变命运,让人生更加顺利。步骤就四个字:信、解、行、证。

“我们”就是那个小孩,若不信家长(古圣贤人)总结的经验,就会四处碰壁,过着迷茫的人生。

二、识别知识

知识是工具,用什么工具拿什么工具,不把精力花在不用的知识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买了好多书,收藏了好多文章,分享了很多看过不错的链接。甚至把它们都分门别类归纳存储到了硬盘;期待以后看。可是很多时候,没有以后,我们不会再看,因为时间太碎片化。学科越来越细分,知识量越来越多,没有穷尽。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要明确,干什么用,不清楚的话,了解那么多知识干嘛呢?

好比我的目的就是要去一个地方,知识就是汽车,就是个交通工具,我要开车去一个地方,我学会如何开(驾驶)就够了。而汽车里的每一个零部件,运行规律,工作原理,想搞懂搞透,那要花很多时间,这和我想开车去一个地方的目标,已经是两码事了,不是一个概念了,我就不需要掌握。

有人会说懂维修有何不好,搞懂一切,再上路,有备无患,路上车坏了我可以方便修,当然,这固然是好事,但是会耽误你的人生啊。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您不可能样样精通。

有多少人学了一辈子修车,但始终没有上路。

有人想旅游,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想攒够环游世界的钱,到退休了之后再去旅游玩个痛快。真到退休那天,攥着靠节衣缩食,摧残健康的方式攒下的或许已贬值的钱。钱再多腿也迈不动了,山再美,也爬不动,水再清,也趟不得了,遗憾终身,颠倒梦想。

不是世间万有所有知识我们都要学,所以要有目标,用什么学什么,不把精力花在不用的知识上。

三、使用是力量

知识本来没有力量,使用知识才是力量。车子是我们使用它,它才产生作用,把我们送到想去的地方。而我们被填鸭教育灌输大的人,普遍认为:知识就是力量,这是一个误区;知识本身不是力量,使用知识,让知识产生作用力才是力量。

使用知识靠智慧,熟练运用叫技术。我们生而为人,比百度知识含量低不知多少倍,但我们比它智慧,所以我们可以解决百度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知识拼图

把新知识和旧概念进行缝合,可以帮助记忆,便于日后查找、运用。知识经常是以点的方式来出现的,有多点,有单点,我们要像玩拼图一样,把新知识填空到原有的思维框架里进行缝合,这样知识就成为你记得住的那部分了。当然,不乏有没有地方放的知识点,大脑会自行清除缓存,过些时候就会完全忘记。那是我们让这个知识点孤立,没有做好链接和支撑。

举个例子:

好比一个知识点是一粒米饭,它放在碗里,我们就认为是干净的,我们可以果腹,它有存在的意义。但它掉在地上或者鞋上,我们可能就不会吃了,放弃它,擦掉它,避免知识孤岛。

思维里没有“碗”这个载体的时候,是关联不了米饭这个知识点的,米粒掉在衣服上,掉在头发上,在哪里都不卫生,承载它的应该是餐具,炊具,可我们没有,所以大量重要的知识点会被忘记,无论是转发的,收藏的,都被从记忆里擦掉抹掉了。

那么如何进行缝合呢?

转发也好,收藏也罢,用自己的话去总结、提炼。就一篇文章写观后感,写一本书也好,一篇文章也罢,一句话也行,甚至一个词,哪怕是是一个字,都要比直接转一个链接分享、收藏要强。

因为,这篇美文也好,链接也罢,使"我"受到启发了,哪怕我就领悟这一个词,一个字,都与我的世界完成了一次连接,这就是缝合。

这篇文章,这个链接,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记得它在我的哪部字典里,我的哪款拼图里,我的哪只碗里。

有个说法,叫功夫成片,靠不断重复。知识点是点,它也可以是线,也可以是面,还可以是体。它也可以小中见大,以点带面。可以小到如恒河沙,一粒米也可以大如须弥山。于是便引出第五点。

五、知识和技术(习惯)

开车需要反复实践,车需要磨合,人需要适应,才能实现人车合一。知识通过熟练的运用,解决问题,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

知识是需要被使用的,熟练使用知识(如开车)是让人具备某种技术能力,技术不是知识,是熟练使用知识的能力,甚至成为一种习惯。

比方:很多工程师,专业技术岗。高工就掌握特殊知识的惯常使用能力,中工就掌握一般知识的惯常使用能力,初级工就掌握基础知识的使用能力。开叉车的和开挖掘机的都是技术人才,干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工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知识本没有高低,职业也本没有高低,所谓高低都是人的分别。无论什么级别,实践知识,是不变的。

技术要通过不断的重复实战训练完成知识作用的彻底转化。光背交规,依然学不会开车,到不了你想去的地方,光背公式不解决问题,公式(知识)无任何意义,光转发好文章,好链接,不使用,无意义。《黄帝内经》中说: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

这就是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把好文章,说成心灵鸡汤,日渐贬义。何为鸡汤?鸡汤是有营养的意思,就是有一定的知识含量。当心灵缺乏滋养时,把知识灌输进去,大补一碗。然而受填鸭式灌输教育长大的我们喝完就完了,我们真的习以为常。我们真的缺知识么?上学的时候,我们学到的知识有多少用在生活中了?很多知识我们都没有来的及消化吸收,填鸭教育填填填,就为了应付考试,谁有时间去参悟知识背后的深意。

很多时候,不是知识的问题,道理我们都懂,是用的问题,我们自己的问题。

想起一句话:不是读书没有用,而是因为你没用。因为你没用,所以你没用。

我们已经疲厌了,知识是用来考试的,不会用来指导生活。所以,知道了,又如何?没人信,没人解,没人行,没人证。

各种养生文,各种手指操,工间操,各种点穴,按摩,推拿,简单到令人发指!那些看见就转发的,试问有几个坚持做的?所以不要转了,您做到了,受益了,别人看到效果了,自然会问你请教。

那些看似重要的养生帖,其实根本不重要,您要真的那么重视养生,就每天去点穴了,不是每天在这点手机,转发养生文了。

还有网上经常有,吃什么蔬菜水果,含某种维生素最高,弄个大排行,看那些真的没意义啊。那么想单独补充某一种维生素,直接吃那种维生素药片最省事。

万物都是均衡的,不必执着某一种食材,人为打破平衡。

人为念什么?伪。去伪才能存真。人参不适合所有人,贵的不一定是对的。补药不同时间吃就是毒药。

用智慧驱动知识。不要用知识束缚我们的智慧。有的人,因为买了车,所以去哪儿都开车,走着去十分钟就到的地方。惯性思维,拿着钥匙,就开车出去了,到目的地三分钟,但为排队等车位,等了一个小时。这就是愚痴啊,没有智慧啊!执着汽车这个工具,和执着知识这个工具,是一致的。别忘了我们还有两条腿,除了驱动汽车踩油门,还可以走!

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知识唾手可得,这个专家说生命在于运动,那个专家说生命在于静止。闹的不知道怎么活的人大有人在,我希望大家不要迷信知识(如:开车),执着知识(工具),学会四个字:转识成智。

最后呢,引《金刚经》里的一句作为结尾: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上岸了就不要背着船,知识用完就放下。

关于学习——认知升级

相关文章

  • 关于学习——认知升级

    我有一点学习心得。分享给大家。 从前看到好链接,好文章,看到就直接转,转的多了,发现没有用的,生活没有改变,人生没...

  • 认知升级

    20170611最近认知升级这词火的不行,关于认知升级我思考了很多,下面是我关于认知升级的一些想法。 所谓的认知升...

  • 学习笔记: 关于认知升级

    为什么要升级认知 认知升级:每天比昨天多知道一些知识,可以是工作上的,也可以是生活上的。 每天升级一点点,一年36...

  • 一个技术人越变越好的几个迹象

    我们在过去的时光中,谈了很多关于技术、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学习的话题,这次我们来谈谈关于『认知升级』这个话题。...

  • 关于学习的认知升级(好文)

    (一)阅读复杂的文章和书籍 大脑跟肌肉一样,是需要锻炼的。提高针对复杂问题的思考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接...

  • 关于认知升级

    1、认知升级——对时间的认知,是认知升级的第一步 对时间的认知,是认知升级的第一步 1)跳脱传统的对于...

  • 关于“认知升级”分享总结

    前言 本期翰林院分享主题是“认知升级”,主讲人马俊锋,他为我们带来一场极具思维启发性的分享,关于认知、关于学习、关...

  • 认知升级,到底升级什么呢?

    我经常在我的文字中,提到认知升级,那么到底认知升级什么呢?今天的文章,我就想要和你一起来聊聊,有关于认知升级的话...

  • 【155→阅读】几本书的新知

    《学习的升级》 新知:自适应学习,AI赋能教育,以及世界很多顶级教育名人关于教育的底层认知。 《数学本来很简单》 ...

  • 2018.1.24:个人书籍

    个人升级,最重要的还是认知升级。对自己的认知,对外借的认知,对事物的认知。 关于读书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书,即使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学习——认知升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fc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