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旅行•亚洲旅行畅玩会
南宁 | 半城绿色半城楼,不依边柳不依城

南宁 | 半城绿色半城楼,不依边柳不依城

作者: 赤云桑珠子 | 来源:发表于2018-06-09 05:47 被阅读69次

人们总说

南宁

半城绿色半城楼

当来到这里之后

才发现

绿色,是大地的偏爱

楼,是人们的执着

南宁|古称邕州。据说是唐朝太宗皇帝所取,在贞观六年定名为邕。

邕字,同“雍”,意为“和睦”。我常说,对于一个人也好,对于一个地方也罢,他的名字,总是携带着取名之人的期许。作为南部边陲的重镇,南疆的陆上门户,从公元632年得名的邕州,直至今日的南宁,这样的期许,从来没有变过。

今日的南宁,早已不同于百千年前的化外之地,相反的,城区之中高到令人惊骇的高楼,令人乍舌。尤其是住宅,叠叠层层的高耸和密集,让我不禁怀疑,设计者是有想把全广西人都装进去的冲动。

高到令人乍舌的住宅楼

一种迫切地想要表明自己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心里,也从一幢幢高耸的或是写字楼,或是住宅楼的巨大建筑上,写在了城市的气质里。

表象,即是内心诉求的外化。

而这样的情绪,穿越了千百年,未曾断绝过。

广西药用植物园

于是,盛开的三角梅中,有行人的流连和驻足;云端的高楼上,也扬起匆匆而过的脚步。

带着这样的心情,南宁,存在在两个交织于一处的丛林中,一个是树木的,一个是水泥的。

植物园|是药用植物园。

作为中医中的民族瑰宝,壮医壮药的神奇作用,一直为我所好奇。而它的发扬光大,却是源自宋朝一个渴望得到认可的土司。

壮医药起源于何时,就如同当年尝遍百草的神农一样,早已难辨痕迹。但是,自秦汉以来就有的土司制度及其制度下的医官府,的确对壮医药的传承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土司,在唐宋之时,被称为羁縻,即为“束缚”之意。最早出自于《史记》中的司马相如传,“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

作为一名最出名的“羁縻”,侬智高,即是反叛北宋,在战场上与狄青争锋相对的英雄,同时,也是壮医药最好的传承者与保护者。

相传当年侬智高叛宋,为了保障自己军队的战力和续航能力,对于壮医药的发展极为重视。不仅设立了权力极大的壮医署,同时还将当时不少著名的壮医升任至高层管理官员,无形之中,极大地提高了壮医在壮地的地位。

金铃花 牛角瓜

位于亚热带地区的广西,丰富的植被,在造就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的蛇虫鼠蚁。于是,在漫长的与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壮药善解毒”,慢慢成为诸多典籍中的记载。

壮药解毒范围十分广,从蛇毒、虫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到金石发动毒、箭毒、蛊毒均有相应的草药配方,用以祛毒。

其中最典型,最出名的,要属“两面针”。它所被人认识,最初是因为牙膏。以至于多年前当我知道原来“两面针”是一种草药时,大呼“上当”。

作为一种主治胃疼、牙疼、蛇毒咬伤、跌打扭伤的药,在它的名字中,也丝毫没有与疗效相关的任何信息。就像我之前说的,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对于事物命名的随意以及直接,简直直白到让你不知道该如何表述。

于是,两面针之所以叫“两面针”,是因为它两面都有针。

而另一个打破了我美好幻想的,就是曼陀罗。

作为一种经常在各种小说中出现的,充满了神秘气息的,那生长在地狱尽头的,指引着灵魂归去与往生的花,当我看见还未盛开的它时,呃……怎么说呢,有点像丝瓜。

 木本曼陀罗

铜鼓|既是巫觋文化的遗存,也是另一种形式的礼器。

当年乐祖伶伦,以五音对应天地间的五行,创造了“宫—商—角—徵—羽”五音。其中羽音,为“事之象”,属水音。

于是,战场上,为了激发士兵的战意,击打战鼓,以沸肾水,宣宏斗志;祭祀中,巫师敲击巨鼓,以勾天水,祈求降雨。

而对于巫觋盛行的百越之地,以鼓祭祀,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这种祭祀向来不温和。

广西博物馆,铜鼓

诅盟一词,本意是“不可违背的誓约”。

但是,对于人而言,誓约就是用来违背的。

渐渐的,在百越一带,诅盟开始成为一种残酷的活人祭。

古时百越人相信,祭祀所奉献的牺牲越多,那么盟约的内容,对于双方的约束越大。这些死去的灵魂,就会如同诅咒一般,萦绕在参与者的四周,用超自然的力量,来促使条约履行。

而在这宏大的签约仪式中,铜鼓就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每献祭一人,祭司就击鼓一下,以告天地。

古时诅盟场景,广西博物馆

也正是因为铜鼓在祭祀中的巨大作用,慢慢地,它开始发展成一种类似于“鼎”的,象征权力的礼器。以至史载“有鼓者,号为都老,群情推服。”

若说中原之地的群雄争霸,被称为“问鼎中原”,那么百越之地的同类戏码,就应该叫做“问鼓百越”了。

众多的铜鼓陈列

直到明清之时,随着铸造、冶炼工艺的进步,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土司,开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而象征权力的铜鼓,也慢慢流入民间,成为一种少数民族的民间打击乐器。

蛙装饰和日光纹样

至于铜鼓上普遍存在的关于“蛙”的造型,和日光的纹样,则是源自于壮族的蛙图腾崇拜和人类所有民族都有的日月传说。

壮族人认为,蛙鸣声,来源于铜鼓鼓精。而蛙,作为一只能够感应四时变化,同时具备极强繁殖力的妖精,及其符合农垦文明的价值诉求。于是,蛙,便理所应当地出现在了祭祀的重器之上了。

壮绣|虽然并不特别出名,但是极具其地域的配色特点。

壮族女性服饰形象

因为其地马兰生长的普遍,导致了蓝靛的获取极其方便。所以,历史上,壮族的服饰多以黑、蓝色为底色。

与世界上诸多的热带、亚热带国家一样,他们对于绚丽色彩的追逐从未放弃过。将眼之所见的姹紫嫣红重现在服装上,也同样成为曾经的壮族姑娘的追求。

壮族绣片

作为人数最多的,同时也是和汉族融合地最为彻底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清末到民国之时,作为桂系的发源地,相对开放和进步的广西,民族服饰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对襟唐装、中山装、西式头、女式民国百褶裙等等称为日常穿着,彼时的壮族,除了经典的服饰之外,大多都已经与汉族无异了。

民族服饰品

媚为百味独报春

不依边柳不依城

无论是从侬智高的叛宋,各朝土司的铜鼓礼器,以及壮族服饰的汉化变迁。一种迫切地,希望被认可和被承认的心理,始终在这片土地上生长与蔓延。

一面,繁华的高楼,不断刷新着全球高楼拥有量的排名,向世人宣示着一个个想要把全广西人都装进楼里的设计师的莫名野心。

一面,青环路上那盛开的花朵,映衬着植物园内的翠绿,还有姑娘小伙面容上的姹紫嫣红。

南宁,他穿插在树木与水泥的两座森林之间,好似疲惫不堪,又好似乐此不疲。

相关文章

  • 南宁 | 半城绿色半城楼,不依边柳不依城

    人们总说南宁半城绿色半城楼当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绿色,是大地的偏爱楼,是人们的执着 南宁|古称邕州。据说是唐朝太宗皇...

  • 半城绿树半城楼:南宁

    1. 南宁,一天的旅行从北泉姐老友粉开始,以邕记老友结束。 北泉姐老友粉因为央视和各家媒体的曝光成了来南宁必打卡的...

  • 这个秋天,南宁承包了“蓝瘦香菇”全世界都美哭了!

    “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南宁,绿荫如盖、繁花似锦,是个宜居之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又使得南宁...

  • 釜溪夜色(其二)

    彩灯辉映碧水流 五彩船上饮美酒 半城青山半城楼 自古灯城美名留

  • 逐梦南宁

    半醒半睡入南宁, 半城风景半城情。 自育自学是突破, 人生终极自驱动。

  • 2018-01-18天使班周检视会优秀组员发言稿

    各位天使家人们,大家好!我是4组韦燕云,来自广西省南宁市,南宁因植被丰富、四季常青、诗情画意,有“半城绿树半城楼”...

  • 8月份总结--自律改变人生

    缘起:亲爱的天使18班的小伙伴们大家早安!我是8组77号明霞,来自广西首府南宁,南宁是一座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丽家园...

  • 江雨新话

    半城烟云半城楼, 半城阴雨伴江忧。 水祸支离人家后, 烛火不留半人休。 / 话外人家欢喜又, 又到白首再回头。 再...

  • 半城烟柳

    第一次用细纹纸画人物,很容易干,控水有些困难,手不够快,但却感觉确实画面精致了一些,好好学习多加练习。 这一次,在...

  • 《半》两首

    《半--秋》 文/漠之羊 半亩残荷半池柳, 半城烟雨半城秋, 半湖月色半盏酒 , 半开金菊半含羞 。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宁 | 半城绿色半城楼,不依边柳不依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gz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