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简书不过两周有余,发文不过十余篇,便已深切感受到此平台的与众不同。这里没有什么大V,没有带路党,也少了许多微博上的口水攻击,总体来讲,是一批非功利、且发自内心热爱写作的朋友。入此地,便众生平等,少了过度的商业包装,相互间也没了太多距离。
大概是因为看到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身份,不少简友都发来私信,问了我一些有关训练写作、和学习写作技巧的问题。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直抒情怀、记录日常生活的散文,我本人已倍感厌倦。这种厌倦的主要动因,竟是对更广、更深入的知识日复一日的积累所致。这不意味着我再也看不上散文的创作,而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随着自己钻入历史与社会学的浩瀚海洋中,难免会恍然认识到,只顾描述自己那小小的生活,实在显得有些狭隘。这种厌倦不是恶性的,而是良性的。就如同大仲马厌倦了传统的戏剧,转而创作出如《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这样的奇作一般,是某种自我的超越。
至于写作的技巧,我不得不说,所有的读者都忽略了一件小事:你早在中学毕业的时候,就已从语文老师那里,学到了全世界的写作技巧。一例便可证明:狄更斯用简单的对偶句,写下了《双城记》那段气势磅礴的开场白,“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的时代... ...我们都在升天堂、我们也在下地狱... ...”简单的手法、丰富的内涵,在大师笔下,写作好像变戏法。究其原因,功力使然。
写作无法一蹴而就。不是学了个形式,就一定能够驾驭。为写作而去拼命阅读如何写作的书,其实倒不如闭上眼睛好好回想一下当年上学时,老师讲过的内容。
可回忆课本上的内容是容易的,忘却课本上的内容,却格外困难。有人这时或许会高兴地说,那些内容,他根本早就忘记了。但其实不然。仔细想想,笔尖尚未触碰纸张,你是不是就开始给自己下套了?是不是下意识地给还没写作的内容圈定类型了?是不是情不自禁地计划好,要在其中运用什么排比句、反问句、比喻句了?
一个初学者学了不少游泳的基本动作,结果一掉进水坑,心慌意乱,脑子里想着先拨水再蹬腿,扑腾了一阵,什么动作也不灵了。可老手就不会。初学者即便掌握了所有动作、即便本身并不紧张,他也一样无法如老手那般轻松自如。老手一碰到水,无需经过主观思考,便可如鱼儿般潇洒。这在运动中,叫做肌肉记忆。同样的道理,放在写作中,也行得通——简言之,孰能生巧。
可是说了这么多冠冕堂皇的话,身为作家协会会员的我,究竟有没有什么训练写作技艺的办法呢?故弄玄虚了半天,是不是只为骗个点击量呢?
当然不是。在这里,我正打算提供一个极为科学、极为聪明的训练方法给各位简友分享。这个办法源自于我的小学语文教师。这位老师如今已年过八旬,虽教授学生的级别较低,但在对调动学生创作欲望这一方面,颇有一番心得。
我记得她曾经在作文课上,随机取出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可能是课本,可能水壶,也可能是书包——接着,她要求我们就此三样东西,开动想象力也好、查阅资料也罢,翻阅历史也好、探究当下也罢——总之,总结出这三样事物的共同逻辑,回家作文。
我用这个办法坚持训练了很多年。一直到大学假期回国时的某一天,我和一位好友在颐和园里散步的时候,他忽然说,这颐和园蜿蜒曲折的路,让他想起了京张铁路。我连连拍手,对他说,他的这句话,已经引发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他有些好奇地看着我。我哈哈大笑,讲了这样几件事:
醇亲王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挪用了北洋水师的军费,以至于北洋水师三年未购一炮一舰,最终甲午战争败给了日本。自此以后,德国入侵胶州湾、沙俄盘踞不去、英美虎视眈眈,激烈的民族矛盾又造成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最终导致了八国联军的侵略。在这以前,还闹过一场戊戌变法,变法的结局,慈禧太后大获全胜,这段历史的是非如今仍在为人所争论,但不论怎样,那时清政府的保守可见一斑。
八国联军打烂了北京城,慈禧太后一行逃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流亡,狼狈地经历了食不果腹的滋味,她的名字还一度出现在洋人惩办祸首的名单之上——最后,当一切终于重归平静,她终于可以乘车回銮的时候,她也总算开始反省自身了。
于是,她启用了当时深谙洋务的大臣袁世凯,让他接过过世不久老臣李鸿章的班、在直隶天津办起了洋务。京张铁路,就是袁世凯委任留美工程专家詹天佑所修建的。
从颐和园里蜿蜒曲折的路,到京张铁路,一切虽然为时已晚,但却不得不说,是中国人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回首望去,所有的一切,又仿佛绘制成这个苦难民族以蹒跚学步的姿态,所走过的那段蜿蜒曲折的发展之路、自强之路。
这,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吗?
以培养联想能力的方式训练写作能力,有想法时记录下想法,没想法时广泛阅读、查阅资料,假以时日,写一手好文章又有何难?
各位简友有任何问题想要交流都可以留言给我。我虽不是什么高人,但能回答的一定尽量回答。
网友评论
就是这样的
但是更触动人的,是李先生回复耳聆心书友的“读了十年书,才懂得我的话”,能够感受到李先生的温柔和谦逊,希望先生能够传授更多的写作经验
也许很多方法早已听过,说句实话,不去用,然并卵。
非常感谢老师的分享,让我又学到了一个不错的练习手法。
老师,请问您不知道为什么,我只要一下笔就写成法律文,如何才能改过来呢?
其实老师你这个写作秘诀,我认为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所谓联想,就是看到某事某物作深层的思考和探个究竟。通俗地讲,就是生活中的素材就是写作的源泉。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关健就两个字:思考。
谢谢老师的关注,同时也希望老师能多指点🙏
初读此文,便上了一堂历史课。岂止是历史,那是写作的镜子!👍👍向老师学习,切盼老师多多指教!
这话是真的 我到现在都感谢我的老师️
作者这是要升华到新的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