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录:徐杰《朝花夕拾》

随录:徐杰《朝花夕拾》

作者: 语味悠长 | 来源:发表于2023-03-03 18:01 被阅读0次

第一个问题:读书交流:《朝花夕拾》中恨过的人?

学生回答:范爱农、衍太太、何廉臣、长妈妈

学生说,恨过自己,因为没有治好父亲的病。徐老师说,可以的,有道理。

学生实在找不到了,徐杰老师说:看看课本,给三分钟,前后翻一翻,有没有补充的。

学生说:郭巨和老莱子。老师问:更恨谁?

老师补充:恨郭巨,转而恨《二十四孝图》的编者。

学生:《二十四孝图》开头就说,恨反对、妨害白话者。

老师补充:日本的“爱国”青年。

老师提醒:是谁让范爱农破灭了理想了?找一找,好像一时间找不到凶手,不着急,再翻翻看。

请一位学生说一说。

师板书:王金发他们。

提醒:《藤野先生》一文中,除了污蔑他们的爱国青年之外,还有没有恨过其他人。

自己的同胞看到砍杀自己的同胞反而较好,鲁迅把这一类人叫做看客。

重点分析“看客”。

呜呼读的非常好,呜呼转换为一个叹词,那就是“哎”,真是没办法啊!

出示《药》中的一段。

第二个问题:将这么多恨的人,分成两类,该怎么分?

允许讨论,也允许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很自由的状态)

学生分为:一直恨的人,和后来不恨的人。

老师分为:真狠和假恨,这种手法叫做“欲扬先抑”。

学生:按照关系的亲疏。

学生:按照年龄来分。

老师顺势提醒分为:鲁迅小时候恨过的人,和长大后恨过的人。

小时恨和长大恨,是按照成长轨迹来分的。

双视角。在同样一篇回忆性文章中出现了两个“我”,举自己写回忆文章。

师提醒,有没有一种分发分为“小恨”和“大恨”。

有时候。鲁迅不以一己之私而恨,而上升到国家、民族等等。

在这个环节中,徐老师表扬了一位学生对庸医的看法,认为他改变了老师一开始认为这是小恨的想法。这个表扬之后,很明显,学生的不同观点,积极发言者更多了。

这是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的,不能够一言堂。

第三个问题:你认为,鲁迅最恨的是谁?

童年鲁迅,最恨的人?

何廉臣和衍太太,你认为鲁迅最恨谁?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哪位同学说一说。

重点读《父亲的病》,划出一两句即可。

徐老师从头至尾都没有拿书,但是,从他课堂上对学生的指正可见,他对《朝花夕拾》读的已经非常熟悉了,因此,带着学生读的前提是教师一定要读到位。

猜猜看,青年鲁迅最恨的人?看客。

童年鲁迅最恨的人是庸医,因此鲁迅选择做一名医生。后来,他为什么又不做医生了?

学生回答。

做医生拯救别人身体,但是有一些人身体很健壮,但是思想却很愚昧。只能做看客。

一个人他心里有多恨,或许正因为他心里有多爱。

横眉冷对千夫指,是恨。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为什么我的文字里常常有恨,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录:徐杰《朝花夕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mif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