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二:选自《非暴力沟通》
原文: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我的标签:
I:在平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发表自己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找自己内心的感受,更不擅长于去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成熟的人能敏感地体会到自己情感的起伏变化,但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而体会和表达自身感受是非暴力沟通中第二个要素。
A1:前两天,正准备吃午饭了,老公说忘拿新买的东西回来,又跑去办公室,(距离50米)可是拿了好久还没回来,那时候孩子又困得不行,烦烦躁躁的,还有道菜等着他弄,又还吃不了饭,边哄娃边等。打了三个电话没接(后来才发现没带电话回)等了30多分钟,终于回来了,一进门,我就火大地说:“拿个东西拿半小时,全家人都在等你吃饭,你不知道吗?”老公就赶紧转移话题说:“我赶紧去炒那道你喜欢吃的菜,让你降降火!”我当时的感受其实很复杂,心想不会去实验室发生啥意外了吧?怎么会不接电话呢?(有什么事我都习惯想到最不好的后果)可我表达出来的是看法,而不是我内心担心的感受。
A2: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很愤怒时,再用心想想自己的真实感受是什么,可以对照正面管教的情感脸谱,比如上述同样事件,我可以说:“看到你去实验室这么久没回来,打电话又不接,我很担心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耽搁了?下次如果不能很快回来,请给我个电话或者短信!”
网友评论